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为避免疫情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不少人应防控方案要求居家隔离。同样是“宅家”,但与电子游戏和网络购物普及催生的一批喜欢宅家不出门的人不同,居家隔离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焦虑。
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可不可以和主动“宅家”一样自在?科技日报记者11月27日连线采访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谢斌。
科技日报:都是在家,怎样才能感觉一样自在呢?
谢斌:可以做一些助力大脑分泌内啡肽的活动,因为内啡肽是一种能够改善情绪的物质。瑜伽、运动、冥想、听音乐等都可以帮助自己的大脑分泌这种物质。其中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比如坚持在家做KEEP30分钟以后,大脑里就会有内啡肽的分泌,而当你长期坚持做,2—3个月后形成了稳定的习惯,那么大脑分泌的除了内啡肽还有多巴胺,会让人维持较长时期的愉悦、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事实上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家,还是因为在家中太孤独、不知道干啥,而外面活动很多、朋友很多,所以如果在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学种花、学炒菜、学一门乐器(钢琴、吉他等),也都会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科技日报:焦虑可以通过日常活动消除,有人觉得隔离居家时感觉烦躁、郁闷、情绪低迷是因为“矫情”,是这样吗?
谢斌: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属于正常的反应,并不是矫情。极少数人负面情绪会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严重,甚至达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那就不仅不是矫情,而是属于病态,需要专业干预。
因此,每个人要正视这种情绪,明白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正常,所以要接纳,也不必过分关注。不要因此再引发进一步的愤怒、羞愧、担忧等负面情绪,不要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而是带着这种情绪该干嘛去干嘛,这就是正确的态度。
科技日报:疫情当下,哪些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焦虑?
谢斌:我们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这种感觉与人的压力感、焦虑等心理有关。
如果在一个状态下人的自我效能感高,自己对应付该处境或状态觉得有把握,能够把控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心理压力就较轻,也较不容易出现严重焦虑问题。而如果自我效能感很低,对该状态未来的发展不确定、不掌握,对自己能否应对没有信心,心理压力就会比较大。
但这种高低并不是绝对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但也受到主观因素的调节。例如,由于疫情的关系被动宅在家里的人,如果向那些主动宅在家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心态,他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作息方式,尝试把被动的心态转化为主动的心态,比如抱定“既来之则安之”“权当自己多出来一个休假”等心态,让情绪“着陆”,发现居家环境中新鲜和美好的东西,主动尝试一些既往没时间和精力做的事,这样将会提高自己的效能感,相对来说心理问题也会减少很多。
科技日报:此前有报道称世卫组织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增加了7000万焦虑症患者、5000万抑郁症患者,真的是这样吗?
谢斌:世界卫生组织的《2022世界精神卫生报告》英文引用“202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年,全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7%和25%,数量上大致分别为7600万和5300万人。但抑郁和焦虑障碍并非抑郁症、焦虑症,作为单一病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人数并没有这么多。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显著增加的情况确实存在,国家也在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方面作出了部署。比如我国3个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今年已正式确定,各中心正在推进创新的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心理疾病的客观评估、治疗药物机理研究等问题,同时也要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相关国家政策出台提供技术支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3大中心之一,前些年已牵头了国家精神卫生立法、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制定、心理咨询管理和服务规范等工作,未来还将与其他两家中心一道持续推动我国精神医学服务和政策水平的全面提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 “拉索”立新功 科学家揭秘“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全过程
- 车险的这些改变,你感受到了吗
- 台湾写真:老友追忆《汉声》创办人黄永松:严谨浪漫的人
- 浙江杭州“东坡学士”首店亮相 系西湖新文创品牌
- 中外官员学者热议发展权:系国际人权讨论的基石
- 广西实施森林防火条例7年 查处森林火灾刑事案件2031起
- 国家税务总局:前三季度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257.8万户
- 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在京上演
- “好服务”是一种什么体验?来看国寿寿险在厦门的这场发布会如何解读
- 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 尺素金声 | 补贴申请超127万份,汽车以旧换新加速释放千亿级消费——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⑦
- 【新闻随笔】冰雪运动何以在南方“热”起来
- 动物能帮助检测癌症吗
-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 各方期携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 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再展抗联精神
- 听力不加保护 可致“老年性聋”
- “中柬同框”图片巡展在柬埔寨金边举办
- 都市剧《纵有疾风起》开播 在戏谑搞笑中拆解中年危机
- 北京经开区出台“开门红”政策 单项支持最高达2000万元
- 热门推荐
-
- 枪支暴力撕裂美国社会
- 新疆首家文学主题馆在木垒县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开馆
- 北京启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 中国正能量丨奋进路上的中国式现代化
- 热评丨新职业打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新空间
- 加沙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35303人死亡
-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提示:“特供酒”均系非法产品
- 杭州交警:一大客车在隧道匝道与车辆发生事故致多车受损
- 抖音发布精品微短剧“辰星计划” 推出两大合作模式扶持创作者
- 全力以赴,展现巾帼担当
- 武汉科研人员发现铁线莲属植物新物种
- 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郑州举行 鼓励广大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故宫馆藏“返乡省亲”:黄花梨沉香书房展海口开展
- 老字号并非“一老永逸”
- 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3年大会开幕
- 漫评:超1.2万亿,见证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 业界专家相聚山东青岛探讨人工智能驱动的海洋科学研究“新范式”
- 外媒:法国外交部宣布将安排包机从海地撤侨
- (申城风景线)“沪语童谣班”寒假开班 上海家长为孩子“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