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是病,夜间“杀手”的声音
打呼噜,夜间“杀手”的声音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会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既影响工作也影响正常生活。在银行工作的徐京(化名)最近就饱受这种困扰,总感觉睡不醒,醒来后又觉得特别疲惫,常常胸闷气短,打呼噜的情况也格外严重。为此,他去医院就诊,结果医生说这些症状与打鼾有关。
专家表示,生活中,很多人对打呼噜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是睡得香的表现,事实上,它可能是夜间“杀手”的声音,也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病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者会有猝死的风险。
睡眠呼吸暂停早期常被忽视
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韩芳强调,打呼噜是病,但在早期常常被忽视。
在每5位打鼾的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韩芳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睡眠时,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得不到重视,会影响睡眠、降低血氧饱和度,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脑出血、糖尿病、呼吸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对孕妇及胎儿也会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在深夜睡眠过程中发生猝死。据统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比没有该病症的人群,猝死率高出3倍,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那么,生活中,我们怎么识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
韩芳介绍说,如果有以下这种鼾声,证明就是呼吸暂停:一是鼾声高,高到隔壁房间都能听得着;二是鼾声高低不均,一般的仰卧位、酒后鼾声是比较轻且均匀的,呼吸暂停患者的打鼾,会在其间突然“没声了”,过了几十秒之后,出现带勾的鼾声;三是病人家属经常这样描述,憋得满头大汗、还蹬胳膊蹬腿,但翻个身,马上又鼾声如雷。
另外,如果睡眠期间总有口干舌燥、床头需要备水的情况,是打呼噜张口呼吸造成的,也要提防呼吸系统暂停综合征。
30-50岁的青壮年易受侵袭
韩芳强调,睡眠呼吸暂停是夜间“杀手”,尤其危害年富力强的青壮年。
临床调查发现,睡眠呼吸暂停最严重的多是30-50岁的青壮年,65岁以上这类病人反而少了。韩芳认为,这个年龄段人群通常上有老下有小,起得早睡得晚,有些人还要经常喝酒应酬、频繁出差,加之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肥胖,睡眠不好感觉力不从心等。再有就是生活水平提升,开车多走路少,这些都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因素。
“虽然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死亡很常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韩芳介绍说,比如一部分患者酒后发生夜间猝死,多归因于心脏猝死,而呼吸暂停这个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另一部分患者死于因长期呼吸暂停伴发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说,我们在临床诊治的打鼾患者中发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有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睡眠障碍,简言之,就是说打鼾的病人不一定睡眠呼吸暂停,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都有打鼾,所以,睡眠过程中既有打鼾又有呼吸暂停的人,就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了明显的呼吸暂停,造成明显缺氧,继而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情绪改变、精神障碍等,就说明这个人需要干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筛查,确诊后规范治疗。
孕妇打鼾可能伤及腹中胎儿
需要强调的是,在睡眠医学里,有一类特殊人群就是孕妇。据韩芳介绍,经研究,有睡眠呼吸暂停的准妈妈,通常在怀孕第3个周期,也就是孕20周至21周期间,50%都会出现高血压、先兆子痫,经睡眠监测时可发现有明显的低氧血症。此时做胎心监测,胎儿会随着妈妈呼吸暂停,出现心率下降等危机情况。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孕妇睡眠障碍的比例并不低,至少能达到10%左右,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打鼾,有的怀孕前就有,有的是怀孕后出现,且随着孕周的增加,打鼾越来越频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刘国莉说,近些年,我们与医院睡眠中心合作,通过查体发现下颌后缩、扁桃体肥大等,并关注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尿频、睡眠差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因为处于缺氧状态下的准妈妈,会影响肚子里宝宝的发育,出现低体重儿、重度窒息等高危产儿的概率都会增加。
韩芳表示,孕妇的睡眠问题更需要关注。当孕妇出现白天嗜睡,晚上打鼾、憋气、夜尿多,晨起口干舌燥等情况时,就要小心睡眠呼吸暂停。对具有睡眠呼吸暂停高危的孕妇,在孕早期就应该进行筛查,一旦达到需要医疗干预条件,要进行整个孕周期的全程管理。
治疗方面,孕妇因其特殊性,通常选择保守治疗。刘国莉说,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住院,一旦出现状况紧急抢救,现在会给她们用上简易呼吸机,就可以帮助她们渡过这最困难的阶段,尽量延长孕周期,保证宝宝的健康。另外,遇到高血压手术风险高等紧急状态时,可能通过临时使用呼吸机调整,使血压下降,保证手术安全。
经常打呼噜的孩子可能变丑
有些孩子睡觉时也会打鼾,一定要引起家长的足够注意。因为健康的儿童很少打呼噜,出现打鼾就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正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经常打鼾,很有可能发生面部轮廓的改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高雪梅指出,孩子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而不用鼻子呼吸,鼻腔长时间得不到气流刺激,会造成鼻腔发育不全,致使鼻腔、口腔之间的上腭高拱、前突,继而出现两眼间距增宽、鼻梁塌平、口唇增厚、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缺乏表情等面部发育变形变丑的“腺样体面容”。
不过,高雪梅也表示,家长们也不要过于焦虑,只要早发现,这类孩子早期无须手术,通过佩戴无创的呼吸机和口腔矫正器治疗即可。
(本报记者 田雅婷 本报通讯员 钟艳宇)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
- 汉字: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
- 前两个月江西对香港地区出口94.6亿元 同比增长32.2%
- 国际识局:北约再集“一块拼图”,这个国家却可能陷入危机!
- 一年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到底值不值?没病是否亏了?官方解答
- 中国A股6G概念股周五走强
- 揭秘雪豹生活点滴 这部电影如何展示高原“动物天团”?
- 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丨冒雨参加一场浪漫的蒙古族婚礼,一起热舞!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带去新理念 福建福鼎唱好“海之歌”
- 重庆12月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普通居民生活用水不受影响
- 山西教育援疆记:一堂梦想课、一颗感恩糖
- 古希腊珍品亮相苏博
- 今年前11个月天津口岸发运天津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列
- 漫评美破坏全球公平竞争:“说谎大王”
- 山西灵丘:田间插秧感受好“丰”光 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 美众议长选举结果终出炉 共和党人约翰逊当选议长
- 七夕将至玫瑰不香了?荷花占C位?
- 车主请注意:六年免检≠不检
- 福建宁德:深化联络联谊 积极拓展交流“朋友圈”
- 国家统计局: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 热门推荐
-
- 交易成果格外亮眼!从高交会看中国创新实力→
- 丁进: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哪些人权理念?
- 阿根廷央行预计2025年该国经济增长4.5%
- 世界戏剧日庆典将在廊坊举行
- 法国向新喀里多尼亚提供1.3亿欧元额外援助用于恢复经济
- 第二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工商管理学科联盟论坛举办
- 第十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在福州开幕
- 国家发改委谈当前投资亮点: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比重回升
- 世界黄金协会:8月全球黄金ETF持续流出
- 多国外交官、学者谈“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 中关村全科盟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与科学教育论坛在京举办
-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 共商金融开放合作
- 迎接大学新生活,以下心理准备要做好
- 创新表现形式 北京人艺新排《雷雨》在天津首演
-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在海南三亚举办
- 德国学者谈中德关系:“合作仍是两国行业往来主旋律”丨世界观
- 甘肃武威创新招商方式 发挥“归雁效应”发展“飞地经济”
- 推荐算法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
- 山东农民钻研棚菜种植近30年 带领村民“突围”致富
- 西湖打捞高价收费引热议 官方再回应:视频系自编自导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