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利多销”到“再领风骚”——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从“薄利多销”到“再领风骚”——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福州6月16日电 题:从“薄利多销”到“再领风骚”——沙县小吃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记者项开来、林超
自唐宋时期由中原地区传入闽中沙县,到如今8万多家门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在这上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沙县小吃走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上榜。来自山区一隅的地方小吃,当初是如何借着改革东风勇闯天涯,如今该如何踩着新时代的节奏“引领风骚”,这其中又透露出什么样的发展密码?记者近日来到沙县找寻答案。
谁点燃了燎原星火
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绿荫如盖、溪水潺潺。村口一块大石头上,“沙县小吃第一村”七个朱漆大字,记录着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起点。
“上个世纪90年代,地少人多收入低,村民都着急怎么才能脱贫致富。”俞邦村的老村支书俞广清回忆当年那段历史,仍心潮澎湃。“偶然得知有人挑着扁担在城里卖小吃赚了大钱,村民的思路一下子就放开了。”
星星之火,源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扁肉、鱼丸、糍粑、金包银、将军米粿、芋饺、炸米冻、灯盏糕、烫嘴豆腐仔……改革开放的浪潮,激活了对快餐业的庞大需求。以“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为口号的沙县小吃,凭借方便快捷、物美价廉的特点趁势而上。
天生具备的包容基因,为沙县小吃走出去提供基础。它是1000年前客家移民的面食文化,与当地闽越族的稻作文化相融合的产物,而千年之后的再闯荡历程中,它又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来自山区的坚韧精神,为沙县小吃走出去提供了内核动力。一天动辄营业近20个小时的小吃业主,不知多少个夜晚在“数毛票”的过程中睡着,一睁眼又是黎明的城市。
燎原之势,得益于为人民谋福祉的不变初心。
上世纪末,沙县小吃开始填补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敏锐地观察到沙县小吃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开始加强研究培训,并将小吃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成立小吃办等机构,为小吃业主“闯出去”一路护航。
为了让外地人了解、接受沙县小吃,沙县政府到福州、厦门等城市组织“小吃节”等活动,邀请媒体和市民体验。
为了让小吃业主快速融入陌生环境,沙县干部一头扎进上海等大城市,天天走街串巷寻找合适门店,“不知磨破了几双皮鞋”。
为了让更多沙县百姓能够享受到小吃产业红利,技术人员挤在吉普车里下乡为百姓免费培训,群众有困难还可以申报小吃贷款。
20多年,40多份文件,免费培训近2.4万人次,发放小吃贷款5.32亿元……最初几乎无法带来税收的行业,得到了历届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创造了藏富于民的产业奇迹。
“这么多年,政府为什么做了那么多‘贴钱’的事?我们就是想让老百姓多赚钱。”沙县区委书记杨兴忠说。
“年收入二三十万元”“村里一栋楼,城里一套房”“每逢春节,村里就停满了小车”……采访时,沙县人民总是幸福又自豪地告诉记者。
几个数字是这份幸福感最好的注脚:沙县小吃已带动就业30万余人,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高质量逆袭“鄙视链”
从跳出“农门”,到闯出“国门”,沙县小吃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的“夫妻店”模式仍需破除路边小店的种种弊端,也需冲出现代网红餐饮的“围追堵截”,沙县小吃一度面临“不进则退、不变则亡”的巨大挑战。
“早期环顾四周没有对手,现在已经强敌环伺。”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光华说。虽然沙县小吃体量庞大,但品质、标准、研发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短板仍然存在。
危机促生变革,变革孕育生机。
2010年,经营了几年传统的沙县小吃店后,身心疲惫的张万和决心要“做更好的沙县小吃”,实现连锁化、标准化经营。如今,他创办的沙县小吃品牌“淳百味”已是年营业额超4亿元的连锁企业,业务开始向江浙沪等地区拓展。
2015年,沙县正式成立了小吃集团,采用现代餐饮的管理经营模式,至今已吸纳全国近3000家沙县小吃店加盟,统一了商标、服装、店面装修和产品标准,并逐步推广中央厨房生产模式。
“过去200人的工作量,现在十几个人就完成了。”中央厨房生产厂长胡明宝感慨。在他面前的一条自动化流水线,正在将丰富多样的食材迅速变成一个个精致的柳叶蒸饺。
“升级后的沙县小吃,依然物美价廉,但不再是低端的代名词。” 沙县小吃集团福州子公司负责人吴永强说,许多升级后的小吃店营业额翻了两番,切实体验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实惠。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给沙县小吃带来深刻变革。
记者看到,如今沙县小吃的主打产品“拌面”“蒸饺”都被做成了伴手礼,进入商超和线上渠道。包括餐具、纸巾、休闲食品等在内,当地已研发出的小吃相关产品1000多个品种。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内,一块电子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着1600多家沙县小吃店实时销售数据,这是2019年新打造的沙县小吃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工具,打破门店经营固有的边界。
凭借“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探索,小小沙县小吃店,已迅速成长为全国门店8.8万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的“航空母舰”。
强势“破圈”再出发
夜幕降临,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一条街上仍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旁缓缓流经的沙溪里,喷薄的水幕上正放映沙县小吃的历史画面。
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李贤锦一边反复用木槌捶打一块猪肉,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多数是用机器打扁肉了,手工打是为了向游客展示沙县小吃‘千锤百炼’的饮食文化。”
一业兴而百业旺。如今的沙县小吃已经不仅是独立的餐饮产业,而且融入到沙县人民的日常生活,搭建起沙县城乡发展的清晰脉络。
20年前,沙县小吃被寄望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支柱”。20年后的今天,沙县小吃已顺利“破圈”,初步形成了包括原料生产、物流配送、餐饮服务、文旅康养等在内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增加值于2020年突破了100亿元。
以旅游为例,小吃旅游文化城、小吃科技馆、小吃民俗馆等展示沙县小吃饮食文化的景点,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来沙县观光旅游。
“沙县小吃的话题都是自带流量。” 杨兴忠为未来沙县的旅游城市定位描绘蓝图,“我们要利用好沙县小吃的知名度,把沙县区打造成‘吃货’的天堂和网红打卡地。”
沙县民间流传:“扁肉是砖、面条是钢,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
20多年来,凭借小吃富裕起来的沙县人民,反过来又拉动了消费;而围绕小吃形成的多样化业态,更是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显示,今天的沙县城镇化率高达66%,城区面积已是20年前的5倍左右。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地抓住小吃这个地方特色产业做文章。”杨兴忠说,这既是过去沙县经济发展的成功秘诀,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取胜之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揭秘蝾螈神奇的组织再生能力
- 龙卷风和强雷暴袭击加拿大渥太华等地
- 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首批风机并网发电
- (新春走基层)新春期间 基层医疗“哨点”何以守住平安与健康?
- 11岁胖小孩多项身体指标异常 专家:食养才是良医
- 开年拼经济:浙江出“新”招谋增长
- 中国2022年度“最美的书”揭晓
- 非法拦截、喷胡椒水……45页报告揭露美国一州警方不当行为
- 甘肃通渭黄土高原:漫步万亩山楂园 品翰墨之香
- “95后”导游对话秦俑:愿做历史长河的“文化摆渡人”
- “中华汉字书写大会”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研讨会举行
- 邮储银行全力保障新疆乌什地震灾区金融服务
- 马面裙:从传统服装到国潮顶流
- 陈祖严、胡旭东被追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首设主宾国 提高国际社会参与度
- (经济观察)“轨道上的福建”提速 福厦“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 东莞:联盟凝聚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遍地开花
- 东电:福岛核污染水储罐预计满量时间推迟至2024年2月至6月
- 南非政府证实:西班牙加入该国起诉以色列行列
- 拔牙后 到底该不该吃点消炎药?
- 热门推荐
-
- 66件(套)龙纹题材文物亮相颐和园阐释生肖龙文化
- 多地密集部署稳增长 先进制造业投资迎强支撑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局部有大暴雨
- 万千气象看广东丨河源东源文旅融合展新姿
- 专家选手聚浙江磐安“斗茶” 共品茶文化魅力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月”累计发送旅客38.3万人次
- 2023世界计算大会: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数智加速产业变革
- 根治不合理低价游还需“锈花功夫”
- 辞书编纂有哪些意义?与会专家这么说
- 母亲节礼物,康乃馨不再是独宠
- 以军空袭也门萨那国际机场 联合国秘书长吁各方保持克制
- RNA修饰过程中重要化学步骤揭示
- 澳大利亚商业峰会主席:中国市场对澳中小企业极具吸引力
- 从畅销海外的“新三样”看中国经济新动能
- 特警“泥朵巴”的藏历春节
- 翻山越岭的“山岳侠客”:希望每一次出警,都能救下求助者
- 广东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应对强对流天气
- 一名美国士兵越境进入朝鲜 或已被朝方拘留
- 热带低压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 将发展为今年第1号台风
- 大麦2023年拦截“黄牛”下单2.1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