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旅游打开“旅行任意门”
云旅游打开“旅行任意门”
旅游业复苏迎来数字化新机遇
春夏时节,美景正盛。如果有一扇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旅行任意门”,你将作何选择?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和往年相比大不一样:曾经想尽办法拼凑假期要出去走走,如今很多年轻人却只能怀揣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打开手机,从“云端”穿梭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感知当地民俗风情。
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日前发布的《青年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74.8%的受访者会选择云旅游,59.7%的受访者表示对云旅游的体验不错,84.1%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丰富了自己的旅游体验。
云旅游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因疫情遭受重创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因此被赋予了新动能:一众导游重返景区开启云直播,旅行博主发布的短视频成了年轻人的“出游许愿池”,全国各地的一些景区、民宿也纷纷“上云”种草,线下沉寂的旅游市场在线上逐渐火热。
导游纷纷开播:直播美景,传递文化
5月21日上午9时,安徽导游陈婷准时出现在直播间。这一次,她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的一座寨子里,一边展示秀丽风景,一边揭秘这里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奥秘。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时不时在留言区感叹“饱眼福了”“涨知识了”。
在抖音平台,网友们更熟悉陈婷的另一个名字——“黄山婷婷”。两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两场直播,虽然已经拥有近150万粉丝,但怎样策划、推出更多新鲜、有趣和优质的内容,是她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陈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去年年初开始,为了给粉丝们不断带去新鲜内容,她尝试走出家乡安徽,去过黑龙江的雪乡、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遍了福建省,还直播了浙江宁波象山的开渔节。
但在外地直播,远比想象中困难。陈婷说:“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自己走一遍,要了解透彻当地每个景点背后的历史,再设计转化成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和逻辑。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中,要不断进行内容输出,这是比较难的。”不过,她觉得,这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见识,也提升了个人工作能力。
“黔驴技穷的发生地、三十年河东的由来、为什么要修矮寨大桥、柳州螺狮粉的由来……这些内容是我到了一个地方后最感兴趣的,在直播间里把它们讲给网友,他们也会很感兴趣。”在陈婷看来,运营自媒体就要将内容策划得更加多元,找到最有吸引力的故事讲述,还要不断推陈出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停摆的旅游业复苏显得十分缓慢。对旅游从业者来说,没有游客,就没有了工作。不过这两年,很多像陈婷一样的导游“摇身一变”成为主播,继续带着网友“云游四方”,不断尝试打造自己的内容风格。
95后北京导游李盛林也是“转型大军”中的一员。5月20日上午10点,李盛林在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开启新一天的直播。他在直播间展示了精心准备的PPT,让讲述的明清故事和历史文化更加图、文和实景并茂。
这是李盛林开通“李导说北京”微信视频号的第二年。经历了转型初期观看人数寥寥无几,到现在粉丝数量达20万,他已经成了带网友云旅游的“熟手”:除周一休息外,他每天上午准时上播4小时,下播后继续准备后续的直播内容,设计行走路线,准备PPT资料等。
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北京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北京的各大景区,能够讲述的明清史、近现代史等内容太多了,要让粉丝有知识收获,也希望借自己之口,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他看来,“云旅游既能愉悦身心,又能足不出户了解各地传统文化,这也是越来越多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青年报社的另一项调查显示,优秀传统文化是受访者最期待在云旅游中看到的文化元素,83.5%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加“活起来”,94.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在云旅游中融入文化元素,会对自己更有吸引力。
作为旅行的主力军,当代年轻人早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地看风景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风景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谢祥项认为,无论是线下游还是云旅游,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云旅游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如今或已进入‘3.0版本’。随着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带来了可沉浸式体验的装备产品,与此同时,云旅游也应当提升文化含量,深挖地方的文化本底,以此打动大众,让大家念念不忘”。
从“种草”到“引流”,云旅游倒逼旅游业加速升级
“五一抖音旅行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2.5亿人次在直播间跟着导游打卡景点;网友宅家观看旅行视频,做了38.5亿次“云游”。
95后旅行博主张俊启在小红书上的名字是“皮皮在蓝色星球”,拥有近300万粉丝。在“五一”假期第一天,她开启了首次直播: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她选择带网友看看“刚睡醒的洛杉矶”。
张俊启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徒步一个多小时,给大家介绍洛杉矶的景点,讨论宅家如何过得有意义等,.粉丝们提出的问题也特别多,包括如何发现小众景点,如何应对旅行的不确定性等”。
疫情下的年轻人无比向往旅行,和观看旅游直播一样,喜爱看旅行短视频,跟随旅行博主体验真实旅游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各大平台上的一众旅行博主开始在内容创作上“各显神通”。
“很多时候,旅行博主的视频会很治愈,遇到新奇的旅行地也会有想要去旅行的欲望。”张俊启觉得,“社交平台上的旅行博主很多元,每个博主都有自己特别的点,为大家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项”。
记者观察到,除了丰富多样的旅行短视频和旅游直播外,旅游业已经嗅到了云旅游带来的新机遇:乌镇、云台山、黄山、华山等景区纷纷入驻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各大平台,加入直播大军行列。就在上个月,黄山景区和华山景区的云直播“梦幻联动”,还冲上了热搜。
更有意思的是,各地博物馆也在尝试以“云旅游”的形式线上传播文化魅力。据微信视频号数据,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账号首次直播,其馆长侯宁彬亲自讲解探馆,吸引了22.4万网友观看。
对此,谢祥项认为,旅游企业要主动拥抱技术、拥抱互联网,“虽然线下业务暂停,但基于长远发展,在线上可以进行预售、宣传等活动,不断保持热度,才不会消失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
在他看来,云旅游的火热,正在倒逼旅游业快速数字化转型升级,“疫情之前,极少数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率先培育自己的直播人员。如今,直播成了常态,旅游企业和景区在加速打造具有特色的数字化产品的同时,也要尽快将专业直播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提上日程”。
“旅游直播的确解决了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就业、收入来源等问题,一些导游在直播中进行旅游产品销售之外,还聚焦到了当地乡村土特产、文创产品等的推广。”谢祥项说,云旅游从概念不断迭代成为一个个产品,甚至变为产业,“实际上,云旅游也已成为新业态。以前是‘种草’,现在要‘引流’,怎样把流量变成销量,把存量变成增量,这是产业界需要深入探索的”。
旅游业经历三年寒冬,云旅游似乎带来了“曙光”。就在几天前的“中国旅游日”当天,各大媒体、平台纷纷携手旅游业,推出了直播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上指出,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要正视困难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他说:“要着力打造智慧旅游,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景区、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让游客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塞内加尔总统法耶参访山东青岛 期冀加强农业港口等领域合作
- 北京地坛书市阔别十年后回归 市民拉着小推车淘书
- 北京发布关于个别学校违反阳光招生行为核查处置通报
- 在自我认知与现实的落差中磕磕碰碰成长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计划5月开工 料明年首季量产
- “故宫以东 ‘艺’种生活”文旅促消费活动在北京开启
- 铁路电力线路工周明:站好最后一班岗
- 塔克拉玛干沙漠守井人,“死亡之海”中的守绿者
- 超强台风“苏拉”将掀巨浪狂涛 海浪预警级别升级为橙色
- 实操车间进校园 取快递顺便找工作……小妙招打开就业大空间
- 中老铁路列车准点率100% 旅客服务不断完善
- 2024合拍电影(泉州)推介会举行
- 西北局地发生较重旱情 官方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今日北江下游将遇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 台风“摩羯”17时左右将在广西东兴到越南海防一带沿海再次登陆
- 赣台荟·首届赣台青年短视频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 四川出台“七条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 阿塞拜疆学子“结缘”河北:以长城了解中国
-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今年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
- 沪宁沿江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 热门推荐
-
- 薛澜谈如何给人工智能“装刹车”
- 【破浪前行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
- 辽宁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年增长逾460万 实现法定参保群体全覆盖
- 中国品牌出海:走向“创造需求”“从心智造”
- 谭松韵聂远演绎“新农人”
- 日本此地5天地震超320次 气象部门警告或发生强震
- 悉心呵护,让文明瑰宝更好传世
- 上海与福建三明“双向奔赴” 共奏山海交响乐章
- 一起案件推动网约车平台规则修改
- 定位导航、新能源等领域33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 报告:消费者对2023年演出体验综合满意度高 三大问题待解
- 全球显示盛会DIC 2024将于7月2-5日在上海举办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二次彩排
- 中国A股房地产板块连日上涨
- 北京倡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 武汉加速“城市更新” 城市功能提档升级
- 江西今年为何雷电活动多发重发?如何防御?
- 中国东盟多城市冀加深合作实现“水果自由”
- 8月13日央行开展385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江西彭泽春耕备耕正当时 保障农业生产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