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巡护记:守护湿地候鸟 共建生态家园
中新网南昌2月29日电(巫发阳) 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连通世界。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近年来,江西各地深入贯彻“共抓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强化鄱阳湖候鸟、鄱阳湖湿地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鄱阳湖流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守护鄱阳湖候鸟 千里巡护贴心“投喂”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走进江西九江市都昌县,日落时分的鄱阳湖畔格外美丽动人,近处是连绵不绝的湿地、空中是展翅飞翔的候鸟、远处是水天相接的湖面与远山,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像往常一样,都昌县鄱阳湖野生动物救护协会段庆县一行人正在鄱阳湖湿地巡护,他们一边观察候鸟的生活情况,一边捡拾湿地的遗留垃圾,湖面上吹来的阵阵寒风吹不灭他们的满腔热血。
“我们在巡护中发现鄱阳湖水位在上升,滩涂上有小天鹅、白琵鹭、灰鹤等候鸟,没有发现天网、毒饵、铁夹,没有发现病、伤、死鸟,所巡护区域湿地候鸟自由平安。”都昌县鄱阳湖野生动物救护协会会长段庆县在工作日志中记录下当天的巡护情况。
据了解,该协会于2015年成立,是一家自发性、非营利性的民间机构,以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救治野生动物为宗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护鸟护鱼行动、野生动物救治、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
回顾协会2023年的工作,段庆县自豪地说,“2023年我们共巡护306次、行程4677公里,成功救治野生动物32只,并捡拾湿地垃圾约2吨。”
截至目前,都昌县野生动物救护协会累计救护游隼、凤头鹰、松雀鹰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与夜鹭、中白鹭等江西省“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各类候鸟800余只。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绘了鄱阳湖畔渔舟唱晚、深秋之际大雁哀鸣的辽阔景象。
一千多年后,面对部分湖面和草洲被冰雪覆盖导致越冬候鸟觅食困难的情况,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近期主动组织20余名工作人员和义务护鸟员,通过抛撒上千斤谷物和玉米的方式,帮助候鸟度过短暂“粮荒期”。
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吴名华表示,“三月份候鸟就要北迁,我们会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岗。”
守护鄱阳湖湿地 搭上生态旅游顺风车
“候鸟湿地共长空,翱翔天际任自由。”走进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结队的候鸟正在一望无际的湿地上栖息觅食,一阵微风拂过,湖边的芦苇、草甸随风飘摇,众多游客在远处通过望远镜观鸟赏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2月18日,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南矶湿地保护区开展了第17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监测到各类越冬水鸟总计约17万羽,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359羽、白鹤1180羽。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挖掘、展示鄱阳湖和南矶湿地的独特魅力,传递自然生态价值和人文精神,让人们认识到湿地之美、生态之脆,从而鼓励全社会关爱湿地,并积极参与保护和恢复湿地,“第三届江西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暨第一届南矶湿地生态艺术展”于2月1日开展,春节期间观展人数约3万人。
为满足更多游客的观展需求,该艺术展展期将延长至4月2日,届时游客们可以徜徉在油画、国画、版画、综合材料绘画、海报、艺术装置等各类艺术作品之中。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23个碟形湖,管理好碟形湖、维系好湿地生态系统、为冬候鸟留住水,是鄱阳湖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为提高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护候鸟安然越冬,持续提升江西生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于2021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170亿元。
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推进,让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等地成了旅游热门打卡地,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游览,候鸟“衔”来的“流量”已点绿成金,既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双赢”局面,也绘就了南昌“水净湖清家园美、河湖环绕润豫章”的生态画卷。
守护鄱阳湖生态环境 将“一湖清水”传给后代
江西多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是江西的五大水系,五河归鄱湖,鄱湖入长江,五河一湖滋养了赣鄱大地的千万儿女。“临湖羡鱼不羡鸟,守得清波待锦鳞。”因此,守护一湖清水不仅是鄱阳湖畔居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所有赣鄱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
近年来,鄱阳湖水质有所改善,但整体治理成效仍不稳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总磷超标。
据了解,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水中总磷超标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藻类迅速生长,对水体生物造成极大伤害。此外,磷污染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当饮用受磷污染的水或用其进行食品加工时,可能会摄入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进一步打赢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攻坚战,江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着眼于解决实践中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问题,以法治力量守护好鄱阳湖。
江西省人大环资委环境资源监督处处长江先贞介绍,《条例》明确了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及其工作职责,对鄱阳湖流域含磷洗涤剂使用问题作出相关规定;明确了列入重点排污单位的涉磷工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当安装含总磷指标的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等内容。
《条例》作为全国首部针对湖泊总磷单项污染物防治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是江西以“小切口”立法解决生态环境大问题的重要尝试。《条例》的出台将为进一步改善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尤其是提升鄱阳湖水质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让鄱阳湖的“一湖清水”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保护鄱阳湖任重而道远,赣鄱儿女需携手共进、久久为功,守护好这美好辽阔的景象,让子孙后代也能亲眼看见鄱阳湖的磅礴秀美。(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香港委员冼汉迪:天津面临着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 2024中国海博会开幕 深圳国际海洋周同步启动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龙国英:加强顶层设计 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 2024年暑运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7次刷新单日旅客吞吐量纪录
- 首届广西来华留学生中国民歌大赛在广西南宁举行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凌成兴被查
- 为希望的田野注入更多活力(话说新农村)
- 山西公开通报2起违法占地典型问题
- 国家电影局 商务部组织开展“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
- 日本能登半岛强震死亡人数升至百人
- 房地产政策适时调整优化
-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北京等地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
- 习近平将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越南媒体看好越中关系发展势头
- 科技小院助力褚橙再升级
-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0.05亿元
- 哈尔滨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前五天接待游客629.8万人次
- 治水兴水惠民生 山西做活“水文章”
- 20年来西藏迎1175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
- 宁夏补贴1亿元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工作
- 男孩为何变阴柔?专家:与成长环境有关
- 热门推荐
-
- 有力应对台风 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大雾黄色预警中 北京多条高速部分路段封闭
- 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有人坐不住了
- 红土地上振兴路:乡贤赋能农特产品走上“云端”大市场
- 西班牙前国防参谋长呼吁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从中部博览会感受中部崛起动能
- (经济观察)就业形势改善 中国再挖潜力
- 因为这件事,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起诉美国政府
- 中新网评:汇聚强劲正能量,照亮网络主航向
- 改编自马伯庸小说,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有何特点?
- 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多所高校提出使用AI的多个“禁止” 学术论文使用AI边界在哪儿?
-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改善患者认识误区 及时干预尽早治疗
- “神经弦”实时侦听大脑与肠道对话
- 黑龙江机场集团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
- 国际热评:竞争不应是中美关系主要底色
- 中国科大团队研发出新型降温节水膜 助农作物产量较大提升
- 澜沧江畔上演狂欢节 首日吸引游客逾12万人次
- “敬礼娃娃”如愿考进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