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入睡=睡眠好? 医生:小心是睡眠障碍
解惑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温俊华、曹腾
每天倒到床上不到五分钟就睡着了,鼾声大起,一旁的枕边人时常“羡慕”:这个人怎么睡得这么好?然而,这种迅速入睡的方式可能其实并不真的意味着“睡眠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涛平教授表示,入睡迅速的人当中,除去青少年人群以及确实因为工作劳累身体过于疲劳情况,大部分五分钟内入睡的人实际上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患者。睡眠“打鼾”行为中,打鼾人群约有九成是SAS人群,其余为单纯打鼾者。人们应重视睡眠呼吸监测,睡眠障碍中高风险人群应将其纳入体检项目当中。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居家时间变多,入睡时间推迟,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了43%,不少人尝试睡眠产品,例如褪黑素等,李涛平提醒,年轻人不要长期使用褪黑素助眠,会影响自身垂体正常分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凌伟明、冯媛
科普:入睡迅速不意味着睡眠好
睡眠问题并非单纯是失眠问题,睡不着、浅睡眠、睡醒后困乏,这些都是睡眠问题的表现。在睡眠障碍人群中,入夜后的行为十分多元化:梦游、夜里翻下床摔倒、睡梦中打人、骂人等,其中一种睡眠问题却很少被关注到,那就是入睡迅速。
入睡迅速,是指五分钟内“着床就睡了”,生活中时常有看到秒睡人士,身边的人时常惊叹:这人睡眠实在太好了,十分羡慕。实际上,并非入睡快就意味着睡眠好。
李涛平教授介绍,除去青少年儿童群体和确实因为日常通勤工作劳累的情况,通常五分钟内迅速入睡的人群中,大部分人士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患者。从躺在床上到入睡,如果短于5分钟,即为睡眠潜伏期过短,说明其处于困倦嗜睡状态,而这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常见表现之一。临床证实,“倒头就睡”很可能是习惯性打鼾者、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自我感觉睡得好的假象。
专家补充,在打鼾者人群中,约有九成是SAS人士,余下的是单纯打鼾者。因此,对于入睡迅速、伴随有打鼾的人士,应重视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而不是以为睡得快、睡的时间足够多就是睡眠好。
提醒:睡不好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研究发现,有5-6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的人,会发生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李涛平介绍,SAS在人群中很普遍,发病率约为20%,而在40岁以上男性中,患病率到50%左右,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为50%左右。
有些睡眠呼吸障碍患者表现的是类似心脑血管病的症状如胸闷、头晕、有时有“憋得慌”的感觉,总感觉自己得了心脏病或脑血管病,但早期心血管检查又正常,但如果长期得不到诊治,往往最后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有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突然高血压了,过来做睡眠监测时发现是晚上睡觉有睡眠呼吸暂停情况。”李涛平介绍,现在年轻人突发高血压越来越常见,有的人以为是自己工作劳累所致,这位年轻人就有夜间打鼾习惯,经睡眠监测确诊为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给予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狭窄的咽喉被“撑”开了,阻碍呼吸通畅的“元凶”解决了,后续血压也恢复了正常。
李涛平认为,睡眠医学这一领域以往关注度过低,实际上这是各类慢性疾病防控的关键一步,“疾病研究多关注身体各种状况,却很少留意到夜间睡眠时我们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有状况,及时调整是可以避免时间长了并发其他疾病的风险”。
李涛平介绍,《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明确指出,对有睡眠呼吸紊乱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有条件时可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专家提醒,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打鼾、肥胖、下颌后缩、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天嗜睡、夜尿增多等,应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时解决问题,做好疾病防控关键第一步。
揭秘:到医院睡一晚在监测什么?
睡眠呼吸监测,具体是什么呢?按照人们通俗意义的理解,其实就是到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睡一觉。李涛平介绍,在病人睡觉时,医护人员会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在被监测者头部和身上多处接入电极线,进行睡眠监测。天亮后,监测仪器会记录睡眠过程中的所有行为,为医生分析病因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堪称人体夜间的身体地图——包括脑电图、下颌肌电、眼电、口鼻气流、胸腹运动、指氧饱和度、心电、下肢肌电、鼾声、体位等数据,实时记录了夜间睡觉后身体的生理参数和动作行为。
在睡眠监测中,可以发现很多情况。据介绍,人体动脉血氧正常在95%以上,过低属于呼吸衰竭,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李涛平所在的睡眠医学中心,最低曾监测到过睡觉过程中动脉血氧度低至30%以下的,“只要低到60%以下,系统会报警,我们会推醒或者采取措施”。如果没有机器的检测,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在睡眠中身体进入了警报状态。
除了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现在还可以将睡眠初筛仪带回家睡觉进行检测,通过监测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脉率指标,并据此生成诊断报告,为危险因素人群提供了无创、携带方便的睡眠呼吸筛查手段。
建议:不提倡年轻人用褪黑素助眠
“学霸都是睡出来的。”李涛平表示,好的睡眠对于机体恢复十分重要。对于成年人,应建议7小时以上的睡眠,幼儿和小学阶段学生应有12小时,而初高中学生应有8-10小时睡眠时间,“临近天亮的三个小时,是大脑恢复、记忆修复的核心时间段,睡不好记忆力、敏捷度都会下降”。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过去一年人们居家时间变多,但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到3小时。李涛平表示,入睡时间延迟是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导致的,比如居家时间变多使人们更习惯于与电子产品打交道,而手机的蓝光犹如一个“小太阳”,会影响人体进入睡眠模式的调节,建议在入睡前两小时应停止玩手机,可通过阅读纸质书籍的方式调整心情,让大脑处于准备入睡的放松状态。
对于一些年轻人热衷购买褪黑素助眠的行为,专家提醒,并不提倡采取这种手段助眠,“年轻人在入睡后并不会减少垂体分泌褪黑素,偶然用一两次没关系,如果长期使用褪黑素,会产生保健品依赖,抑制垂体正常的褪黑素分泌功能。”
专家表示,对于55岁后的中老年人,有的因为机体的退化,脑垂体萎缩、褪黑素供应减少,因此部分人士需要额外补充,但年轻人垂体分泌正常,不提倡滥用褪黑素打乱自身系统平衡。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楼市新政并非指“购房即落户”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破7
- 【图说】:牢筑防控网守住健康线 这些细节要注意!
- 入伏啦!要防暑更要祛湿
- 吉林打造大长白山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四季皆胜游
- 中国移动发布5G-A融合信令网创新成果 全球首例商用在豫部署
- 湖南祁阳课后服务百花齐放 学生“菜单式”选课
- 法国人的“圣诞惊吓”:新政府刚组成,人们就在猜它几时垮台
- 上海高校中药学“创新班”首次招生 设计科学、机制灵活培养拔尖人才
- 2024中国国际皮革展盛况空前 全球皮革业精英共襄盛举
- 诺基亚贝尔首席执行官马博策:中国将成为未来工业元宇宙的领头羊之一
- 北京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规模近220万亿元 积极推进数字金融改革
- 泰国一旅游巴士发生翻车事故 多名中国游客受伤
- 广东河源5小时内发生两次地震
- 商务部:《投资便利化协定》将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多保障
- 上海启动“干预项目” 促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
- 杭州动物园首个大熊猫主题市集亮相 为“春生”庆生
- 促进行业规范化 贝壳联合行业机构发布《家装行业消费者避坑报告》
- 共有超115万件新品展出!第136届广交会今日闭幕
- 美国青年四川感受绿色发展 盼加强交流合作
- 热门推荐
-
- 四川: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短板”土地焕发新活力
- 基因改造番茄 产生更多维生素D3原
- 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病毒是否攻击人体生殖系统?
- 国家统计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 (经济观察)小米造车,前景几何?
- 中新健康|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听力语言大会在京召开
- 美国南加州野火迅速蔓延 逾3.6万栋建筑受火灾威胁
- 解读汪曾祺:自带“弹幕”的作家
- 新疆喀什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软”环境 精准“护企”迈向新征程
- 君乐宝成为中国十大国家队官方合作伙伴 助力中国健儿荣耀出击
- 贵州玉屏:产业兴旺发展好 乡村振兴动力足
- 寻找警号325950的警官:平凡警事暖人心 共筑警民情
- 满足多元化的美食文化需求——“品味游”丰富旅行体验
- 杜德伟将首次在成都开个唱
- 202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
- 山东高标准农田“内外兼修” 绿色发展理念“生根发芽”
- 力拓集团与进博局签订五年长约
-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
- 海南4月气温偏高2.6℃ 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 财金观察:期市服务“三农”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