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方携手、多元探索打通医疗和养老 让老人暮年无忧
静安区将率先创新开展“五床联动”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进一步打通医疗和养老的融合通道。 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上海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当下,居家养老仍是不少老人的第一选择。开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多床联动”、“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让“床位跟着长者走”、提供医养结合“组团式服务”……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在满足老人需求,实现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老人,尤其是高龄、孱弱者获得了更多专业照护,其家人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记者17日走访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该区家庭养老床位(简称:“家床”)试点已实现街镇全覆盖。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有不同的医疗服务等需求,该区将率先创新开展“五床联动”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进一步打通医疗和养老的融合通道。
在这种模式之下,区域医疗共同体和养老机构功能社区协同,有机链接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重塑治疗、康复、老年护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五种类型床位功能,从而打通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病床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据介绍,这种创新模式可以实现服务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市场化,最终实现老年人有序分级诊疗、康复和养老“闭环”。
据悉,此前,一些试点单位已初步实现了“三床联动”。在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针对急、危、重症住养老人,该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机构间建立医养联合体,协作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尝试家庭病床-护理病床-安宁疗护病床“三床联动”模式。老人病情稳定时,采用在养老机构建立家庭病床模式,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病情变化时,老人可被转诊至医疗机构护理病床,接受严密观察和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再回转至养老机构;病情处于终末期无法逆转的老人,将被转诊至安宁疗护病房接受舒缓疗护。
如何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引入家庭,让老人可以在家里“呼叫”养老机构一系列专业个性化服务,好比当下流行的“外卖”服务?政府部门动足脑筋。静安区方面告诉记者,今后,相关部门将为所有签约“家床”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7*24小时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一键预约挂号、一键叫车等服务,所有设备均链接到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管理平台,助力全天候智能无感监测老人居家动态。该区民政局出台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和上门照护服务指导“清单”,列出了七大类66项上门服务,包含慢病管理、认知障碍康复、家庭照护能力提升、社工介入等,填补长护险和居家养老服务盲区和空白的同时,探索拟订了相关规范标准。
事实上,此前,随着“静安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开展,相关企业作为运营服务机构分别在石门二路街道、静安寺街道、江宁路街道开展服务。企业方面告诉记者,其组建了静安“家床”服务项目组,专项配置了“家床”照护经理。项目组改变“长者跟着床位走”的传统模式,试着让“床位跟着长者走”。企业方面梳理出一份服务清单,设计出多个侧重不同的“家床”自费服务包。老人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点单”,除了有基础套餐,还可享受照护、膳食、陪医配药、康复、认知症等“定制化”服务,灵活性、应急性更强。据透露,夜间陪护就成了“点单王”。疲惫不堪的老人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缓解身心压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首批互联网医院,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互联网赋能医养结合,住养老人通过手机“健康静安”平台,能远程视频面诊、慢病随访鞥,借助“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等功能,老人还可进行在线预约、健康评估等。
通过“静安家庭医生家床手机端”,家庭医生可在线完成诊疗记录、化验配药、家床记账、确费配送等工作。身为白领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中老人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平时少不了请假陪着去看病配药,“线上服务预约、图文视频问诊、在线无感支付、药品物流直达”的便捷模式,极大程度减轻了家属的照料压力和经济负担。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只要天气晴好,静安区和养老年福利院的住养老人就会在中医医生的带领下,在广场上打起“易筋经”。这是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组团式服务”内容之一。据介绍,团队成员包括家庭医生、护士、中医医生、康复师、药剂师组成。该模式解决了传统医养结合以医生巡诊为主,无法提供多样化护理康复服务支撑的问题,而以精细化健康评估为依托,将住养老人划分为健康活跃期、辅助生活期、行动不便期、临终关怀期四大类别,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宣教、预防保健、中医药服务、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七种签约服务内容。这样,住养老人有了自己的“健康管家”,常见病、慢性病,不再需要外出就医了。(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事故涉事船主已被控制
- “人人轻松成大厨” 预制菜成餐饮消费新宠
- 三农”基础不断夯实
- 青海“黄河菜篮”果蔬香 现代农业设施“智慧种菜”
- 在中国,感受爱与包容(我和中国的故事)
- 青海格尔木土豆丰收助村民增收致富
- 受全球网路故障影响 美国达美航空再取消逾1000架次航班
- 重庆市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各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出炉
- 黑眉柳莺首次亮相浙江湖州:声音独特 身影难觅
- 华人艺术家晨晓在江苏扬州办画展
- 面临新挑战 “乡村仁医添翼行动”应运而生
- 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命力
- 台风“三巴”致广东局部受灾严重 农业报损逾2亿元
- 受降雨影响,北京公交3条线路采取停驶措施
- 中证协副会长:要重视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刑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云天励飞董事长畅享未来:未来每人可能拥有3台机器人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连接乡愁与繁华的墟市
- 为满足“五一”出行需求 青藏铁路将加开部分旅客列车
- 古丝路“西引”人潮甘肃游:前三季度揽客3亿人次
- 热门推荐
-
- “00后”少女的戒毒故事:“感恩有回头是岸的机会”
- “会校合作”促发展 辽宁省贸促会与沈阳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安徽萧县 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中国减降关税惠及世界
- 东方明珠电视塔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恢复开放
- “大国工匠”商标注册发布
-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师生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 俄罗斯海军舰艇编队将停靠古巴 美国部署军舰追踪!
- “扫码关注”不能成为霸王条款
- 齐鲁大地国台酒持续热销,一线调研寻找背后缘由
- 福州海警查获涉嫌走私羊肚约40吨 案值300余万元
- “墨语·漆言·心画——温骧的艺术世界”展览在京举办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被公诉
- 立冬时节养好这个器官很关键 五个秘诀帮你健康入冬
- 《友邻》杂志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文化活动
- “村播”火了,中国直播电商走向田间地头(专家解读)
- 国内最大规模单体用户侧储能项目成功实现“满充满放”运行
- 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在成都揭晓
- 俄乌局势进展:泽连斯基与法总统马克龙会面 俄称两名俄军指挥官在前线阵亡
- “新农人”马燕青的致富实践:老手艺变身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