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靠饿哪能行?学会“挑食”是关键
食话实说 | 减脂靠饿哪能行?学会“挑食”是关键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1日讯(记者刘潇潇)在近期的“全民宅健身”热潮下,居家一族们纷纷走上了瘦身减脂之路。俗话说:“瘦身三分靠练,七分靠吃。”不少急于求成的网友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在大量运动的同时还搭配节食,或为了补充营养而超额摄入了不健康的食物,结果发现适得其反。
其实,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控制饮食是一项重要内容。到底该如何做到“食不过量”?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马冠生为“减脂人”支了几个小妙招。
切勿饥一顿饱一顿要规律进餐
“有的人想要通过不吃饭来控制体重,但实际情况是,人在很饿的时候反而会吃下比所需更多的食物,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我们的作息规律会发生变化,很多人不能保证固定的进餐时间,很容易就饮食过量。”马冠生表示。
因此,要想控制食量,首先不能让自己太饿,要维持原有健康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保证充足和持续均衡营养的摄入,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两餐之间适量补充
马冠生表示,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已经有强烈的饥饿感,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补充零食。“但要注意,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宜超过一天总能量的 10%。选择零食的时候,可以在同类食物中选择能量较低的,以免摄入的能量过多。”
举个例子,同样都是100 克重的食物,番茄含有91 千焦的能量,苹果含有240 千焦的能量,酸奶含有301 千焦的能量,蛋糕却含有1476 千焦的能量,此时最好选择蔬菜水果而不是蛋糕来作为零食。
学会“挑食”
有研究表明,在同等能量的情况下,蛋白质比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饱腹能力强。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如鱼、瘦肉、鸡蛋等,可以增加饱腹感,延长对饥饿感的抑制,降低食物能量的摄入。
马冠生认为,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优先选择饱腹感高的食物,如粗杂粮、薯类、鱼、禽、瘦肉、鸡蛋和新鲜蔬菜等。“人们在饥饿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面包、饼干和薯条之类的食物。实际上,这类食物往往能量高但饱腹感较低,要充饥还不如来一碗红豆薏米粥。”
除此之外,在外就餐时,应尽量选择蔬菜多、少盐少油的菜品,避免油炸食物,避免摄入过多能量。
注意细嚼慢咽
不少人有着这样的体验:吃得快很容易就会吃得多。这是由于在进食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大脑会“跟不上”动嘴的速度,当大脑反应过来告诉你吃饱了该住口的时候,往往就已经吃多了。
事实上,吃饭时反复咀嚼可以使口腔中分泌出充足的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减轻胃肠负担。
有研究显示,每口食物咀嚼40 次,会显著降低进餐时摄入的能量,从而有助于减重。与那些每口食物咀嚼15 次的人相比,咀嚼次数为40 次的人所吃的食物分量会减少12%。
“因此,我们建议细嚼慢咽,一口饭至少要嚼20 下,吃饭时间应保持在30 分钟左右。”马冠生说。
抵制诱惑让大份变小份
控制食物摄入的份量,还可以选择用小碗吃饭,用小盘子盛菜。这样既能避免食物浪费,还能暗示自己已经食用了充足的食物。
马冠生建议,大家在购物和点餐时,最好优先购买小份食物,不要受“加量不加价”、“买一赠一”等活动的诱惑。如果已经买了大包装的零食或高能量食品,可以将它们分装成几个小份,一次只取一小份来吃,以此避免食用过量。
其实,控制食量的方法有很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也没必要过度克制自己的欲望,偶尔‘放肆’,多吃一点也没关系。但要记得‘吃动平衡’,吃的多了,运动量也要增加起来,才能保持体重、维持健康。”马冠生表示。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运营航线总数增至589条 创历史新高
- 2023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开幕 助力中餐繁荣漂“扬”过海
- 陕西省博物馆数量达360家 年均参观人数7200余万人次
- 中国多家国有大行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 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来袭,多部门联合部署防范
- 四川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9试点区域GDP平均增速超11%
- 壁挂炉取暖 省心还是“烧”钱?
- 粤企新药BYS10获美国FDA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 北京推动数字经济特色化发展 构建“一区一品”新格局
- 中新健康丨密集并购,中国创新药迎来春天?
- 美军失踪直升机已经找到 对机上5人搜索工作仍在进行
- 助力乡村少年美育教育 明园慈善基金举办第五届竖笛夏令营
- 西安市喂子坪村山洪泥石流已造成2人死亡16人失联 抢险救援正在进行
- 闽北历史廊桥启贤福桥重建落成
- 柬埔寨文化与艺术部同柬中文旅产业促进会合作推动产业发展
- 中柬老嘉宾分享“家住遗产地”故事:携手守护世界遗产
- 印巴再次交火!印度:一名印军士兵死亡,已向巴方交涉
- 阻止两个蛋白结合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 拉人拉货还拉快递 农村的公交车有点忙→
- 当荔枝遇到咖啡
- 热门推荐
-
-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山西朔州邀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
- “可爱经济”为什么惹人爱?
- 四川凉山州昭觉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进入“超级星期二”
- (身边的变化)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浙江海岛乡村架通途
- 多领域释放稳健前行积极信号 中国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
- 加纳首都正式成为2023年“世界图书之都”
- 南非夸省遭遇强降雨袭击 至少四人因洪灾丧生
-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
-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法国马赛住宅楼倒塌事故搜救工作结束 共造成8人丧生
- “大漠额吉”尼玛:跨越半个世纪的边疆守护
- 首块坞底板浇筑完成 上海长兴最深在建船坞施工迎来新进展
- 中国首座墓葬原址保护壁画博物馆开馆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白金明受审
-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密集“上新”
- 高温高湿天气,哪些疾病易发?权威解答来啦!
- “花神”亮相江西龙南关西围 簪花高髻再现古风雅韵
- 美媒:美国国会众议院“陷入瘫痪”
- 网购客服来电?也可能是骗钱“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