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误服成人药后应分三步处理
一则“女童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的消息昨天出现在新浪微博的热搜榜上。一名女童误服奶奶的降压药,两个多小时后送医,抢救无效身亡,令人悲惋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误服心血管类药物危险性有多大?一旦发生误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博士生导师宋玉果。
误服降压药有何危害?
宋玉果解释,降压药种类很多,作用机制各异,有的作用于心脏,有的作用于外周血管,尽管起效的机制不同,但它们都会起到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降血压。一旦血压过度下降,低血压会使患者心供血不足、低血压性休克,甚至心跳骤停。另外,许多降血压药物本身就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一旦误服,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就会带来危险。
宋玉果提醒,误服心血管类药物往往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许多药物一旦服用剂量过大,就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有些病人为追求明显见效,自行加大药量,一片不行就吃两片,一次不行就加一次,这种行为是很不可取的,”因此,服用心血管类药物时,“遵医嘱”是至关重要的。
误服药后如何处理?
宋玉果说,误服心血管降压药导致中毒的情况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儿童将包裹糖衣的药片当成糖豆误服的情况。
宋玉果提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紧急处理:
第一步,就医前要先刺激患者咽喉部位,“用手指、筷子或小勺子柄刺激嗓子,进行催吐。”
第二步,吐过后,再喝水“洗胃”,然后再刺激,反复地催吐。
第三步,立刻就近就医。医生会根据误服药品的种类,采用不同的解毒剂。
如何预防孩子误服药?
为防止孩子误服药物,宋玉果提醒,大人应把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切忌与食物放在一起,成人服药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另外,要教育孩子药物与糖果有别,不能自己食用。本报记者 孙乐琪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东京湾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80公里
- 王巍畅谈三星堆:这是新世纪中国考古学的样板
- 俄乌局势进展:德国万人上街示威反对对乌军援 俄停止通过管道向波兰输送原油
- 让更多孩子向校园欺凌说“不”
- 拜登正式宣布竞选连任美国总统
- “初升高”如何度过适应期?
- 国家卫健委提出对五类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 报告: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但面临结构性压力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迎暴雪 游客打伞赏雪
- 首届金熊猫奖揭晓 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获最佳影片奖
- 美国宾州投票大楼遭炸弹威胁 投票时间一度被延长
- 马拉维军方:已找到副总统所乘军机残骸
- 日本过去一周超1万人因中暑送医 其中21人死亡
- 山东持续深化招才引智 激活就业创业“一池春水”
- 故宫联手避暑山庄办新春宫灯展 打造京津冀地区新春旅游新高地
- 四川宝兴县一河道内发现野生死亡大熊猫
- 旅英大熊猫“阳光”和“甜甜”平安回国!曾在英国受到“摇滚明星般的欢迎”
- 美国5月贸易逆差降至690亿美元
- 复阳者是因为没换牙刷?别信!
-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银行结汇16829亿元人民币
- 热门推荐
-
- 促大武夷民宿产业发展 “武夷茗宿”品牌发布会在武夷山举办
- OIV总干事约翰·巴克:宁夏葡萄酒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 重庆暴雨引发严重内涝 武警官兵展开救援
- 上海鲁迅故居恢复对外开放
- 报告:全球企业员工对AI技能的学习诉求增长迅速
- 西游众“仙”回“故乡”:长春享名著经济红利
- 致敬奔跑的青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开讲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乡村致富带头人:一颗吊瓜籽 复活一方产业
- 801.6亿件,快递业跑出新活力(大数据观察)
- 这些中医新生先学古籍修复
- 俄防长称乌军已损失近50万人
-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办端午活动粽叶飘香
- 江西瑞昌:做优特色产业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北京环球度假区商圈年客流约1600万人次
- 英国“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启动 总台春晚受关注
- 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39.94亿元
- 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 青海黄河岸畔“丰味”渐浓 “统种共富”村民齐增收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 印尼民众点赞
- 开放式展陈容不得“掰断标本”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