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基础不断夯实
回望2024年,“三农”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亮点。这一年,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农业基础更稳固、农村地区更繁荣、农民生活更红火的“三农”发展新答卷徐徐展开。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
突破来之不易。过去一年,各地各部门压实责任稳面积、综合施策提单产,克服华南“龙舟水”、超强台风,长江中下游“暴力梅”、持续高温,黄淮海干旱、旱涝急转,东北阶段低温、极端暴雨等灾害影响,实现了抗灾夺丰收。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说,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价格支持方面,2024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上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种粮补贴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以及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惠农政策;农业保险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让种粮农户更安心。
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394.7公斤,比上年提高5.1公斤,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超八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各地各部门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环环紧扣挖掘单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以“创高产”为着眼点,重点推广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普及推广,辅助加装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
粮食总量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粮食生产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产需缺口收窄,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有所提升。同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2024年肉蛋奶、蔬菜、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市场供应充足。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总产量超4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森林草原食物开发潜力不断释放,预计森林食物资源达2亿吨左右,人工饲草产量超1亿吨。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增强农业生产的韧性和稳定性。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没有种质资源做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可能凭空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家组组长刘旭说,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顺利完成,基本摸清了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采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107万份,对746个濒危作物资源、61个濒危畜禽地方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更加坚实。
农机装备研制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冀名峰介绍,设施种植方面,蔬菜起垄播种、工厂化育苗、有机肥精量撒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装备加快普及,精准对靶、静电喷雾等施药技术广泛应用。畜牧养殖方面,70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草捆打捆机等装备实现小批量试制,成功研发出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等装备,智能饲喂、设施环控、养殖巡检等装备正加快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养殖方面,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轨道式投饲机、智能投饵船、水草收割机等机具加速推广。
智慧农业发展开启“加速度”。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说,为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我国支持建设了一批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开展国产化智慧农业技术的中试熟化、推广应用,2024年新增建设项目19个,累计支持建设项目达116个。随着7项智慧农业主推技术发布,一批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模式形成,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启动实施,一个个智慧农场、牧场、渔场正在全国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各地千方百计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总规模达到3307.9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288.8万人,较2023年同期增加9.7万人。通过发挥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渠道吸纳就业的作用,2024年10月份,全国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中,61.4%实现务工就业,就业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围绕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组织了近百项乡土特色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的“村字号”乡村文体艺术活动。在农民诗会上,新时代农民用诗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村创”活动中,新农人代表分享精彩创业故事,传递着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好声音。村跑、村舞、“村BA”等活动让农民群众登台竞技,用富有农趣的村味体育展现新时代乡村的激情与活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培育近900万人次。农民的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素养均有所提高。《2024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年龄在36周岁至54周岁的占58%,64%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超50%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规模农业经营户近60%。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曾经农村环境脏乱差,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过45%,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数据报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二手车均价高于燃油车
- 《阳明·问道十二境》图书发行 生动再现王阳明的贵州足迹
- 治水兴水惠民生 山西做活“水文章”
- 五部门联合发文 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 中国洁白“玉藕”迎上市 鲜甜风味“飘香”东盟餐桌
- 北京鼓励发展24小时药店 全市已有1244家
- 日本出版写真集 纪念大熊猫中日联合繁育研究30周年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 “迁鸟”云集河南多地 珍稀候鸟越冬迎高峰期
- “中国味道”出口热!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果蔬出口迎今年首个高峰
- “规矩”开车被野猪撞,只能认全责?
- 多地引发“预制菜进校园”担忧,有家长辞职送饭
- 工业互联网赋能 机器视觉技术为重庆制造企业添“慧眼”
- 刘鸿生故居浙江舟山开馆 以数字化面貌对外开放
- 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推出《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修订版)
- 中国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
- 财政部:1-2月全国共销售彩票938.65亿元 同比增长25.1%
- 俄军进行“亚尔斯”洲际导弹发射训练
- 2024年湖南省消保委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逾2300万元
- 人民网评:以健康防护守住健康防线
- 热门推荐
-
- 加大力度推进保交楼
- 世卫组织:苏丹武装冲突已致420人死亡
- 西藏博物馆举办丰富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四川雅安境内一油罐车发生爆炸燃烧
- 以球会友 2024沪台大学生乒乓球友谊赛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西部矿区:为助力“双碳目标”未雨绸缪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宠物食品之乡”:“小可爱”撑起大市场
- 长三角铁路2024年发送旅客8.9亿人次 创年旅客发送量新高
- 菲律宾军方:在菲南部打死11名极端分子
- 吉林边境“纳凉夜话”化解民众烦心事
- 年轻人都想上岸,“岸”的尽头是什么
- 《米小圈上学记》剧集开播 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
- 广海古隆糖糊:广东台山香甜暖胃的特色“乡味”
- 内蒙古巴彦淖尔环境综合治理显成效 “塞外明珠”被“擦亮”
- 中经评论:夏粮丰收 将“中国饭碗”端稳端牢
- 泰国女孩元帆帆在中国留学:我融入得非常好,一点也不像外国人
- 北方地区将有强降雨 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 中国最南端茶叶产区首次实现茶叶出口海外
- 共谋乡村振兴 全国“村长”论坛在河北武安举行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龙胜金秋龙脊村寨:游人如织 满坡尽带“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