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就吃褪黑素?
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近几年,褪黑素相关产品被年轻人士尤其白领推崇为“助眠神药”,在多次电商活动的销量排行中,“褪黑素”类产品销量也位居保健品品类前列。
近日,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发布报告称,褪黑素已成为美国儿童误服的首位药物,让褪黑素再次引发关注。对此,有读者表示,网上关于褪黑素的讨论很多,对于褪黑素是否有副作用也众说纷纭,希望能通过羊城晚报得到更为权威的解答。
报告:褪黑素致多名儿童住院
近日,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发布报告,称褪黑素已成为美国儿童误服的首位药物,仅2021年该中心就接到了5.2万例儿童摄入褪黑素个案报告,比大约10年前增加了6倍。上述的94.3%个案都是关于小孩子不小心误食褪黑素。
根据报告,相关案例近84%发生在5岁或以下的儿童身上,超过94%的案例被认为是误服,儿童自己找到并食用了药物。褪黑素特别容易发生这种意外中毒,因为该产品以片剂、胶囊和液体形式出售,同时也以甜味软糖的形式出售,对儿童特别有吸引力。
据介绍,当地儿童服用褪黑素过量的症状表现为导致恶心、头痛、腹泻、易怒和关节疼痛。
在所有的报告案例中,有27795名儿童需要到医院接受急诊观察或住院治疗,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其中,4097名(比例为需到医院就诊人数的14.7%)需要住院治疗,287名(比例为需到医院就诊人数的1%)需要入住ICU,5名重症儿童需要呼吸机辅助生命支持,2名死亡,死亡儿童小于2岁,分别为3月和13月大。
报告指出,10年间由于商业促销宣传等因素,褪黑素美国销量猛增至8.2亿美元。美国褪黑素作为非处方药(OTC)可以在药房随意购买,疫情期间,2019年-2020年美国失眠人数增加,褪黑素销量暴涨。
走访:部分白领长期服用褪黑素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就到部分连锁药房尝试购买褪黑素。驻店工作人员热情向记者推介多款品牌褪黑素,并表示“相关产品功效很好,购买的人很多”。据工作人员介绍,褪黑素是“健”字号产品,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甚至小朋友过来也能购买。
虽然她不建议儿童服用,但却认为褪黑素和维生素差不多,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国内国外已经用了好久了,也没听说过出什么事情”。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店内出售的褪黑素有牛奶等口味,形状和维生素含片也比较类似。包装上有标识:“少年儿童、孕妇、乳母为不适宜人群。”
白领小林服用褪黑素已经三年,她表示,相比较国内品牌,她和身边很多白领一样,更偏向选择海淘网购国外品牌的褪黑素产品。
她同时介绍,美国和加拿大的褪黑素类产品一般是软糖或者各类水果口味咀嚼片,对小朋友确实有迷惑性,“报道中提及的中毒,应该是小朋友误认为这些就是水果味的糖果”。
羊城晚报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查询,多个褪黑素品牌产品本月内都有“1万+”的销量,小林提到的加拿大产品,综合销量也月销过千。部分其他品牌国外产品更频出爆品。
有受访白领就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每天睡前都会吃一颗褪黑素,“确实感觉有效果。但长期服用有没有副作用?看网文说不会有,但心中还是有疑惑的”。
专家:不建议随便使用褪黑素
就相关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党超。
党超介绍,在临床领域,褪黑素并不建议随便使用。正常人不缺乏褪黑素,无需额外补充。他介绍,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07年6月批准的一种2毫克的褪黑素药物,建议用于老年患者的短期失眠治疗,或旅行人士,调整时差使用。不建议长期使用,推荐分类为处方药。
他同时介绍,最新版本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给出结论是“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
据了解,我国卫生部仅批准褪黑素应用于保健品中,每日推荐用量为1-3mg,申报的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并强调有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症者及甲亢患者慎用。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褪黑素的每天用量有严格规定;而在比利时、德国、丹麦等地,褪黑素只能作为药品出现,受到严格监管。其中丹麦、英国等国将褪黑素规定为处方药,不能作为非处方药销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曾牵头主编《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一书,他也被认为是相关领域的权威。陆林院士表示,不能夸大“褪黑素”的作用,更不要滥用“褪黑素”。
陆林院士在公开活动上说过:“作为医生,不建议消费者长期服用‘褪黑素’,这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吃‘褪黑素’不能解决失眠障碍,只能暂时性使用于调节睡眠节律问题,如倒时差等。”
党超表示:“睡眠障碍类疾病,形成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尽早就医,规范诊疗,不要试图通过服用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相关产品应该慎用慎管,绝对不能在没有医嘱的情况给小朋友服用。他本人也不建议成人长期服用。如需服用建议按药品管理。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留改拆”并举
- 第七届丝博会签订合作项目1857个 总投资额1.22万亿元
- 抛弃与拯救 城市流浪狗去向何方?
- 海南自贸港建“土地超市” 企业拿地“不找市长找市场”
- 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4%
- “菜篮子”升级,市民买菜更舒心
- (新春走基层)龙年新春将至 中国生肖经济龙腾虎跃
- 活态文化奏响中轴乐章
- 全球拥有最大用户群,海尔智家是如何做到的?
- “庄采芳·庄重文奖学金”36年激励7761名福建优秀学子
- 教科文组织:失学与教育不足导致世界经济每年损失10万亿美元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3100万辆 再创新高
- 社区要求“返乡过年报备”,依据何在?
- 收录近500幅优秀作品 《你好,插画》新书在广州首发
- “2022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开赛
- 物价高企持续困扰北欧民众生活
- “神州北极”漠河提前11天开栓供热
- 欧盟准备对伊朗实施新制裁 或针对无人机和导弹公司
- “剑网2022”行动启动 四方面整治网络侵权盗版
- 平凡亦有光——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新型劳动者形象
- 热门推荐
-
- 第二届《广州文艺》欧阳山文学奖揭晓 10部作品获奖
- 日本药企再曝丑闻 知名肠胃药产商数据造假超30年
- 沪九条落地12小时:售楼处不打烊,部分新盘拟收回折扣
- “一带一路”在欧亚:危中有机
- 工程建设加速、外贸增长强劲……各行业锐意进取助推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 华北平原高温蔓延 多地游客入晋“上山寻凉”
- “从巴黎到武汉”世界大师原作版画展武汉展出
- 北京:10种“当家菜”保价至元宵节
- 讲白话撑粤语 广州举办首届粤语大赛
- 话剧《人世间》将启幕2022国家大剧院戏剧季
- 中原煤城“向绿而兴” 河南焦作有何蝶变“密码”?
- 上海多方携手打造室外吸烟点标准规范
- 江苏30万余名研究生共迎“开学第一课”
- 距离实现自动驾驶还有多远?专家称应形成合力攻克难题
- 2021年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市场规模超1844亿
- 多地银行调整无卡存取款业务
- 鄂企进出口享惠货值突破40亿元
- 云南警方辟谣“上山捡菌遇老虎打架”:男子在动物园拍摄 行拘5日
- 中新网评:有钱请表演没钱修宿舍?回应不应限于经费来源
- 中国大豆主产区2000万亩大豆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