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检测AI:“矛”更利还是“盾”更坚
【AI世界】
◎本报记者 吴叶凡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因技术滥用导致各种问题。
为监督AI技术使用,如今市面上不乏各类用于检测AI生成内容(AIGC)的工具,如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开发的GPTZero、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推出的DetectGPT等。我国一些研究团队也陆续发布各类检测工具,如西湖大学文本智能实验室研发的Fast-DetectGPT。
人类的创作与AIGC之间存在哪些差异?AI检测工具如何根据差异进行识别?AI检测工具如何应对越来越聪明的大模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AI创作套路化明显
“虽然大模型在不断发展迭代,但到目前为止,AIGC与人类的创作在用词用语、逻辑语法等方面依旧存在明显区别。”Fast-DetectGPT研发者之一、西湖大学文本智能实验室博士生鲍光胜说。
在用词用语上,AIGC有相对固定的偏好。“不难发现,一些词语会反复在语段中出现。”鲍光胜举例说,有研究发现,大模型应用于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时,“delve”(深入研究)一词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大模型习惯用这个词对语句进行润色修改。
在逻辑语法上,AIGC惯常使用的一些语法搭配方式,在人类创作中可能并不常见。“受模型建模的影响,AIGC有相对固定的行文逻辑和表述模式,且这些模式会不断地被重复。人类在行文上则更为灵活,没有固定套路。”鲍光胜说。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师生比较了AI生成与学者撰写的中文论文摘要。研究结果同样显示,AI生成的摘要具有较高同质性和较强写作逻辑性,并惯用归纳总结等学术话语体系;学者撰写的摘要则具有显著个性化差异,使用凸显实际含义的搭配较多,并常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词语。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名研究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使用大模型的实际感受:“当我给大模型提供一些材料让它扩写,它每次都用相同的套路——把给定的材料拆解开,分为若干点论述。总体来说感觉它写得比较‘僵’。”
AIGC相对套路化的创作,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用语习惯。“随着越来越多人用AI创作或润色文字,人类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或将影响整个社会对语言的使用。”鲍光胜说。
三种路径识别文本
如何准确识别AI生成内容?鲍光胜介绍,目前主要有三种技术路径进行检测,分别是模型训练分类器法(也被称为监督分类器法)、零样本分类器法、文本水印法。“三种检测方法本质上都是利用AI检测AI,且各有优劣。”鲍光胜说。
模型训练分类器法,首先要收集大量人类创作内容与AIGC,然后以此为基础训练一个能区分两类内容的分类器。“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但缺点较为明显。”鲍光胜解释,用于训练分类器的数据有限,很难覆盖所有类型和语言的文本。分类器在训练数据覆盖的文本领域或语言上检测准确率较高,反之准确率则较低。而且,模型训练往往需要较高成本,数据规模越大,训练成本越高。
相比之下,零样本分类器法不需要对机器进行训练,也无需收集数据。它利用已训练好的大模型,抽取语言模型生成文本的特征,据此来区别人类与机器。“似然函数是零样本检测法中比较常用的基准之一,它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段文本在某个模型的建模分布中出现的概率。概率是一种特征,不同的概率体现了人类创作内容与AIGC的差异。”鲍光胜进一步解释,“零样本分类通过综合考虑多种函数特征来区分人类创作内容与AIGC。”
如今,很多大语言模型几乎覆盖了互联网上的全部数据。因此,相比于模型训练分类器,零样本分类器在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文本上表现较为一致。
不过,零样本分类器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方面,现有零样本分类器依赖生成文本的源语言模型进行检测,这意味着如果是未知源模型生成的文本,分类器就无法准确检测。另一方面,为提高检测准确率,零样本分类器往往需要多次调用模型,这增加了模型的使用成本和计算时间。
“文本水印法则是一类‘主动方法’。区别于前两类方法,它不是检测已生成的文本,而是在AI生成文本时加入水印。人类虽然看不出这些水印,但却能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出来。”鲍光胜说,文本水印法的准确率较高,但缺点在于水印可能被人为弱化甚至移除。此外,对于无法访问模型内部结构的大语言模型,技术人员可能无法在生成内容时成功加入水印。
检测技术需不断改进
“未来,我们要不断更新、完善现有技术,力争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检测,在大模型这把‘矛’越来越锋利的同时,让检测技术这面‘盾’更为坚固。”鲍光胜说。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检测准确性,目前市面上的商用AI检测软件大多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国内外研究团队也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
例如,西湖大学文本智能实验室团队在DetectGPT基础上研发的Fast-DetectGPT模型,可提升AI检测准确性,缩短检测时间。“Fast-DetectGPT与其他零样本分类器原理一致。其中一个创新点在于,我们提出通过条件概率曲率指标进行检测。”鲍光胜说,“与DetectGPT相比,Fast-DetectGPT在速度上提升340倍,在检测准确率上相对提升约75%。”
对AI检测AI的前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未来AIGC将会与人类创作极为相似,以至于检测工具无法判别。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技术发展,检测技术或将赶超大模型技术,实现对AIGC的有效识别。
“目前,无论是AI生成的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在技术可识别的范畴之内。相较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甚至可以直接被专业人士肉眼识别。期待未来通过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检测技术发展。”鲍光胜说。(来源:科技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南多地民政部门详解“婚俗改革”涉彩礼大操大办等 部分地区已初见成效
- 春节“反向旅行”指南:“小众目的地”热度上涨 旅行目标深入至区县
- 世界首艘散货风帆改造轮首次来靠福建莆田
- 空客“大白鲸”首次抵深圳 多方保障顺畅通关
- 第十届中法品牌高峰论坛在巴黎举行
- 北京今年将建成百公里森林步道
- “紫色”产业链持续发力 烟台葡萄酒受到国际瞩目
- 加沙北部一救援物资领取点遭袭致上百人死伤
- “华龙一号”上下游5000余家企业共建中国核电产业链
- 国家药监局部署实施血液制品生产智慧监管三年行动计划
- 年轻人青睐“丑萌IP” 审美多元化成消费时尚
-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宣布逮捕前总理伊姆兰 汗非法
- 安徽黄山日最大承载量调整为4万人
- 山西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五年守护显成效
- 中国驻菲使馆谴责美国驻菲大使涉海错误言论
- 国庆档四部影片展现“平凡英雄”
- 中国首票陆运进口越南鲜椰顺利通关
- 以媒称以色列对伊朗打击行动已结束
- 海信电视发布E8N系列旗舰新品 打造《黑神话:悟空》专属模式
- 600亿饮料巨头直面命运的拉扯
- 热门推荐
-
- 匈牙利总理:中国崛起与美国不同,是五千年文明的回归
- 广东省政协常委郭基煇:打造“铁路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
- 金融活水激发换新潜能
- 湘江禁采水域“抽吸河砂”7万余吨 湖南警方破获系列非法采砂案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新发现3例猴痘病例
- 传承红色基因,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 萨赫勒国家联盟探索共同防御路径
- 2024岭南影响力年度活动在广州开幕 逾千人参与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 信贷投放抓重点补短板
- 珠江委全面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 (新春走基层)闲窗观云摊书卷 古镇年味飘书香
- 重庆错时共享停车让找车位少了“靠运气”
- 四川绵阳:3岁女童被拐35年后终回家团圆
- 聚焦2023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地毯的世界 世界的地毯
- 武汉临空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网谷”
- 2死5伤!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大规模枪击案 凶手仍在逃
- 穆沙拉夫:戎马与流放,荣耀与囚禁
- 南非关闭与莫桑比克边境口岸
- 鄱阳湖麋鹿脱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