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余段新相声演绎“相声可以这样美”
山东济南有这样一位相声发烧友:他整理汇集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28个省区520多位相声演员、数百位作家创作、表演的1532段作品录音,将此制作成新中国优秀相声作品集成大赏,通过网络有声平台播放,截至目前收获2.5万订阅量、1476万播放量。
这位相声发烧友叫刘一林(网名风雅可羡),1978年出生,现年44岁,本职是一名拍卖师。他与相声艺术行业是怎样结缘的?为啥要不遗余力地花费两年多时间整理汇集出1500多段相声录音,这背后都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相比传统相声,他如何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声艺术创作,对当下的相声艺术发展业态有哪些启示?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刘一林。
缘起
整理七十年来不同时期相声作品
刘一林给这部专辑取了一个标题,《相声可以这样美》。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专辑最前列是侯宝林与郭全宝、郭启儒等艺术家表演的32段相声作品,有《向您道喜》《全家福》《杜鲁门画像》《粗心医生》《服务态度》《婚姻与迷信》等;紧接着是马季先生与李文华、唐杰忠、赵炎等名家表演的《连逗带打》《打电话》《穆桂英挂帅》《高原彩虹》《五官争功》等90段相声作品。
此外,这部专辑中还有侯耀文、石富宽,师胜杰、于世德,常宝霆、常宝华、常贵田,姜昆、戴志诚,牛群、冯巩,高英培、巩汉林、李金斗、李伟建等相声名家作品。也有李寅飞、叶篷、刘钊、孙超、贾玲等当红青年相声演员作品。
谈及整理汇集这么大体量的新中国相声演员作品专辑的初衷,刘一林称,该专辑是从2019年9月29日正式上线的。那时适逢国庆70周年。“我跟朋友聊天,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我们就想着盘点一下从1949年解放之后,我国的相声演员到底创作了多少作品,就有了上传一个‘百场千段相声新作品录音’的想法。碰巧又是师胜杰先生逝世一周年,于是就把师胜杰先生作为入驻专辑的第一位艺术家,开始了陆续的上传工作。”刘一林如是说。
他发现,近几年国内小剧场舞台上演员穿大褂说传统相声的比较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创编的新相声演出却很少,甚至被人们淡忘了。这部专辑就是将这七十年来不同时期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相声作品整理出来,呈现给当下更多的90后、00后相声爱好者,让他们品味这些作品的特色,也给听众朋友一个查找相声的便捷渠道。
整理
相声业余爱好者团队分工协作
经粗略统计,刘一林发现手里的相声录音资料有百场千段。他第一段上传的是师胜杰先生的相声作品,后来陆续上传了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等地相声名家的作品。这样一圈下来,他发现上传的相声作品早已超越了1000段,于是陆续扩容,从1300段,到1500段,最终丰富到1532段。
值得一提的是,刘一林整理汇集新中国相声作品背后,是一支比较分散的相声业余爱好者团队在分工协作,最多时有十个人参与,少则三四个人,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
刘一林负责剪辑上传搜集到的这些相声录音资料。这背后最艰难繁杂的工作是比对、校正,如同破案一样,充满了曲折:当年的电台保存的母带上面是手写的,有很多错误,有的没有标注作品名字,有的把捧哏演员的名字写错了……诸如此类,刘一林多方考证,认真核对。有一次,他发现一段相声作品盒带上面只写着“小董”两个字,他几经周折,找到了演员本人,原来是新疆乌鲁木齐曲艺团逗哏演员赵书铭和捧哏演员董凤桐一起表演的作品,经董凤桐本人确认,这是他于1981年创作的为建党60周年献礼的作品。
故事
盲人网友帮助考证作品出处
河北的一个盲人网友“小葫芦”,对相声的专长在于记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听相声,到现在为止,他对听过的电台所有栏目里面播出的相声节目如数家珍,甚至对于某个桥段张口就来,以及版本与版本之间的区别等。他凭借着这些精准的记忆帮助团队考证作品出处,并在前段时间捐过陈寒柏的一个作品,这是他父亲当年去出差的途中收录的。对于小葫芦说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个电台播过的某个相声作品,刘一林顺着这个线索去找,总能找到原始资料。
另外,团队成员里,有一个青岛的大学生和一个河南的大学生,他们擅长在网上搜集老电台流散出来的开盘录音带,并掏钱买回来提供给刘一林。“我们团队光买相声磁带就花了好多钱,从刚开始的100多元,到后来的200多元,前两天我们还搞到一盘带子,收藏人张口就要1000元,这盘带子确实很珍贵,我们就想办法掏钱买了下来。”刘一林说道。
这支相声发烧友团队的辛苦努力,很快得到了相声社团的支持和鼓励,有相声名家录制小视频帮他们推广,吉林省曲艺团更是将团里库存多年的吉林老艺术家的相声作品无偿捐赠给了刘一林团队。
意义
满足听众对历史民俗的探究
在整理汇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1500多段新相声的同时,刘一林感慨良多。“可以说这个是伴随新中国应运而生的,那个时代就是要求相声反映生产生活,说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发生在身边的能够引起共鸣的相声作品,这样才能够把年轻的观众吸引到相声艺术当中来。”刘一林坦言。
在他看来,随着当下网络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了解身边的大事小情,传统相声比如《白事会》《报菜名》《夸讲究》等,对于过去民俗及民间社会基层运行机制的介绍,反而满足了听众对那一段社会历史民风民俗的好奇探究心理。
“老百姓就是想听听过去没听过的,手机刷不到的知识信息和包袱笑料。”刘一林如此表示。
统筹/满羿
观点
不能对立看待新相声的讽刺与歌颂功能
刘一林还认为,不能将新中国新相声的歌颂与讽刺功能对立起来看待。其实讽刺的最终目的就是歌颂,就是树立好的对立面,让大家知道什么东西是坏的,引导你朝着好的方向走。而歌颂性相声直接变成了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但这并不是通过讽刺去阿谀奉承,迎合一些人。说到底,讽刺和歌颂其实是同一种形式与目的。新中国新相声的讽刺更犀利、更直接,这种作品特别多,比如对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讽刺:结婚要彩礼要得高,搞对象提条件;还有讽刺官僚主义扯皮现象,领导干部的不作为等等,这些都是对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苗头的讽刺。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一些演员把讽刺和戏谑缠在一起分不清楚。你讽刺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戏谑则是对朋友之间或者个体的一种嘲弄,注意要把这个区分开。”刘一林表示,他收集整理这部专辑,就是希望更多的演员参考借鉴,希望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让无题材不相声的年代,充分地在相声爱好者中展现,这对于当下相声演员的创作,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这些新相声资料的价值,远远不在于舞台上的重新呈现,而在于创作思路包袱结构,作品立意的韵律,刘一林希望更多的相声演员能够通过这个专辑获益。
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他7岁时,他的人生第一盘相声磁带是火遍全国的十大笑星的录音。“在我听相声的那个年代,如果舞台上是两个穿着灰布大褂,花白头发,比较老气的演员形象呈现的话,我可能喜欢不了相声这门艺术,我看相声,希望那种在舞台上充满朝气的,有旺盛的精力,穿着当下最流行的西装、中山装的相声演员站在舞台上,去说一些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去展现活生生的人的作品。这种演员舞台形象美,是美的一个集中体现。所以我的专辑标题叫做《相声可以这样美》。”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聚焦“新时代的硬道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普京:俄对与所有国家进行建设性合作持开放态度
- 石家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开园 迎今年摇滚音乐季首秀
- 长三角入梅后迎强降雨集中期 雷暴大风齐上线
- 海南专项行动:不动产证两个月内“回家”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
- 新闻1+1丨促消费措施不断,效果如何显现?
- 湖南祁阳发展有机蔬菜产业 推动农业产业加速融“湾”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推动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行业深度融合
- 瑞幸新加坡星耀樟宜机场店开业
- 广西政协委员为外卖小哥等“新”群体“撑腰” 呼吁企业依法合规用工
- 三亚实施“五大强链”行动助推南繁硅谷建设
- 一节课24元空调费,哪里有什么“温馨”
- 漳州至汕头高铁开工建设
- 80.16亿元破纪录 2024年春节档高热收官
- 广西桂林深化与东盟旅游合作 发展文旅新业态
- 南太岛国为何这么“热”
- 2024年春运期间,天津滨海机场累计运输旅客超236万人次
- 打造公益伙伴联盟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启动“善路同行计划”
- 美最高法院驳回解除特朗普在“封口费”案“禁言令”请求
- 热门推荐
-
-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5周年,如何启迪后人?
- 山西11市市本级不动产登记业务年底将实现跨市办理
- 甘肃欲借“前店后厂”模式促中医药产业国际化
- 全国多地高考今将结束,考后要注意这些事
- 被定一级学科,是书法爱好者喜讯
- 优化布局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广西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日本发生5.2级地震致多人受伤 气象厅提醒民众提高警惕
- 端稳“中国饭碗”有底气
- 西安一东汉墓地发现有刻铭铺地砖
- 2024年广西信息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南宁举行
- 第四届中国早茶文化节启动
- “饭菜不涨价反被罚”太反常识
-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游“世界最美海湾”领略青岛百年历史街区魅力
- 海南出台稳就业措施: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 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 1至7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
- “家门口”奏响“诗和远方” 2023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启动
- “百万英才兴重庆”开启线上引才专区 联动全国40所高校
- 教育时评: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法治保障
- 中秋用得上!9种月饼馅儿9句吉祥话
- 苏丹持续暴雨引发洪水 已造成至少3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