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一天维修60余户,下井爬楼6万步;温差最高60℃,常备感冒药
供暖维修工:冬日里的城市“暖男”
“您说一下具体位置,我马上过去……”2018年12月3日7点,记者在沈阳市沈河区南塔东街35巷沈阳祝家供热有限公司大文萃换热站见到了供暖维修工王勇。王勇告诉记者,集中供暖期,经常是刚挂断一个电话,另一个电话又打进来。55岁的王勇老家在沈阳祝家街道农村,入行已有22年。刚挂完电话,还没跟记者说上两句,又有电话打来,王勇记下地址,随后便骑着自行车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年集中供暖期开始,每个住户家温暖的背后是这些默默无闻、为供暖忙碌奔波的维修工。他们走街串巷、下井爬楼,用敬业和坚守,为居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暖意”。记者跟随供暖维修工巡检、下井、爬楼、进户,记录下他们忙碌的身影。正是他们,保障一座座城市在寒流中温暖如春。
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
7时,上班族刚起床或是踏上上班路,王勇已经在换热站里巡视过循环泵、补水泵、变频控制箱等20多台设备,查看显示的温度和压力,在持续不断的嗡嗡声中,听杂音、找异常。确定一切正常后,他扛起软管,挎上工具包前往第一个报修的小区。
停好车,立好警示牌,搬起五六十斤重的井盖,王勇踩着管线爬进了阴暗狭窄的热网维修井,用手电筒照着,找到要调节的管道阀门。“这栋楼里住户反映温度不够,给他们调完管道温度就能暖和了。”
随后他又来到几百米外的另一个小区,爬上8层,到住户家里测完温度后,将楼道内供暖管线的排气阀打开排气。王勇说,他负责换热站片区内室外管网维修。每年11月1日到来年3月31日,天天都是工作日,“不是在维修就是在去维修的路上”。
接着他又赶往下一个维修点。一路上,王勇不停地接着调度员和用户的报修电话……直到22时,维修了60余户后,王勇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站里再次巡检。
供暖工人是供暖企业司炉、巡查、电力、环保、煤炭、维修等岗位工人的统称,换热站维修工是其中最为辛苦的岗位之一。换热站就是把由热电厂产生的高温热水或者蒸汽传输到各个居民小区管网中的枢纽,与住户连接最为紧密。祝家供热公司共有36个换热站,像王勇这样的换热站维修工有25人,他们肩负着巡查设备、查漏水、进户测温、维修漏点、调节网路热量平衡、夏日维修等10余项工作,最多的换热站为3000余户家庭供暖。
“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我们把家安在了换热站。”王勇说。换热站10平方米的休息室内,一张双人床,两张椅子就是全部。对面卫生间外的窗台上摆着牙具、洗衣粉和半袋柿子,还有洗过未干透的外套和毛巾,王勇几乎吃、睡、洗漱全在站里。
“供暖期进入热力维修井2000余次”
2018年11月14日6时,和泰换热站内,维修工赵平像往常一样巡检,突然发现低压区压力表低于正常值,同时得到反馈,8层楼高的居民小区3楼以上都停了供暖。和泰换热站负责2800余户家庭的供暖,片区内老旧小区多,30多年的老管线,有90余个热网维修井,得挨个排查。
当天雨夹雪,赵平穿着工装裤爬上爬下,在平均2米深的维修井里调节阀门。井上零下1℃,井下30℃,赵平踩着井内积水,翻身爬出又沾了泥水。手无数次冻僵,暖和,再冻僵,后背出了一身热汗,被冷风一吹凉飕飕,刚有所缓和便要再经历一遍。10小时后,赵平下了60口维修井终于找到了漏点。紧接着,他还要挨个小区单元爬楼,为主干线排气阀排气才能保障每户室温不低于18℃。当晚,赵平手机计步器显示6万步,他回到站里“累得爬不上床”。
像赵平这样,遇到管道漏水大抢修,基本上到凌晨才能回到站里。睡两三个小时后,无论多累,第二天6点仍会准时巡检,保障了源源不断的供暖。
1月,沈阳最低气温达零下30℃,井上井下最大温差达60℃,脱下棉服进井,出来后头发结冰碴儿。维修工们告诉记者,休息室常备的是感冒药,而且不能是吃完犯困的,工作期间要保持绝对清醒。
除了抢修,日常中最辛苦的是调节网路热量平衡。为了让离换热站远端的住户享受和近端同样的温度,王勇所在片区有350个热力维修井,在供暖期,每个井他都要进入五六次,算下来要2000余次。
在路网井下工作,除了苦脏累,还会出现危险情况。比如,维修井常在小区路面上,尽管立了安全警示牌,仍会有车辆驶过时不小心将车轮卡在井口,如果正赶上工人在下方作业就会十分危险。
“24小时坚守只为心里的责任”
赵平的儿子一开始不理解父亲“为啥家都不要了”,大事小情全是母亲扛,骑车10分钟的路程却一冬天不回家;王勇每晚临睡前必做的功课就是将手机里3岁小孙子的照片翻来翻去,因为睡得晚,他不忍心打电话吵醒家人;40岁的药科大学换热站维修工王帅入行22年,记不清多少年除夕夜是在站里过的,每晚抽出三五分钟和读高二的女儿视频通话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供暖工人们嘴上提最多的是“不能停暖”,心里装最多的是责任。
《沈阳市民用建筑供热用热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用热户不得擅自改动室内采暖设施、安装放水阀、循环泵。
“最怕住户私接管线,有些甚至投诉到公司要求赔偿。”王帅说。老旧小区室内装修改造供暖管路多,定时维护少。有住户家里跑水,反而投诉到供暖企业索要赔偿。4年前的1月,一8层住户家跑水,淹了楼下10余户,水流挂在外墙、楼梯形成冰柱。王帅关闭阀门后清理了6个小时,住户回家后却一脸怒气让他赔偿,王帅只能耐心解释。
遇到过抱怨,但王帅遇到更多的是感动。每次住户一句真心的“谢谢”都会让他心里暖和。一次独居老人王大爷给他打电话,求他帮助换阀门和连接垫,他二话没说就上了门,并且将有漏水风险的管路维修好。老人要给钱,他没要,留他吃饭,他也没肯,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道谢。那一刻,王帅觉得再累也值得。
刘旭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古蔺:苗乡春茶开采 尝春天第一口“鲜”
- 加拿大西海岸港口工人大罢工 劳资谈判陷僵局
- 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有哪些亮点,未来潜力如何?
- 数读中国|六组数据读懂“丰收答卷”因何而来
- 新疆首个中医药文化及野生植物司法保护基地成立
- 当虚拟遇见现实 浙江未来数字文旅嘉年华在横店上演
- 中国首个支持30种方言混说语音大模型发布
- 陕西探索农业节水新路径 建成农业节水示范区1423个
- 新疆和田首届“音乐电音节”开幕 游客嗨翻天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货值超50亿元
- 2023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 立冬后暖意融融 成都“香肠一条街”蓄力待旺季
- 新政后广州二手房业主涨价百万元?
- “海外留学生眼中的江苏”短视频、摄影、征文比赛在无锡收官
- 西班牙大选结果显示人民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 严监管信号持续释放 康美药业案审计机构合伙人被追加为被执行人
- 枝头结出“致富果” 江西广昌黄桃迎丰收
-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领区失踪中国公民遗体已找到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
- 有效应对寒潮天气 各地农业部门多举措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
- 热门推荐
-
- 大型交响合唱《道德经》西安首演 中华文化以声共鸣
- 最高法:禁养的烈性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承担全责
- 法媒:法国卢浮宫因“安全原因”闭馆一日
- “听泉赏宝”爆火背后——文物鉴定服务怎样既可信又可及?
- 世界首例转体双层钢桁—混凝土桥成功转体
- 西部小城中卫沙漠“淘金”
- 国家数据局:正研究制定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
- 抖音电商发布《2024平台服务体验报告》,携手商家提升消费者体验
- 中乍两国医生共庆“中国医师节”
- 中德专家上海共同聚焦城市有机更新
- 关注儿童健康,既要防患未然也别小病大治
- 陈涌海:不会唱摇滚的博物学者,不是一个好的物理学家
- 冰雪经济催生装备制造融合创新
- 奇石馆免费首日迎2300名游客
- 美国7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9%,创2021年3月来最低
- 青春华章丨古街津韵,天津历史文化街区“组团”出圈
-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口开幕 聚焦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厦门佛事用品春季展荟萃佛事用品全产业精品
- 又一报纸休刊,传统纸媒该何去何从?
- 让科技赋能再生资源 克林泰尔工程技术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