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 得实惠要多对比
中新网11月4日电 中国消费者协会4日在官网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双十一”购物六点注意事项。
11月11日虽然还未到来,但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拉开了“双十一”购物节的帷幕,一些消费者已经或者正待开启“买买买”模式。近年来,随着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大,网络消费环境逐步优化,但网购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结合近几年“双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及消费者的投诉情况,梳理出以下六点事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
一、“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得实惠要多对比
“双十一”是商家历时多年打造的“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但实际上,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置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做到心中有数,除非是长期跟踪考察的商品,否则千万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二、促销规则套路复杂,下单前需看清楚
当前,很多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包括预售、红包、满减、优惠券等,一些促销规则设计复杂,需要消费者“精打细算”才能理得清。有消费者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红包一毛五”。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了解各种优惠措施是否有“门槛”限制、适用的产品品类和范围、能否叠加使用以及售后服务措施等。对于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建议慎重选择,以免事后产生纠纷。消费者购买预售产品的,还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三、限期商品谨慎囤货,“剁手”前要巧规划
面对“双十一”全年最强的打折促销宣传,很多消费者喜欢下单囤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消协提醒喜欢囤货的消费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规划囤货数量,避免一次囤货过多造成浪费。建议消费者在“剁手”前先清理家里的“存货”,按需补货。对于化妆品、保健食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更要杜绝冲动消费,尽量少囤货或者不囤货,防止很多囤货还未拆封就已经过期,既是给自身财产造成损失,也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留证据且可举报
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期间营销类垃圾短信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使消费者烦不胜烦,备受其扰。依照《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消费者允许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宣传行为涉嫌违法。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面对经营者非法推送促销信息,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共同遏制非法推送商业信息行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五、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围观时保持冷静
当前,直播带货火热,但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语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对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克制冲动,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为保障财产安全及交易记录可循,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者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
六、关注商家售后服务,有纠纷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提前了解商家发货及退换货政策,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购物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者收据。由于“双十一”期间,交易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商家不能快速发货,快递派送也会相较平时要慢,所以消费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确发货时间,购买急需品、生鲜食品等要注意避开物流高峰期。同时,消费者还应仔细阅读退换货政策,了解所购产品是否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以及退货运费由谁承担等问题,收到货后尽量当场验货,确认无误后再签收。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商家或者电商平台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此外,中消协也敦促各类电商经营者要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套路,制定简单的促销规则和优惠措施,并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官方统计:2024年对大陆与香港贸易顺差近700亿美元
- 共筑视界新篇章 合肥维视眼科医院开业
- 从秦巴腹地到维多利亚港:10万罐略阳乌鸡汤赴港
- 陕西已抢收小麦九成 预计将于7月上旬收获完毕
- 黎静当选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会长
- 北京:近期演出等大型活动将吸引大量客流,建议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 四川“城市会客厅”首次亮相拉萨 促两地民间交流
- 202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3.4万亿元
- 从微纳米到数十米,3D打印技术员都能“拿捏”
- 福建首个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在厦门成立
- 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5套伍炳亮家具作品
- 打造企业共享服务链 推动平台经济服务升级
- “斯人”刚走,“曼曼”又来了?
- 韩国国土交通部:事故客机2个黑匣子已找到
- 不要当美国操控的“愤怒小鸟”
- 璀璨华灯点燃节日氛围 各地用灯光扮“靓”城市欢度国庆
- 厄瓜多尔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枪杀
- (走进中国乡村)千年古村落变“网红打卡地”:冰瀑奇观引客来
- 多维数据勾勒经济回升向好活力画卷 中国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
- 抗议人士吁“加沙地带停火” 美参议院听证会多次被打断
- 热门推荐
-
- 强降雨持续 福建永定展开有序自救
- 上海致公党举办2023年爱心义卖 筹集善款超20万元
- 女医生遭前夫投毒案追踪:多名卫健人员拟被警告、通报批评
- 湖北咸宁推行“线上代发” 打造“无欠薪城市”
- 京津冀重要民生商品等领域稳价保质合规提示发布
- 中国国家外汇局:持续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
- 外企观两会 | “中国绿”为外企添活力
- 美国推行全球网络霸权的强盗逻辑
- 扎克伯格在格斗训练中膝盖受伤 已接受手术
- 第六届进博会进一步优化专区 “黑科技”将集中亮相
- 5类50个项目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
- 第16届海口-东盟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对话会举行
- 研究报告称今年以来法国多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 瓦格纳事件后 俄高层接连发声
- 鄱阳湖巡护记:守护湿地候鸟 共建生态家园
- 亚太多国领导人齐发声:“反对脱钩”
- 首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在京举行颁奖礼
- 首届中原精酿文化节在万众期待中开启,“年轻郑”演绎美好生活
- 考古文化碰撞地方特色 重庆开放首家考古民宿
- 纪录片《蜀道问窟》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