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个“津和号”旅游航班起航
中新网天津7月18日电 (记者 王君妍)18日上午,2024年首个“津和号”旅游航班从天津滨海机场出发,数十名天津游客飞赴天津对口支援地区新疆和田,开启历时8天的新疆之旅。
18日,2024年首个“津和号”旅游航班从天津滨海机场出发,数十名天津游客飞赴天津对口支援地区新疆和田,开启历时8天的新疆之旅。(天津中国青年旅行社供图)
2024年“津和号”首发团之旅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天津中国青年旅行社承办。此次“津和号”采用飞机和火车混搭出游的方式,不仅让旅游体验更为丰富,精选的行程也将让游客深度遍览南北疆大美风光。除游览位处南疆的和田、喀什,游客还将走进吐鲁番、乌鲁木齐。在以往古城、天池、火焰山、昆仑山等景点景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喀什白沙湖,带领游客体验属于帕米尔高原的绝美风光。
据介绍,自2017年首班“津和号”旅游专列开出,已有一万多名天津以及周边省市的游客,通过“津和号”来到和田,体验新疆风土人情,感受天津援疆成果,直接带动和田旅游消费约8000万元,促进了当地文旅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增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和以往不同,今年“津和号”增加了不少新玩法。首发团虽然主要采用旅游航班的形式,但途中还增加了火车游,8天的行程包含三飞和两段火车卧铺,让游客多种交通形式体验旅途中的风景。
此外,“津和号”在不同旅游团中加入了沙漠狂欢、公益活动、主题活动等。以“津和号”首发团为例,游客除游览景区,在和田还将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观看开幕式、文艺表演,沉浸式体验当地的重要文旅活动中来。(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哈瓦那港 古巴军队鸣响礼炮致意
- 广东地标特产年货大集启幕:超100款地标产品亮相
- 14家杭州科创企业计划入驻香港
- 中国驻美使馆:制裁将为中美禁毒合作制造进一步障碍
- 中国驻菲使馆就菲出台“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提出严正交涉
- 内蒙古通辽市出现大范围降雪
- 男子伪造富豪身份借“恋爱”谋财
- 美媒:弹射座椅误启动,美国空军一飞行员教练死亡
- “这是在歪曲事实”普京驳斥耶伦“产能过剩论”
- 少年向何处飞驰
- (第六届进博会)专访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毛怡冰:今年80%的新开酒店会选择中国高铁沿线
- 助力老小科学用网,推进弥合数字鸿沟
- 韩议员赴日本考察排污入海计划 在东电吃“闭门羹”
- 回到千年前的杜甫草堂 近400万网友一同走进诗圣的蜀中岁月
- 马斯克“X”起诉非营利组织恶意诽谤 对方回应“毫无意义”
- 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守正创新,用传统文化涵养摄影创作
- 哈马斯称愿意与以方交换双方所有被扣押人员
- 高校成立国际软件学院 以产业前沿问题驱动人才培养
-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开行物流总包式“客车化”全程班列
- 吉林官方: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
- 热门推荐
-
- 拜登听取线上简报 预计当地时间22日返回白宫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老年人盛夏在家也要提防热射病(名医讲堂)
- 外媒:奥巴马突访英国 与苏纳克展开“一对一讨论”
-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旅客实现平均5秒通关
- 见闻:师生缘,团结情——看青藏高原学校如何培土育苗?
- 年终聚餐多 当心暴饮暴食伤脾胃
- 日媒:日本东电启动福岛核污染水第十轮排海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丽江!
- 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登台国家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
- 防抗台风“格美” 福建多地“三停一休”
- 以“花”为媒持续推动农旅融合 各地经济发展“春暖花开”朝气蓬勃
- 雅加达至重庆首发旅游包机团队启航
- 把握新机遇 出版发行业如何谋求高质量发展?
- 数字人民币在微信内应用“扩容” 已接入数百万家商户
- 英国专家:美国炒作“间谍气球”意在制造“威胁”
- 新疆南部冬小麦返青出苗 春季田管有序展开
- “探索济州与中国的旅游合作新方向:变化与机遇”论坛在韩举行
- 山西省上半年进出口增长18.7% 增速居全国第3位
- 离职后还能否拿年终奖?最高法指导案例予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