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突发不适 体力不支还是猝死前兆?
秋高气爽,正是健跑的好时节。不过,跑步也得量力而行。
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讲,在进行跑步、健步走和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时,常常出现流汗、大口呼吸等现象,这是运动后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长时间或剧烈运动,才有可能导致气喘、胸闷甚至“肚子疼”等明显的不适。运动中产生的不适或轻或重,多数情况休息一下就会恢复,但也有少量与心脏疾病等有关,需要引起警惕并仔细辨别。
随着“全民健跑”时代的到来,为什么一些看上去还不算老的人,却被小小的“跑步”带走生命?其实,运动与猝死关系复杂,运动本身肯定是对健康有促进作用的,悲剧背后有多方面原因,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健跑”背锅。
长跑半途晕厥 冠脉狭窄是祸根
李先生今年66岁,有10余年高血压的病史,血压最高可达200/100mmHg。一年前,当时李先生在参加业余组半程马拉松赛时发生昏厥,被志愿者迅速送往医院急救,3天后康复出院。虽然这次意外没有给李先生留下任何后遗症,但是他仍心有余悸,认为“运动有风险”,至此再也不敢轻易尝试中高强度运动。
为了找出那次晕厥的根本原因,我为李先生开具了相应的检查: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呈阳性,显示运动中多导联ST段压低及AVR导联抬高,同时血压异常升高。我心里一惊:这至少是多支血管病变或者左主干病变啊。果断建议他立即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3根冠脉有狭窄!原来,李先生的心脏本身就有问题,半马比赛让心脏负荷过大,最终导致了这次意外。我们立即对狭窄的冠脉进行了处理,疏通了血管,敦促李先生积极降压,待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尝试运动,以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跑步出现晕厥,这其实是心脏猝死的先兆。综合来看,李先生是有病在先,长时间的运动更像是导火索,触发了最后的爆点。幸运的是病情并不急骤,急救也非常及时有效,这才没有引发更严重的事故。倘若李先生在那次康复之后再度参加长跑,就很有可能引发第二次更严重的晕厥。
“过量运动” 并非猝死的罪魁
无论是晨跑还是夜跑,抑或打篮球、踢足球等剧烈运动,我们姑且都算作出于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运动”。当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了不适症状,并最终发生“非创伤性死亡”(多数是由心肺功能异常造成的),这就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心源性猝死”,比如运动中、后出现的快速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快且无规律的跳动,使得心脏不能有效收缩,无法排出足够的血液,最终导致大脑缺氧。此时若不能及时施救,病情会快速恶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猝死。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运动性猝死就是运动过量导致的。其实不然,就像很多人喜欢“晨跑”或“夜跑”,都是出于放松和活动筋骨的目的,运动量并不大。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某些心脏疾病隐患的人来说,这个度就不好把握了。或许看上去也挺健壮,跑步时也没有觉得有多累,却足以激发病变部位,把那些平时隐藏起来的心脏病“勾引”出来,一发不可收拾……
根据心率 计算你的“安全强度”
运动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并不少见,难道运动弊大于利?其实,运动本身对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而运动与猝死的关系又非常复杂,不能把所有的悲剧全都直接归咎于运动。一如前文所述,运动过量更多时候只是诱因。有些人平时完全正常,只在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才会显现各种问题。
这就提示大家,运动一定要控制好强度,要在“安全活动强度”下进行,千万别超标。特别是有心血管慢性病的人,在运动前做必要的评估,由医生进行“危险分层”,据此制定个性化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叫“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心率超过了最大值就会喘不过气或头晕,这些症状是在提示你“运动过度”了,需要休息而别硬撑着。
那么,只要心率低于“最大心率”就一定安全吗?也不是!首先,我们把最大心率的50%-70%划为“中低等运动强度区间”,最大心率的70%-85%划为“剧烈运动强度区间”。出于安全考虑,健康的普通人运动时尽量别超过“剧烈运动强度区间”,而那些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中低等运动强度区间”更合适。
心血管病人群 运动前需做“风险分层”
身体劳累疲惫时,最好的保养方式就是休息。有些人不仅仅是劳累的问题,本身就存在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则建议在运动前先做“风险分层”。根据相关共识的推荐,我们将运动相关心血管风险分为低风险状态和高风险状态两个层级:
低风险状态 运动者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没什么明显区别。通俗点讲就是运动时没有出现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没有心绞痛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只有在高强度运动时才会有明显的气短、轻度头晕等。
高风险状态 合并有高龄、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或将参与极具风险挑战的运动,导致发生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绝对风险明显提高。这类人群稍微一运动就可能感觉头晕、气短,或者高强度运动后出现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等更严重的症状。
对于低风险状态的人群来说,可以继续当前的运动强度(过去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可以从低-中强度开始);高风险人群则建议通过“心肺运动实验”进一步评估。比如有些人评估测得最大摄氧量过低、运动中心率上升缓慢、血压反应过度、心律失常加重等异常,说明其不适合运动或需接受专门的医疗诊治和运动指导。
文/汪芳(北京医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
- 这些伤耳习惯,你中了几条?
- 自动扣费套路多 微短剧成重灾区
- 邮储银行自主研发政务金融云平台上线运行
-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整体回稳向好
- 159件周代晋国文物珍品亮相辽宁省博物馆
- 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
- 铁海快线(西安-宁波)“丝路海运”新能源产品专列开行
- 新疆岳普湖逾10万亩无花果成熟采摘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 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将展示品鉴100道大豆美食
- 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4.9级地震
- 阿勒泰地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3800万人次
- 安徽大学研制稀释制冷机创国内最低温度最长时间运行纪录
- 上半年逾万辆商品车从巴克图口岸走向国际市场
- 故宫雨水排水延用紫禁城古雨水系统 会积水但能较快排出
- (身边的变化)云南河口:从铁路到网路 边境小城驶入“信息高速路”
- 携手共创感觉良好的生活和社会,交大安泰与MUJI無印良品主题论坛举行
- 外媒:中国外交努力获世界认可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启动“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
- 盛夏已至!全国入夏进程图出炉 哪里夏天来得越来越早了
- 热门推荐
-
- 伽马暴如何形成磁陀星?中国天关和极目卫星联手揭示直接证据
- 初步结果显示:彼得·佩列格里尼赢得斯洛伐克总统选举
-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GDP增长5.3%符合实际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开幕
- 内蒙古通辽农村:从“土里刨食”到“特色生金”
- 李显龙访华传递两大信号 期待中新关系“更上层楼”|世界观
- 美联储降息后首日,中国A股走强
- 9月末广东人民币存款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逾2万亿元
- 山西晋城:审批“加速度” 项目建设“跑起来”
- AI检测AI:“矛”更利还是“盾”更坚
- 徐坤新作《神圣婚姻》直面新时代现场书写深刻现实
- 新疆兵团:红色辣椒产业助力民众过上“火红”日子
- 韩媒:韩国政府命令罢工医生开工
- 古代版“披荆斩棘的哥哥”,原来是……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妻子遭受腐败指控后考虑辞职
- 赴新西兰看家人将更方便?新移民局称将改革家庭签证
- 北京人艺精彩戏剧文化活动进北航:解读“戏剧的力量”
- 中新健康 | “家门口”看名医 福建蕉城民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
- 艺术夜校“火出圈” 公共文化服务点亮“夜生活”
- 京津冀联合发布规范中秋国庆节日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