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融入寒食、上巳习俗 一年祭祖时春光不可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转眼又到了清明时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得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显得有些特殊,因为其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提起清明节,人们总能想起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日,人们扫墓祭祖,缅怀先人,抒发对已故亲友的哀思和怀念。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是行清墓祭与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民俗专家刘孝昌说,在历史岁月的变迁中,清明节融入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才有了如今的清明节日。
缅怀祖先、宴饮游乐
清明融合了其他习俗
倘若在当下,向年轻人提起寒食节,估计鲜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该节日曾在中华大地上延绵两千多年,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更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只因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悄悄地融入了清明节。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而设立的。”刘孝昌介绍,还有一种说法,寒食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称为‘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历史上,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因为两节时间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虽在当下寒食节鲜有人知,但人们约定俗成,不在清明节当日祭祖,而选在其前一两日扫墓,这也是寒食节习俗的痕迹。
除去寒食节,清明节还融入了上巳节的风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更是极为古老的、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这一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年轻的男女也可趁春光正好,出门游玩。文人雅士还有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风雅的习俗。
“曲水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任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并赋诗一首。”刘孝昌说,成都望江楼旁,于清末年间所建的流杯池,就是上巳节文化的最好见证。“旧时在成都,上巳节还有祭祀薛涛的习俗。”
传说,平日里薛涛井里的水无法制出薛涛笺,只有上巳节这天,薛涛井水漂出来的笺纸才是桃红色。于是,便有了“农历三月三,薛涛芳魂返,素笺变彩笺”这一说法。
“子推饼”“子推燕”
有纪念介子推之意
因寒食节禁火,所以家家户户都吃冷食,才有了“寒食”之称。在清明时节,人们常吃的青团、馓子等节日食物,保留了“寒食”的风俗。
但除了青团,清明还有许多节令食物。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齐人呼寒食为冷节,以麯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在历史的演变中,枣糕成为了清明节的时令美食。而枣糕又叫“子推饼”,旧时北方地区的人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此外,还有一种与枣糕相似的清明节美食,称之为“子推燕”。子推燕是用面粉和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山西至今仍保留着清明节制作子推馍的美食传统,其外形非常别致,看上去就像是盛装打扮的馒头。从名字来看,子推馍和子推燕皆有纪念介子推之意。
据刘孝昌描述,西南一隅的蜀地也有独特的清明食俗——欢喜团。“昔日,成都每当清明前后几日,都有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卖欢喜团啊’,顷刻间一群娃娃围在担子面前。”刘孝昌说,欢喜团制作简单,先将糯米蒸熟,晾干后弄散成粒,再炒至膨松,蘸取麦芽糖搓成汤圆大小的圆团,外面贴几颗染成红绿颜色的米花,分别将三五个圆团用红线穿起来,即成欢喜团。
“欢喜团深受娃娃们喜欢,一人买一串,吃得眉开眼笑。”刘孝昌说,过了清明后不久,卖欢喜团的小贩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对娃娃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不妨在春光中,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送王船”到妈祖文化:文化同根,海峡同心
- 沈阳:楼市新政日渐细分 预售监管更严格
-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举办“科技强国”主题科普活动
- 第11次访中东!布林肯抵达以色列 欲推动加沙停火
- 云南持续发生冬春连旱 多地启动应急响应抗旱保供水
- 伊朗总统呼吁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
- 上半年京津冀地区外贸进出口超2.4万亿元 增速高于全国
- 《人世间》作者梁晓声现身珠海分享创作心路
- 三季度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客运较2019年同期恢复超九成
- 海南省晒2023年金融成绩单 外汇、跨境人民币是亮点
- “世界学术经典”(英文版)系列100本完整面世
- 狂飙过后,新兴的“音乐节经济”将去向何方
- 高温持续 “新”“旧”业态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
- 甘肃西和传播乞巧文化 “巧姐巧妹”:我们是受益者
- 匈牙利总理:泽连斯基明确拒绝这一停火日期
- 北京推动大遗址考古 金中都首次发掘城门遗迹
- “澳中品鉴 中秋盛宴”在澳大利亚悉尼成功举办
- 海南受超强台风“摩羯”影响地区“户户通电”
- 吸引青年职业农民,不能仅靠亲情与乡愁
- 美国制造业数据重燃经济衰退担忧 美股结束数周连涨
- 热门推荐
-
- 乌镇峰会新观察:“数字之光”如何改变你我?
- (国际观察)最大在野党获胜利 韩国会议员选举将如何影响政局?
- 我国最北高铁建设进度+1 哈伊高铁最长跨河桥连续梁合龙
- 加拿大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在G7国家中率先降息
- 十余载不懈追凶 浙江杭州公安再破陈年命案
- 颜色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饮料原有味道
- 长三角三省一市携手强化疾控体系一体化建设
- 从“头回客”到“回头客”:以进博为媒,中国正与世界双向奔赴
- 44岁“黄蜂女”演员息影出家
- (新春走基层)天津:两名书画家合作7.5米巨幅“龙”字迎新年
- 旅非30余载 多哥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讲述中非友好交往的要义
- 尼日利亚发生踩踏事件致超30名儿童死亡
- 麒派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郭德纲喊话新人
- 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在京首演 莫言:首次对小说内容进行完整呈现
- 存在“小学化”错误教学行为 北京通州一幼儿园被责令立即整改
- 山西鸟型文物上演“百鸟争鸣” 讲述古今往事
- “五一”假期近郊游“热” 探乡村民宿的“共富密码”
- 2024/2025年榨季越南首批糖料蔗从广西水口口岸入境
- 凉茶添加布洛芬,食品安全红线不容挑战
- 中国多地建一体化协作机制 多措并举消除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