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协同创新 助力中小企业
用好协同创新 助力中小企业(经济时评)
从集聚科研资源,到匹配产研供需,再到打通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正被一点点发掘。协同创新的探索不断深化,一定能为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更强支撑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每每面临科技创新时,中小企业创新力量不足的劣势就显露无遗。
一边是企业的创新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边则是部分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首先是科研人才,受限于信息渠道和工作半径,一些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距离生产一线较远,他们的研究路线和研发成果,难以与生产需求匹配;其次是硬件设备,专业的科研设备往往投入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而一些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里的科研设备利用率并未饱和;此外,随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科研团队的人员需求逐渐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等特征,团队搭建的难度不断增大。
为解决产学研脱节、设备利用率不足、专业团队搭建难等问题,一种名为“协同创新”的模式正在加速推广。一些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开始积极行动,围绕中小企业集中的生产领域,布局一系列协同创新平台,平台上集聚的各类科研资源,汇聚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服务形式来看,协同创新平台重点提供中介对接服务。在平台上,中小企业提出科研需求,掌握专业技术的科研团队和机构则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当平台参与者数量越来越多,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也更有效率。
从硬件保障来看,协同创新平台大多由政府部门或龙头企业发起,它们往往掌握更先进的科研装置。当相关科研需求逐渐积累,这些初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科研装置,得以更频繁地得到应用,充分释放其价值。
从团队搭建来看,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了机构间甚至行业间科研力量整合的便利性。事实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跨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经营策略,这也推动科技创新走向协同联动。
从集聚科研资源,到匹配产研供需,再到打通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正被一点点发掘和深化。我们期待这样的平台数量更多、实力更强,为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更强支撑。(人民日报 白之羽)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又一国家级展会花落广州 中国名博会将于明年8月举行
- 漓江现1936年以来最高水位洪峰 桂林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前8个月车客运量已超去年全年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赣州打造“浪漫景区”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 青海联合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开展青藏科考地观测试验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沅陵:幸福河湖映照“和美湘村”
- 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收官之作 《织造府》正式开排
- 辽宁省紧急下达近9000万元资金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 秦公一号大墓陪葬车马坑2023年度考古发掘启动
- 彰显大国担当,促进文明交流——回顾10年来故宫对外合作考古历程
- 徐州泉山:以绿为笔 绘就城市宜居新画卷
- 沈铁开行首趟境内外“自选游”旅游专列
- 财政部在香港顺利发行2024年第四期90亿元人民币国债
- 两岸书法家以文会友书画传情
- 德国9月出口额环比下降2.4%
- 七小时“马拉松”戏剧《孔丘》换个角度看经典
- 包头铁路警方破获一起电诈案 半年流水逾1.4亿元
- 中注协提醒会计师事务所关注“承诺不被暂停证券业务”的风险
- 长篇小说《执手》:两代作者共绘情感与信仰画卷
- 墨西哥外商赴浙江台州采购:合作促共赢
- 热门推荐
-
- “双子星”同闪耀 浙江如何唱好杭甬“双城记”?
- 大数据显示:龙年新春中国出境游市场热度高
- 京津冀蓝皮书“把脉开方”区域协同发展:提升科技成果对接效率
- 泰国今年以来入境游客超800万人次
- 黄河流域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落地宁夏
- 洪都拉斯一客车坠崖致12死
- 拉满“7”待值,共赴开放盛会
- 首发首秀车型超20款 千余车型亮相2024合肥国际新能源车展
- 美联储八次加息难遏通胀
-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咪咪:中国研学旅游大有前景
- “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开幕 展示客家文化
- 新疆名优产品南下 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 2024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
-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家乡的发展就是我们的机遇
- 四川盐源:摩梭儿女携手游客欢度转山转海节
- 披科普外衣为医疗机构导流 当心科普文章下的医疗广告陷阱
- 支付宝五福节推出4大AI玩法
- 美国得州发生枪击案致6死3伤 今年全美大规模枪击事件已达630起
- 多国专家学者聚焦亚洲象 探讨野生动物迁移与生态保护
- 广西贵港发布洪水橙色预警 200多名武警官兵紧急固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