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顾家?或许和母亲守门员效应有关
家庭领域的研究者把母亲比作花园主,而父亲是园艺工。
——————————
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父亲在承担教育孩子职责的数量和时间上远不及母亲,即使父母在外工作时间相当,父亲的角色依然发挥有限。父亲为什么不顾家呢?
国外研究者于2013年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母亲守门员效应”这一概念来解释父亲教养投入水平低这一现象。
母亲守门员效应指的是母亲对父亲参与家务劳动或教养孩子活动的态度与行为,对父亲实际投入家庭活动的程度,发挥的影响作用。家庭领域的研究者曾把母亲比作花园主,而父亲是园艺工,花园主会看守好花园的大门,定期开门或者关门,监督、约束园艺工培养祖国花朵(孩子)的活动,使园艺工保持一定的劳动量。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亲下班后下厨做了一顿晚饭,母亲品尝后赞不绝口,父亲下厨的热情就会随之高涨;如果父亲辅导孩子做功课,母亲不满意,重新给孩子讲一遍,父亲便会降低教育孩子的频率。前者就是母亲守门员效应中的开门行为,母亲的肯定、支持促进了父亲投入家庭活动;后者则是母亲的关门行为,母亲的否定、贬低使父亲的投入减少。
为什么会出现母亲守门员效应呢?
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我们可以运用家庭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来帮助理解。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父亲、母亲、孩子都是子系统,一方的态度与行为会影响另一方,“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起来母亲这位守门员可能会让父亲变得不顾家,那么母亲守门员效应是有害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吗?研究者用实验数据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母亲守门员效应的作用需要视情况而定。心理学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让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身心发展更健康的建议。
首先,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活动中的相互支持与协作的质量,比父母各自投入的水平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一方积极主动地投入家庭活动,另一方袖手旁观,甚至泼冷水。我们一般认为父母在家冲突不断,对孩子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父母如果能协同一致地投入教养,那么“当面锣对面鼓”的家庭冲突未必造成消极影响。
例如有两个家庭,一号家庭的父母不时因为“谁洗碗谁扫地谁接送孩子”产生矛盾,但之后能达成一致,积极协商处理方法;二号家庭的父母并没有太多冲突,但母亲会在孩子面前抱怨父亲不顾家、工作晋升停滞或者教育方式不恰当等问题。按照大量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一号家庭的孩子发展可能比二号更好。因为一号家庭虽然冲突较多,但母亲会开诚布公地表达意见,对于父亲的呼声也是敞开大门的,这能让孩子观察学习到将来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二号家庭表面看起来和谐,但母亲会在背地里说暗话,破坏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反而影响父子关系,也可能让孩子形成一种并不理想的交际态度。
冲突在所难免,父母怎样处理冲突,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多沟通彼此的想法,努力经营关系,对家庭任务分工合作,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母亲这位守门员选择开门还是关门,具有情境的特殊性。母亲开门行为意味着父母团结一致、家庭关系和谐,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有爱的成长环境。母亲关门行为则具有双刃剑作用,孩子在发展早期,出于母亲的天性与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母亲需要对孩子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生活照顾与情感交流;在孩子发展后期,由于自主性增强,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度下降,需要父母调整各自的家庭角色。
近年国内研究者发现,在青少年早期,母亲需要偶尔的关门,适当控制父亲投入家庭活动;但在青少年后期,母亲要多开门,减少对父亲的贬低和控制。母亲有条件地开门与有理由地关门,都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并不是否认父亲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不满意父亲完成家庭任务的质量,从而限制父亲的投入。请各位母亲明确父亲的角色、价值、动机与技能,也就是认清父亲“能不能”更多地投入、父亲参与这些家庭活动“重不重要”、父亲“愿不愿意”投入、父亲“会不会”处理家庭事务四方面的认识,对父亲确立合理的期待,相信会收到后期孩子发展惊喜的效果,以及更为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最后,父亲可以选择不同形式的教养活动,作为对母亲教养的补充。如果父亲因为工作需要,无法与孩子进行充分的直接互动,比如没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业或者陪孩子玩耍,甚至无法同处一个空间陪伴孩子,那么父亲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心理可及性”与“责任性”。
我曾遇到一名高三学生,自述在家自控力不强,但是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碌,只能自己在家写作业。经过探讨,她和父母达成共识,定期在家庭群分享各自完成的任务与趣事。所以,父亲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孩子进行互动,还可以通过书籍、网课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协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这些主动承担父亲责任的表现,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与付出。
当母亲对父亲在家庭的投入提出质疑与贬损时,也希望父亲提醒自己: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培养健康的孩子,谋求幸福的家庭,但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需要彼此帮助,才能共同成长。当母亲约束父亲投入时,需要父亲灵活地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寻求投入的形式。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实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父母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希望各位父亲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各位母亲也能提供支持,这对于减轻母亲的负担、孩子的茁壮成长、父亲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黄彬彬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体验视障者的“漆黑世界” 上海开出独特咖啡店
- 上海两大机场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预计36.9万人次
- 云南磨憨:象群出没村庄 消防监测小队120小时守护
- 宁夏14家企业入选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样本企业
- 欧盟中国商会: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欧盟应言行一致回到对话轨道
- 又见体育馆坍塌,安全排查不能走过场
- 大连长海县一失联船舶已被找到 当地:正在对失联人员进行搜救
- 美国社交媒体上弥漫的仇恨加剧美国分裂与极端化
- 这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告,特朗普说了至少5次了
- 电子烟是否有害健康 烟草史可资镜鉴
- 河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 中国驻南非使馆举行庆祝中南建交25周年招待会
-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中国给拉美和加勒比带来发展新动能
- 日均验放7200余人次 二连浩特口岸迎客流高峰
- 前十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近两成
- 2年被家暴16次民事案件开庭 女子全身21处受损需终身佩戴粪袋
- 贵州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成功落地黔南州
- 伊朗记者分享青海湖见闻:鱼鸟生机中感知“爱与成长”
- 广东肇庆封开港长岗作业区公用综合码头建设加速推进
- 川渝四家法院签订协议 深化跨域诉讼服务司法协作
- 热门推荐
-
- 中新健康丨上海市级医院创新再造就诊服务流程 提升民众就医便捷度和舒适度
- 俄乌局势进展:美使馆吁美国公民离开俄罗斯 英国称俄在巴赫穆特方向取得进展
- 英国罢工潮折射社会不公
- 探秘龙泉青瓷: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 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提醒中国游客在英注意安全
- “十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高涨 “新选择+新线路”激发消费新引擎
- 广西首座山岳型无障碍景区开业 游客登山体验瑶文化
- 哈萨克斯坦庆祝“民族团结日”
- 群众反映鸣犊派出所民警执法不规范 西安长安警方通报
- 53只国家级保护动物非正常死亡?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回应
- 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卡经26道程序老人元旦前拿卡
- 2024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幕
- (新春走基层)江苏建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闻:守稳“饭碗田” 鼓起“钱袋子”
- 跨界重组失败 高新发展连续两天一字跌停
- 聚焦“书籍之路”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中日文版出版座谈会举行
- 上海虹桥、浦东机场成功实施30小时机场气象预报发布工作
- 上海市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9.4%
- 池黄高铁九华山站钢结构天桥吊装完成
- 香港机管局零售债券首日挂牌 高收1.6%
- 报告: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区域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