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夜冷空气抵京 高温退场
立秋之夜冷空气抵京 高温退场
市气象台预计,本周最高气温基本在30℃左右,夜间最低气温下降到19℃~24℃之间
上周是北京入夏以来最闷热的一周,8月2日至7日北京处在高温黄色预警中,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在35℃上下,而且相对湿度较大,体感闷热。8月7日20时29分迎来了立秋节气,好消息是,7日夜间冷空气抵京后,气温和湿度立马下降,预计本周(8月8日至14日)北京最高气温在30℃左右,上周的高温闷热天气彻底结束。
北京只是这场高温天气的体现地之一,今年6月13日以来,我国高温天气已持续50余天。未来10天高温仍不减,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局地气温可达40℃或以上。
关注1
北京本轮高温成因是什么?
8月以来,北京闷热感十足,街上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热的,有不少市民觉得闷热难耐,“像蒸笼一样”。夏季气温高,潮湿闷热的天气会给人一种“桑拿感”。
“桑拿天”不仅是一个比喻,也是气象学上的术语。根据《桑拿天气等级》,桑拿天指的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让人们感觉类似蒸桑拿的闷热天气。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判定桑拿天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32℃、日平均相对湿度≥60%、日最大风力≤3级。
与“干热”相比,“闷热”时湿度大,会导致人体热量不易散发、体感温度上升,温度可能未达到高温标准,但同样令人感到不适,并带来健康风险。
上周是北京入夏以来最闷热的一周。8月2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并且在5日一早,将高温黄色预警延续至7日。预警信息显示,2日至7日北京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在35℃上下,而且相对湿度较大,体感闷热。35℃的高温在湿度加持下,体感温度可以达到40℃甚至45℃。
北京本轮高温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李琛介绍,8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比较强盛,并且北抬至华北地区,“北京受到副热带高压外围偏西、偏西南风的影响,空中增暖明显,湿度较大。这个天气形势在8月2日至6日这段时间很稳定,因此导致了此轮高温闷热天气。”
关注2
立秋意味着要凉快了吗?
在经历了一场雷雨后,预计本周(8月8日至14日)气温下降,上周的高温闷热天气彻底结束。
8月7日20时29分迎来了立秋节气,但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预计8日白天最高气温在3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在45%上下。
北京市气象台预计,本周(8月8日至14日)大部分时间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气温较上周下降不少,最高气温基本在30℃左右,特别是夜间,最低气温下降到19℃~24℃之间。只是,白天光照充足,午后时段仍是会感觉比较闷热,毕竟还是中伏,户外活动时仍是要注意防暑防晒。
关注3
全国高温形势将如何发展?
今年6月13日以来,我国高温天气已持续50余天。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评估,从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综合强度目前已位列1961年以来第三强,仅次于2013年和2017年。
截至7月下旬,我国已经有124个国家观测站出现破历史高温纪录的情况,占全部国家观测站的5.1%。
不止我国,今年夏天全球多地“同步”出现高温热浪。近期,英国气象局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极端高温红色预警,南欧、北美多地爆发毁灭性野火事件。气象专家表示,考虑到在全球升温的大背景下,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未来全球同步出现高温热浪事件将越来越常见。
长远来看,高温形势将如何发展?中央气象台综合研判后表示,近期我国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高温热浪事件的综合强度将会继续增强。
未来10天高温仍不减,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新疆南疆盆地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上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40℃或以上。
关注4
持续高温对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今年不仅热,热的天数还多。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入夏以来(6月1日至8月2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9.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多地生产活动和人体健康等带来不利影响。今年夏天,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7月1日至14日,深圳120共接到73宗中暑急救报警。
除了危害人体健康,高温还给能源、农业等带来不利影响。6月13日以来,河北、山东、浙江、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电网以及西北电网、南方电网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上海7月上旬居民用电量同比去年增长33.56%;浙江东部、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地因高温少雨,土壤墒情偏差,部分地区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
以北京为例,8月2日,北京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当天,首都机场停机坪地表温度达到60℃左右,航空公司地面保障人员顶着烈日工作,确保飞行安全。
为减少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风险,北京缩短了一线员工单次连续作业时间,避开中午烈日暴晒。在35℃以上的高温预警天气,人工室外作业多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段开展,11时至16时不开展作业。
关注5
北半球极端高温的成因是什么?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今年的高温热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极端罕见的,与本世纪以来的几次高温事件相比,开始的时间明显提前,极端性明显增强。
极端高温的成因是什么?他分析,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中纬度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则是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使得热空气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继而出现高温热浪事件。
不仅如此,跨越3年的拉尼娜气候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仍不能忽视。周兵解释,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再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这都推动了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也就是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天气气候波动将变得更加剧烈,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深港高铁运能再扩充 促进两地高效融合
- 重庆各地出实招 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 银行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市场反应积极,优化调整利好
- 韩媒:韩军为戒严投入1500余名兵力和1万多枚实弹
- “数字经济”成山东 “两会”热词 代表委员为打造“数智生活”献策
- 上海首家社区食堂“焕新” 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 《影响中国的古代科学巨匠》在京首发
- 各种危机层出不穷 四年来全球新增1.22亿饥饿人口
- 塞浦路斯外长到访哈萨克斯坦
- “朋友圈”再扩容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 湖北多地高温破同期纪录 冷空气即将来降温
- 直击亚马孙干旱:内格罗河水位探底 船夫忧“母亲河”成“险滩”
- 秋裤穿起来!北京今日北风劲吹阵风可达6至7级 气温下降明显
- 首届高原康养医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耄耋院士吴天一详解新概念
- 广州首条常态化直航巴西海运航线正式开通
- 图览 | 威胁全球:起底美国“萨德”反导系统
- 吉林四平“污水变清”入湿地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 浙江义乌通报福田小学一教师体罚学生:已责令学校解除其聘用合同
- 广东平远县强降雨已造成38人死亡、2人失联
- 【中国这十年·焦点面对面】中国人的“文化获得感”从何而来?
- 热门推荐
-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6千米
- 孕期使用抗癫痫药值得警惕
- 第九届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开幕:五省区锅庄舞探保护传承
- 山西创新实施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 270万户“免申即享”
- 江苏泰兴:一座滨江小城的和美乡村实践
- 聚焦剧集高质量创作 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主论坛举办
- 宁夏隆德:中药材产业“开出”百姓致富“良方”
- “鸟儿用翅膀投票” 河南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见实效
- 国家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升
- 2024年首个“津和号”旅游航班起航
- 年轻人拥抱“破冰”新名片 “MBTI式社交”成“新宠”
- 武当山风景区8月30日起恢复对外开放
- 四川:新一轮降雨6万余人提前避险转移
- 添加脱氢乙酸钠的食品有害吗
- 第四届中国短视频大会在京开幕 共探短视频发展前景
- 台籍教师以文创设计为“桥” 展知音湖北形象
- 市场观潮:人工智能将提升跨境电商产业链效能
- 厨房中的八角也是一味药 误食伪品可能中毒
- 海浪橙色警报:南海东北部、巴士海峡将现7到10米的狂浪到狂涛区
- 江苏利用海上风电平台建成海洋地震监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