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旅游热起来 传递出哪些讯号?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成都很“热”——连续7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简阳甚至连续3天热成全国第一。 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各避暑纳凉的景区景点,都江堰青城后山、王婆岩、龙池、虹口、街子古镇、九龙沟等地周末相继发出“接待量已饱和”的公告,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景区单日游客量创今年新高。
“这几天旅行社的咨询量和接单量均出现明显增长态势,团队订单同比上个月增加了150%……”四川青旅总经理助理黄琴用数据诠释“做旅游的信心又回来了”。
暑期旅游市场的“火热”早已有迹可循。就在上周,文旅部发布了恢复旅游专列业务的通知。“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范围也由“14天”调整为“7天”。一系列重磅措施激发了人们出去玩的欲望,各大平台的酒店、机票、景区门票等搜索和预订数据直线上升,不少热门航班量重回高峰。
景区、旅行社、酒店、航空等涉旅行业上升势头迅猛,暑期旅游旺季来了吗?空间流动打开了一扇门,又该如何把人流量转化为消费红利?
出游热
成都各景区相继发出“接待量已饱和”的公告
“一大早前往王婆岩的路上就开始堵车,全成都的人都来都江堰青城山耍水、避暑了吗?”7月10日上午,带着家人前往都江堰的刘女士在朋友圈感叹。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近一周,成都漂流类景区周环比增长近六倍,游山玩水类景区增长近八成,水世界主题景区增长近六成。人气爆棚,也让周末的都江堰青城后山、王婆岩、龙池、虹口、街子古镇、九龙沟等地相继发出“接待量已饱和”的公告。7月9日,作为四川景区的“顶流”,九寨沟景区本年度单日游客首次突破2万人,黄龙、四姑娘山景区今年单日接待游客也突破1万人。
客流量迅速增长的另一个明显讯号,是跨省游的热度不断攀升。成都宽窄巷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以来游客量明显增多,从6月上半月日均2.5万人左右,到下半月日均3.5万左右,至7月初强劲恢复至日均4.5万人左右,其中外地游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客流的激增也带来了消费活力提升,巷内私房菜、小吃、零售等快速恢复。“当然,我们会更加注重防疫安全,制定更为合理、灵活又确保安全的防控措施。”
事实上,随着暑期到来,亲子游、避暑游、毕业游等出行需求愈发旺盛。“整个上半年我们都在打造产品,打磨线路的高性价比,这几天我们都在加班,加紧对线路产品进行优化。”黄琴告诉记者,从6月起就有了市场“热”起来的苗头,尤其是6月29日工信部发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的消息后,热门线路产品的咨询量、订单量瞬间飙升,目前四川青旅部分门店成都前往海南、西双版纳等线路产品已售罄。
“6月16日,我们就发出了30人的跨省游团队前往大理、丽江等地旅行。”四川德亲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维介绍,当日旅行社接待湖南深度游、广东深度游游客报名人数均已超过百人次,其他线路报名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机场忙
成都两大机场日航班起降达1261架次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全国多地机场也忙了起来,“上海飞三亚爆满,航司换大飞机驰援”等消息甚至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
“上周六我去杭州出差,没想到机场安检排队很长,很明显看出是以家庭为主的出游,说明市场正在好转和反弹。”市民陆先生的这一感受并不是个例。
7月6日,民航西南管理局网站公布的消息显示,近期,成都地区两场(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日航班起降达1261架次,超过双流机场单场运行历史最高。还有一组数据更值得关注,到今年6月底,成都航空枢纽运输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各大OTA平台的预订数据更为直观。去哪儿平台显示,7月1日~3日机票预订量环比上一周末增长26%;7月4日适逢上一阶段燃油附加费调整最后一日,预订量赶超2019年同期,为今年最高。成都、昆明、重庆、广州、深圳、乌鲁木齐、杭州、北京、长沙、海口,排名去哪儿平台上暑期机票热门目的地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暑期出行高峰亲子出行比例增多,去哪儿大数据显示,7月1日~3日儿童(2~12岁)机票预订量环比上一周末增长超五成。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分析,除了机票单日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外,另一个关键指标酒店的预订量也值得关注,在去哪儿平台上,7月第一周的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23%,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预订量增加了14%。
“从6月下旬开始,暑期酒店预订量呈现周周增加的趋势,周环比增幅都达到了两成左右,其中成都、重庆、广州排名前三。”兰翔认为,从目前酒店、旅游、航空等数据的上升势头来看,如果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今年暑期有望迎来一个旅游市场的旺季。
消费怎么旺
旅游企业不断创新产品 各类政策叠加释放刚需
景区景点人气飙升,热门航线一票难求……旅游市场一系列现象,传递出旅游消费需求强劲的讯息,那要如何应对旅游市场的“火热”?
在记者采访中,不管是线下旅游企业,还是线上OTA平台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转型。
“疫情改变了旅游行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降速中进行蜕变。”这句话的背后,是黄琴这一年来对旅行社业务调整的总结。上个月,黄琴刚刚结束了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摸底调研。“中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就是我们调整业务体系、推出新产品的突破口。”黄琴坦言,疫情以来的旅游消费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自由行、精致露营、微度假等新兴业态走红。作为传统旅行社,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尽快适应旅游场景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自身业务转型升级。
黄琴透露,目前四川青旅已经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设计了新的旅游产品、线路,主打生态体验、自驾探险等系列产品即将上市,在满足游客观光需求的同时,兼具社交、学习等场景。
事实上,整个6月四川文旅行业动作频频。6月10日,省文旅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五不准”要求的通知》。随后,川渝、川桂携手发放文旅惠民大礼包,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正式启动,全省发放2.27亿文旅消费券。
“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政策的加快落地,将有效稳定暑期旅游市场乃至下半年整个旅游市场信心。”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教授认为,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文旅促消费措施,无疑为增加人们的空间流动打开了一扇门。
而暑期旅游火爆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叠加,比如疫情对旅游市场较大冲击后的刚需释放,有效的疫情防控,以及新业态的持续火爆等。但这种火爆能否引发报复性旅游,诸丹表示目前很难做出判断,“这需要旅游经营者不断创新产品,从供给端加大旅游产品供给,同时还要游客增强消费信心,从需求端提振消费力。从中长期来说,旅游业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是不会改变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粮署称面临资金短缺危机 被迫削减对阿富汗粮食援助
-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今年出入境客流量同比增长近160%
-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在福建福州举办
- 野生天鹅连续十八年“赴约”新疆梨城 城市越冬候鸟数量逐年上升(图)
-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 “1米好物”激发中国年轻消费者分享欲
- 手机套餐办理应透明便捷
- 南非建筑倒塌事故死亡34人 调查工作基本结束
- 中国增发国债加强水利建设 支持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 浙江台州船舶出口火热 有企业订单排至2030年
- 哈马斯官员:准备在加沙“停火” 呼吁特朗普向以色列施压
- 俄乌局势进展:普京讨论建立志愿部队计划 北约秘书长访乌
- 山西“全国百强区”的进击:以营商环境竞逐“双循环”发展新赛道
- “科技种养大王”走向东盟的“蚝情壮志”
- 奶粉里有金属丝?“顾客”录制开箱视频要求商家“退一赔十”实为敲诈
-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一期开发项目陆地建造完工
- 发现生活美学 这些插画书有何特点?
- 防范诺如病毒感染,这些知识应该知道
- 工信部: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 长途仅安排1名司机?呼北高速交通事故旅行社回应
- 热门推荐
-
- 山西清徐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有人员被困 救援正在进行
- 保险资金加大不动产配置力度
- 海峡两岸共话民航发展 冀加强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
- SpaceX“星舟”重型运载火箭推迟发射
- 外媒:以色列轰炸加沙南部 致71人死289人伤
- 旅韩大熊猫“福宝”启程返回中国
-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调整实施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进口食品名录的公告
- A股节后首日收涨,沪指站上3400点再创年内新高
- 游客褒贬不一 记者调查五一小长假山西景区旅游现状
- 昆仑万维: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36.8亿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33%
- 男子先后杀2人潜逃21年被哈尔滨警方抓获
- 民调:大多数选民称美国最高法院无法公正裁决大选案件
- 2024年中国(广西)—东盟蔬菜新品种大会开幕 1658个新品种集中亮相
- 百余人参与 对峙超5小时 对尹锡悦逮捕令暂停执行 5个关键词直击全程→
- 边境移民危机升级 美国社会撕裂加剧
- 藏在历史里的汾酒 每一滴都是时间的味道
- 云南青年音乐人欲打造“云南特色”音乐剧
- 乐姿乐言携手立迈健,让街舞也能跳出健康养生范
-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美姑两县结束不通高速历史
- 广西发布“国家气候生态品牌” 赋能生态康养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