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都是吃出来的?辣椒喊冤!
哪些食品对胃肠健康的损害最大?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了辛辣,认为吃了辣火锅后总会肚子疼。每次提到这个话题都有人不解,“那为啥川渝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全国最低?”“为啥我们吃辛辣食品总会肚子疼,他们的肠胃却好似铁打似的?”所以辛辣究竟是不是肠胃健康的头号杀手?别急,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就来为您一文解惑。
这俩食物才是伤肠胃的“狠角色”
从食管、胃,到小肠、结肠……整个消化系统都覆盖了一层黏膜,一旦受损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胃部的黏膜损伤常带来疼痛,而小肠、结肠的损伤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发大便出血等症状。黏膜损伤还可能引发慢性胃炎、黏膜溃疡、急性肠胃炎等,长期损伤还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一系列消化系统原发病变的加重。
人体胃肠道黏膜具有自我修复力,川渝地区民众的吃辣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黏膜的适应和修复能力更强;而不习惯吃辣,或是长期不吃辣的人,胃肠道黏膜一旦接触到辛辣食品,就可能感受到比较强的刺激,甚至会损伤胃粘膜。
可以说,能吃辣的人胃肠道功能确实够铁。
其实,有两类食品对胃肠道的损伤比辛辣更甚。一是腌制食品,其含有的亚硝酸盐或防腐剂成分易腐蚀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还有致癌风险;二是酒精,例如当您喝完大酒,两三天后做个胃镜,一定能看到明显的消化道糜烂甚至浅溃疡。
情绪对消化道疾病的影响 别忽视
消化道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调查发现,在引起消化道疾病发生的因素中,饮食因素仅占30%至40%,吃辣并不一定就会损伤胃肠道黏膜,且辣椒富含的辣椒素还有一定的抗癌和防癌作用。
胃肠道疾病不完全是吃出来的病,情绪对胃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不亚于刺激性食物。我们对糜烂性胃炎患者开展了全国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至40%的病变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因素所致。例如,当我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就会感到焦虑、抑郁,同时,当下有些年轻人作息不规律,就经常受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困扰,有些患者甚至在就医时已经出现了胃出血或更严重的情况,这些都与黏膜损伤有关。
喝酒、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是年轻人存在胃肠疾病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则不能忽视药物的影响。随着冠心病、关节炎等慢病患者数量增加,阿司匹林等一系列常见抗炎止痛药品也会损伤胃肠黏膜。中年人由于职场应酬、精神压力、服用慢病药物……渐渐成为了胃肠疾病的高发人群。
近期,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支持下,我们发布了全国首个《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其中提出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一个独立于系统性免疫的独特免疫器官,能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如同一扇天然“屏障”,保护着胃肠道安全。而饮食不规律、吃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药物、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等,都会造成胃肠道黏膜损伤。
胃疼、恶心、食欲不振 我该怎么办?
我们的胃肠黏膜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多数情况下可以逐渐自愈。一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痛、胃酸、胃胀,可以到药店购买一些如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及时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和作息,以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通过服用黏膜保护剂、调节饮食方式后仍然没有改善,这时应就诊治疗,不要为重大疾病埋下隐患。
每当节假日过后,都有不少人的胃肠功能经历了一番“磨难”,此时也是消化内科的就诊高峰期。在此也提示大家,节假日期间,我们应该对肠胃更好一点,尽量按时规律饮食,别让肠胃“拼命加班”;节后应注意调节作息,平衡工作压力,让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轨迹。爱吃辣的朋友可以适当吃,但要避免吃一些腌制类的辛辣食品,吃辣时千万别再喝大酒。
胃肠黏膜保护是一个“立体”的概念,需要通过饮食、情绪、生活习惯多方面共同调整。只有维护整个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才能避免疾病发生,让治疗更规范、有效。
文/李景南(北京协和医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识局:朔尔茨再次访华,这些特别之处值得关注!
- 端午假期前一天北京交通一片红,亦庄为何一抹绿
- 中拉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东莞举行
- 35699亿、143401亿,添活力!多组“火热”数据凸显中国经济“加速跑”
- 男子砍伤两人后逃逸 三亚警方通报:全力实施抓捕
- 渴望亲近自然 90后家长捧热“森林教育”
- “钢腿女孩”牛钰:要做黑暗里闪闪发亮的星星
- 国内外专家海口共议如何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 3·15晚会曝光主板机黑灰产业链 深圳:查封经营场所
- 对摊点设置进行规范管理 多种业态融合增添城市活力
- 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的官邸遭到火箭弹袭击
- 向天“借”水 新疆首次在昆仑山实现无人机增雪
- “五一”小长假来临 桥梁卫士为铁路设备安全护航
- 香港交易所将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
- 五大卫视跨年晚会精彩纷呈
- 中国商务部:愿与澳大利亚拓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
- 东北人口净流入现象备受关注 专家:青年人才回流释放新信号
- 5月CPI总体平稳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 外媒:中国游客在柬埔寨受到热烈欢迎
- 福建宁德口岸经济迎来回暖
- 热门推荐
-
- 逾300只黑颈鹤飞抵云南纳帕海
- 广州,“认房不认贷”
- 13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家居消费的信贷支持
- (新春见闻)武汉盘龙城觅“龙”迹
-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原总会计师曾钟滔接受审查调查
- 广东71条“出逃”鳄鱼已捕回69条 尚有2条仍在搜寻
- 海内外专家成都共论公园城市文化特质
- 农民工大叔受邀在音乐厅演奏钢琴
- 27个特别“菜市场” 日均供应物资29吨
- 浙江锚定“四力”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 中外媒体辽宁行:见证“老工业基地”的活力“焕新记”
- 各地公安机关出动警力80.5万人次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 广西贺州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建设粤港澳“中央厨房”
- 北京持续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实现应交付尽交付
- 通讯:中原油城“四十不惑”正转型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经济观察)中国楼市“银十”升温 现多重积极信号
- 《川渝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协同发展协议》在蓉签署
- 世界最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完成封关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