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瞿佳:以信息化手段织好近视防控一张“网”

  近日,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做客由人民健康推出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解读系列栏目,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享。他认为,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同时,要建设、利用好信息化平台,赋能近视防控与全民眼健康工作。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0至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瞿佳认为,《规划》主要体现了抓早、抓小、从小做起的眼健康理念。眼健康贯穿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要从儿童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着手,及早发现、解决问题,强化预防保健,为整个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打好基础;《规划》提出覆盖90%以上这一量化目标,主要体现该项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重要性,即不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也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要求对眼健康高度重视,基本上达到全覆盖。

  瞿佳介绍,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温州模式”为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教医协同、全方位联动、数字化支撑等举措,为近视防控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浙江省温州市于2018年启动“明眸皓齿”工程,主动承担创建第一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聚焦百万学生,打造全覆盖近视数据智控平台,截至目前已进行了8次高时效、全市域超百万中小学生的视力普查,精准掌握全市学生近视率、高度近视率、矫正率等数据,并提供及时的个性化预警和就医指导。

  对于《规划》中提到的有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科学矫治工作,瞿佳建议,要建立眼科相关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挥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作用。同时,要注重眼科人才队伍培养,开设相关医学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视觉发育、近视防控等工作做好人才储备。此外,要通过多举措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针对遗传、环境等影响因素做好相关研究与防控。

  瞿佳说:“从医疗角度着手,还应该通过创新研发,推出更多、更新的器具、药品、诊疗技术手段等来防控近视。例如低浓度阿托品、OK镜、框架眼镜等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探索。”

  针对《规划》中提出的强化0-6岁儿童眼健康服务平台建设相关内容,瞿佳认为,建好平台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以信息化赋能近视防控工作。

  202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报送一次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从温州经验来看,信息化平台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一人一档’‘档随人走’有利于织好近视防控这张‘网’,做到‘心中有数’。”瞿佳说:“随着儿童眼健康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将来也能够与全国眼健康平台建设形成衔接,像白内障、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高血压、老年痴呆等全身病也可以和眼睛的一些数据合并参考,为推进整个人的全面健康做好配套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