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 甲亢病人为什么会扎堆?
随着夏季的到来,甲亢这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又开始悄悄地多了起来。为什么夏天甲亢病会扎堆儿出现?其实,这个病“蓄谋已久”,早在冬春之交就已启动,只不过早期不易察觉。但如果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患者很可能出现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增加治疗难度。
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秀英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尽早识别甲亢,安全度过“亢奋”期。
这些人群 更易被甲亢“盯”上
甲亢,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内分泌水平失衡,从而引发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代谢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位于颈部喉结下方约2至3厘米处,形状如蝴蝶,重量约20-30g,虽然很小,却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它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维持人体代谢、生长的重要激素,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发挥着调节机体生长、代谢、脑发育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功能的重要作用。
哪些人是甲亢的高危人群? 甲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能会与其他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比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可能与自身抗体或交叉抗原出现、免疫调节异常或遗传有关。因此,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群体也应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
另外,有甲状腺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甲亢家族史的患者也属于甲亢的高危人群,在定期体检时应注意复查甲状腺功能。
甲亢或“蓄谋已久” 夏季才显现
免疫系统失调是造成甲亢的主要原因之一,季节交替时,与甲亢相关的抗体容易波动,所以疾病发生或复发的可能性增大。虽然夏季就诊的甲亢患者增多,但其中很多人其实早在冬春之交时,就已经发病了。
张秀英主任介绍,进入夏天后,因为天气炎热,本身就容易出汗,而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更高,各器官的代谢明显加速,所以甲亢症状就会更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甲亢这种疾病的发生相对隐匿,在发病初期,很多症状难以察觉,等到夏季气温升高,症状变得明显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有的患者甚至发生了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拆穿甲亢“伪装” 这些症状要警惕
甲亢这么“狡猾”,如何早期识别甲亢? 张秀英主任介绍, 近一段时间内,如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加班熬夜连轴转,或遭遇精神创伤、家庭变故等应激事件,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焦虑或紧张状态,并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比如汗如雨下、容易和别人生气、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等,都可能是甲亢引起的,遇有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
此外,日常我们在写字、用鼠标、敲键盘或夹筷子时,如果出现手抖拿不稳等情况,也要警惕了,这也是甲亢的重要体征。
张秀英主任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心慌心悸、手抖多汗、易饥多食、消瘦乏力、脾气暴躁、颈粗眼突、视力下降、肌肉震颤、月经失调等典型表现,建议您及时去医院完善甲状腺相关的化验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因甲亢症状与更年期综合征有些相似,有些女性患者容易认为自己是更年期,而延误了甲亢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还有一些人“干吃不胖”,虽然很让人羡慕,但如果同时有体重下降、腹泻、乏力等表现,也建议您去医院做相关的化验检查,排除甲亢的可能。
甲亢放任不管 后果会很严重
得了甲亢放任不管会怎样?甲亢如果不治疗,后果很严重。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不去管它,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持续升高,机体高代谢状态造成全身过度消耗,怕热、多汗、手抖、心慌进一步加重,此时的体内各个器官如同马达一样高速运转,如同跑步不休息,持续在工作。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继而心功能衰竭,一旦出现甲亢危象,甚至会威胁生命。真不是吓唬你,一旦出现甲亢“危象”,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甲亢合并突眼的患者,不仅因“怒目圆睁”的外观、怕光流泪、复视斜视等表现,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因眼球明显突出,眼睛闭合不全,造成球结膜和角膜长久暴露在外,易受外界刺激出现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者可因视神经受压损伤、全眼球炎而造成失明。
身处“亢奋期” 也能安然度夏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出汗多,甲亢患者更容易因体感不适而加重心慌、失眠及情绪波动。日常可选择透气舒适材质的衣服,避免阳光暴晒,外出时佩戴墨镜、帽子或打伞;饮食宜新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工作场所及居家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听听舒缓音乐,取得同事家人的配合,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适当放缓工作节奏,避免情绪激动等刺激。
按时服药,适当增加就诊复查的频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一旦出现与自身原来症状加重或异常的表现,比如心跳节律明显不齐、情绪异常激动、失眠症状加重等等,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甲亢?要预防甲亢,除了提高身体素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检查外,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调节好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合理饮食,放松减压,避免应激,这也是预防甲亢非常重要的一点。
文/钟艳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史上最致命企业罪” 遇难者家属要求罚波音240亿美元
- 广东2023年全省农村供水总投资超100亿元
- 第二届“潮州文化论坛”在穗举行
- (文化中国行)山东为2600年的齐长城拉起千里“防护线”
-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最好“标准烛光” 实现星系批量高精度测距
- 俄亥俄州“毒火车”成美国政客秀场和两党“战场”
- 抖音发布户外直播新规 从严打击低俗搭讪、恶俗PK等不当行为
- “缤纷四季·精彩吉林”文化旅游推介交流会在东京举办
- 海口“三港”预约过海车辆持续高位运行 待出岛小车约6100辆
- 广西促高水平开放 提速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
- 孕妈妈该怎样运动?专家:无妊娠期运动禁忌者应规律运动
- 鄱阳湖麋鹿脱困记:多方力量合力救援
- 颐和园景福阁修缮竣工 将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
- 外国青年的小目标:打卡体验中国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 探访青藏公路最大物流集散地格尔木:冬日繁忙依旧
-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四川广安 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
- 细读外贸“半年报”,量稳质升看点多
- 张南高速湖北宣咸段正式通车
- 从10月份电商物流指数看消费市场活力满满 农村电商、新技术表现亮眼
- 以总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不会阻止以色列行动
- 热门推荐
-
- 拼多多陈磊:继续重仓农业农研,坚定投入长期价值
- 发挥企业重整法律制度功能 完善市场主体救治机制
- 武汉天河机场单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 重庆迎出入境高峰 1月出入境超10万人次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修水解锁农业发展新模式 助力农户喜增收
- 第十一届在韩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岗中培训成功举办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商务部:中国外贸发展仍有很多有利条件
- 老挝留学生广西“取经”高铁技术 见证中国—东盟互联互通
- 【大国基理】北海海城区“红管家”,让基层网格惠民“零距离”
- 我国千兆及以上速率固定宽带用户达1.57亿户
- 面对“我就是违法”,劳动法亟须“长出牙齿”
- 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 人文社推出《山河岁月:回望林徽因》
- 长沙上演国风簪花秀 展示千年簪花文化
- 新一批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助物资启运
- 天津津滨轻轨9号线新信号系统投用 工期刷新全国最快纪录
- 国家大剧院举办金华非遗周
- 健康家电站上产业风口
- 怒批华盛顿挥霍无度!美议员报告称政府过去一年滥用9000亿美元
- 第135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圆满结束
- 多地洪水逐渐退去,加快恢复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