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表现在老年,根或在青年时期
本报记者 唐闻佳
海派中医因其开放兼容的特质,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活力,随时代进程传承发展。此间,上海涌现出一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当前我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更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近日,2022年上海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带来《大医精诚,守正创新》线上直播,国医大师谈从医路、健康观,不约而同谈到“心”。
慢性病防治需求日益凸显,中医智慧现优势
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2.6亿,占总人口18.9%。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国医大师施杞教授直言,对中医骨伤科医生来说,关心较多的就是慢性筋骨病。
以慢性颈椎病为例,20多年前的发病率也就1%-2%,而今则达到20%-25%,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再看腰椎病,如今的发病率也不低,约达到25%,50岁以上人群更是达到50%。此外,慢性关节病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施杞直言,慢性筋骨病的高发病率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对医疗需求提出新要求,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从而也提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如何更好预防这类疾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施杞就提出“慢性筋骨病”的概念,并将相关防治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他认为,慢性筋骨病这一类病有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年龄很相关,老龄化之后,筋骨衰老,属人体自然退化过程。但他特别强调,大部分的病不是一天之间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年累月形成,表现在老年时期的病,根子或埋于青年时期,所以,未病先防、治愈后的康复过程,包括从观念上加以重视,这些都很重要。
无独有偶,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也围绕当前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带市民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四个层次——“未病先防、将病救萌、已病防变、愈后防复”。
严世芸特别提示到,所谓“将病救萌”是指,如果感觉到胸部隐隐作痛,或到了高发年龄段,就要有所警惕,在疾病萌芽状态就予以关注。此外,疾病往往有一个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规律随访,忌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以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针对心梗病人,他也谈道,经抢救顺利出院后,有些病人或许感觉“难关过了”,但其实“关口”依旧在,一枚枚支架植入后,疏通了梗塞的血管,但引起梗塞的根本原因并没去掉,故此,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依然重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绵延2000多年,中医智慧在疾病发展多阶段都有意义,总结来说主要是先一步截断,让疾病不要进一步发展。”严世芸说。
中医药防治疫病成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我国的疫情防控一线,总有中医药的身影。中医药这座古老宝库里,蕴藏着什么与大“疫”战斗的密码?严世芸以今春这轮上海战“疫”为例说,我们经历了一段艰苦的防控过程。特别是在疫情严峻的时刻,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药专家每晚会诊重症病例,中西医协作,抢救了一大批老年危重病例。可以说,上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坚持中医药全程介入、贯彻始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他谈道,中医药工作者在投入临床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进行了临床研究,得出不少令人欣喜的结果。比如,发现对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使用中医药干预后的感染率风险可以减少40%;没有中医药干预的密接人群的阳性检出率是干预人群的3-6倍,这显示中医药在感染预防方面的效果。
“上海在战‘疫’过程中形成了多张中药方子。对无症状感染者、高危人群的研究首次证明了中医药干预对感染者缩短转阴时间、降低重症率的效果。”严世芸认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上海中医药早期参与、早期干预的做法,已在兄弟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获借鉴、推广,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
养生大热误区也多,对违背科学的“养生经”要高度警惕
经历疫情,不少人对于健康极为关注,“养生”更是市场大热、大众关切。
严世芸直言,如今的养生节目不少,但其中错误的观点也不少。他举例,现在最易将养生观市场化的是饮食,结果就有人推荐去吃一些特别的东西,标榜可以增加抵抗力、少生病甚至不生癌。“如果听到这类话,建议大家要提高警惕,去想想这是否符合中医‘中正中和’的养生理念呢,是否走偏了呢?正常的饮食,应该是荤素搭配、品类广泛而全面。”
那么,如何才能“中和中正、不偏不倚”养生?严世芸教授给出四条建议:天人合、心身合、饮食合、动静合。简言之,天人合讲究人要顺应天时、天人合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作息。心身合,则强调身体、心灵一并关照。而饮食合、动静合,谈的是生活中的饮食与运动观。
严世芸还专门就“动静合”给出提示:人要根据年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没必要为了炫耀过激运动,“老了,要服老;服老了之后,再不服老。”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正式成立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瞄准未来 温州勇当先行者
- 2023集美·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厦门启动
- 去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逾9337亿元 “沪牌”创新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 加拿大为前总理马尔罗尼举行悼念和国葬仪式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发布 将推动规范化诊疗
- (乡村行·看振兴)农文旅融合 江西会昌洞头畲族村振兴“蝶变记”
- 我国首个中国籍船舶碳排放管理机构成立
- 油价“两连涨” 加一箱油多花约8元
- 下沉市场再现“途虎速度”,工场店突破6000家全国第一,地县市超五成
- 【世界说】中方代表驳斥美英代表谎言:美英等国大唱人权高调 虚伪至极
- 涉嫌违规寄递烟花爆竹,圆通速递、韵达速递、京东物流被约谈
- 旅俄大熊猫“丁丁”幼崽出生满3个月 已长出两颗牙齿(图)
- 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利率达22年来最高水平
- 多次弹窗暗示存在风险 手机下载App还需厂商同意?
- “康养国家队”加码大湾区品质养老
- 太原官方回应“强制居民使用小程序进行身份认证”:已督导指正
- 感悟湖光山色 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庐山西海旅游发展
- 数境“三星堆杯” 能源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大赛启动
- “已读乱回”是年轻人隐晦的“撕考卷”
- 热门推荐
-
- 广东佛山今年以来重拳整治电信网络诈骗
- 四川内江4.2级地震:个别房屋出现裂缝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天津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 新疆阿勒泰消防救援和森林消防联合开展严寒天气下冰面救援演练
- “一棵小葱”艺名归属之争尘埃落定
- “乡村里的大师课”:让优质科教资源惠及乡村
- 四川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题列车揭开神秘面纱
- 中国科技馆特效影院年观众量首破百万 2024元旦将上映3部全新影片
- 美媒:美国经济摇摆不定 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压力
- 宁波发现两处古遗址 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
- 元代大儒赵复墓碑现身湖北云梦 弥补理学经典缺憾
- 欧洲议员:或是美国破坏“北溪”管道,原因与德国有关
- (申城风景线)隐藏在徐家汇“复古”注音背后的海派文化源头
- 用好协同创新 助力中小企业
- 带来折叠新体验 vivo正式发布X Fold3系列
- 微短剧海外传播:追求艺术品质 尊重文化特性
- 全球唯一大熊猫三胞胎后代“妹猪”迎半岁宴
- 广西罗城:《十二天籁·仫佬古条歌》精彩上演
- 《中国藏族古代建筑史——卫藏卷》拉萨发布
- 广东引入市场化资源 “数字湾区”建设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