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为避免疫情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不少人应防控方案要求居家隔离。同样是“宅家”,但与电子游戏和网络购物普及催生的一批喜欢宅家不出门的人不同,居家隔离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焦虑。
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可不可以和主动“宅家”一样自在?科技日报记者11月27日连线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谢斌。
科技日报:都是在家,怎样才能感觉一样自在呢?
谢斌:可以做一些助力大脑分泌内啡肽的活动,因为内啡肽是一种能够改善情绪的物质。瑜伽、运动、冥想、听音乐等都可以帮助自己的大脑分泌这种物质。其中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比如坚持在家做KEEP30分钟以后,大脑里就会有内啡肽的分泌,而当你长期坚持做,2—3个月后形成了稳定的习惯,那么大脑分泌的除了内啡肽还有多巴胺,会让人维持较长时期的愉悦、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事实上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家,还是因为在家中太孤独、不知道干啥,而外面活动很多、朋友很多,所以如果在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学种花、学炒菜、学一门乐器(钢琴、吉他等),也都会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科技日报:焦虑可以通过日常活动消除,有人觉得隔离居家时感觉烦躁、郁闷、情绪低迷是因为“矫情”,是这样吗?
谢斌: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属于正常的反应,并不是矫情。极少数人负面情绪会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严重,甚至达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那就不仅不是矫情,而是属于病态,需要专业干预。
因此,每个人要正视这种情绪,明白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正常,所以要接纳,也不必过分关注。不要因此再引发进一步的愤怒、羞愧、担忧等负面情绪,不要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而是带着这种情绪该干嘛去干嘛,这就是正确的态度。
科技日报:疫情当下,哪些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焦虑?
谢斌:我们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这种感觉与人的压力感、焦虑等心理有关。
如果在一个状态下人的自我效能感高,自己对应付该处境或状态觉得有把握,能够把控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心理压力就较轻,也较不容易出现严重焦虑问题。而如果自我效能感很低,对该状态未来的发展不确定、不掌握,对自己能否应对没有信心,心理压力就会比较大。
但这种高低并不是绝对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但也受到主观因素的调节。例如,由于疫情的关系被动宅在家里的人,如果向那些主动宅在家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心态,他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作息方式,尝试把被动的心态转化为主动的心态,比如抱定“既来之则安之”“权当自己多出来一个休假”等心态,让情绪“着陆”,发现居家环境中新鲜和美好的东西,主动尝试一些既往没时间和精力做的事,这样将会提高自己的效能感,相对来说心理问题也会减少很多。
科技日报:此前有报道称世卫组织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增加了7000万焦虑症患者、5000万抑郁症患者,真的是这样吗?
谢斌:世界卫生组织的《2022世界精神卫生报告》英文引用“202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年,全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7%和25%,数量上大致分别为7600万和5300万人。但抑郁和焦虑障碍并非抑郁症、焦虑症,作为单一病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人数并没有这么多。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显著增加的情况确实存在,国家也在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作出了部署。比如我国3个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今年已正式确定,各中心正在推进创新的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心理疾病的客观评估、治疗药物机理研究等问题,同时也要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相关国家政策出台提供技术支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3大中心之一,前些年已牵头了国家精神卫生立法、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制定、心理咨询管理和服务规范等工作,未来还将与其他两家中心一道持续推动我国精神医学服务和政策水平的全面提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京雄快线项目联合检修库封顶
- “民歌大观”走进云南沧源:佤山响起幸福歌
- 《积累与演变:20世纪以来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出版发行
- 1500余段新相声演绎“相声可以这样美”
- 乡村之美|以“数”先行 从浙江湾底村“预见”未来乡村
- 《老龄经济学》:将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经济学框架
- 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 四川康定发生山洪泥石流 用电受影响的265户已恢复供电或临时供电
- 记者Vlog丨土耳其“粽子”东咸西甜
- 长征故事 | 在长征途中,女红军们都经历了什么?
- 广西沿边公路现无主编织袋 竟装有68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嘴龟
- 全国各地音乐节排期密集 “音乐+旅游”助文旅破圈
- 防汛救灾·温暖瞬间 | 忠诚卫士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武警官兵
- 大型地方史诗剧《天宠湖南》首演 创新传播湖湘历史
- 宁夏:全产业链护航枸杞发展 让小红果成为富民“大产业”
- 吉林首办省级家政服务业综合性赛事
- 马来西亚直升机相撞事故致10死 马总理表示哀悼
- 从蓝图到现实:合生me悦提前交付
-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人民时评)
- 3D打印+机器学习软件 新型合成皮肤或解蚊子吸血之谜
- 热门推荐
-
- 人口贩运受害者、中国籍演员王星将于今日晚间乘机回国
- 收视率破2.5% 《南来北往》为何受欢迎?
- 青海乐都:对“高原小故宫”瞿昙寺等开展文物修缮、壁画修复
- “成功号”首飞 侨乡南安“飞”向低空经济新赛道
- 中欧商学院第三次将课堂“搬到”伊利,实境研讨可持续发展案例
- 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2320亿美元
- 北京101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六分之一 地热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 山西稷山:科技赋能“一泓清水入黄河”
- 老年友好型社区里的“共享闺女”:与老年人双向奔赴
- 长沙橘子洲景区发布临时闭园通告
- 破解银发经济人才培养难题 养老护理员何时能评上“八级工”
- 中国官方出台二十条措施力促恢复和扩大消费
- 跨海办事“数据跑” 浙江普陀打通海岛市监服务最后一公里
- 南航开通广州直飞巴基斯坦航线 多地乘客可享双向优惠
- 杭州开园林绿化迎亚运动员会 欲向世界展现城市绿化新风貌
-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同意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故支付6亿美元和解金
- 巴西学者:巴西和中国为世界树立了友好交往的典范 | 世界观
- 福建上杭:稳粮策强根基 晚稻喜获丰收
- 智能养殖 让大闸蟹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