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秋天的蚊子猛于虎
告诉你 为啥秋天的蚊子猛于虎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这可不是为了表彰蚊子叮人而设立的纪念日,而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以及其他蚊子传播疾病的认识而建立的。
别以为入了秋,蚊子的嘴一“开花儿”就不能再叮人了。你有没有感觉到盘旋在屋里的“吸血鬼”更多了,且进攻也更猛烈了呢?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时候蚊子大军不仅不会因天凉而偃旗息鼓,而且还在加倍努力为越冬做准备。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就来给大家讲讲,为啥秋天的蚊子猛于虎。
注意啦!
蚊子正在疯狂补营养
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北京的蚊虫高峰期是每年的6、7、8三个月。入秋后,9月份的蚊虫密度一般比8月份降低约30%-40%,但是为什么蚊虫叮咬人的现象依然较多呢?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方面, 进入秋季后,昼夜温差大,入夜后温度较低,蚊虫需要进入温度相对较高的室内以保持正常体温,从而造成居民在家中被蚊虫叮咬的机会较多。
另一方面,蚊子们要吃好喝好为过冬做准备。 你没听错,蚊子也越冬。专家介绍,北京市居住环境常见的蚊虫,一种是淡色库蚊,另一种是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淡色库蚊可以以成虫形态越冬,白纹伊蚊则以卵的形式越冬。前者需要在越冬前积累足够的营养保证安全越冬,后者则需要足够的营养以满足产卵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在此阶段蚊虫必须增加其吸血的频率与吸血量,这也是秋后蚊虫叮咬依然凶猛的原因。
拍死一只越冬蚊
等于消灭千个“蚊二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冬天蒙着被睡觉,脸上竟然被叮了个包,而且还挺痒痒。告诉你,这很有可能是潜伏在你家的越冬蚊干的。
这是蚊虫对气候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如前所述,北京地区主要蚊种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常以成蚊越冬;白纹伊蚊多选择在各种容器内和废旧轮胎中以卵越冬。白纹伊蚊越冬卵壳较厚,抗干抗寒能力很强。实验数据表明,即使越冬卵冰冻或干燥时间长达5个月,如遇适当条件,仍可成功孵化;而三带喙库蚊的越冬方式有当地休眠静止越冬和滞育季节回迁两种;淡色库蚊成蚊越冬方式有滞育和静止两种。有实验证明,栖息于地下建筑内的淡色库蚊,因气温均在10℃以上,导致大部分蚊虫并不进入越冬状态。当温度处于10℃-15℃时,淡色库蚊成蚊会飞出越冬场所搜寻血源。这可能就是你大冬天还挨咬的原因。
在蚊虫防制中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杀灭一只“越冬蚊”,等于消灭1000多个“蚊二代”。越冬蚊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来年夏季蚊虫密度的高低。因此,消灭越冬蚊,可以有效降低夏季蚊虫密度,预防登革热、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创造健康洁净的生活环境。
越冬蚊活动能力弱、抵御能力差、聚集范围集中,秋冬季节是较易被杀灭的时期。蚊子大军扎堆猫冬,都藏哪儿了?疾控专家介绍,影响成蚊越冬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和风速等。研究表明,气温相对较高、湿度较大、气流速度较低且光线较弱是成蚊越冬最适宜的气候条件。越冬成蚊主要藏匿于防空洞、空关房屋、花房、地下车库和暖气热力管井等处。
蚊子咬人也“错峰”
不看血型但青睐这四类人
蚊子都喜欢晚上咬人吗?其实不然。不同的蚊子有不同的活动时间,蚊子也是讲究错峰吸血的。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疾控中心获悉,不是所有的蚊虫都在晚上骚扰人。一般人们常见的蚊子中,库蚊、按蚊喜欢在晚上叮人,而伊蚊却喜欢在白天叮人。
A型血的人更受蚊子青睐吗?其实不会,蚊子寻找吸血对象不是依靠血型。蚊子寻找吸血对象是靠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散发的体味、体温等多种混合因素找到人类的。蚊子对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体味大的情有独钟,比如婴孩、孕妇、爱出汗、身体健壮的男生蚊虫比较喜欢。
天凉了,蚊子也正在挑选自己的越冬场所,更愿意进入室内。疾控专家介绍,居家灭蚊首先要完善防蚊设施,检查修缮自家的纱窗、纱门。其次,尽量使用物理防治,如使用蚊帐、灭蚊灯、电蚊蝇拍等物理方式予以杀灭。最后,在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后,也可以使用液体蚊香、气雾罐等杀灭成蚊。
此外,户外活动尽量着浅色衣物,长衣长裤,可以抹一些驱蚊剂或使用含有效驱蚊成分的(如避蚊胺和驱蚊酯)驱蚊花露水。 文/本报记者 李洁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航天初创公司SPACE ONE商业火箭首飞失败
- 父子因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捕获野猪、猕猴获刑
- 三亚再迎外企所属游艇落户 游艇登记总数超1400艘
- 记者观察丨枪支暴力愈演愈烈 美国两党控枪分歧依旧
- 聚焦“双能”技术服务“双碳”战略 中关村论坛专题平行论坛举办
- “小饭碗”承载“大民生”!重庆社区食堂何以细水长流?
- 工行副行长张伟武:工商银行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 研究发现: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往往会早衰
- 【应急救援基层行】水电铁军,不褪色的“救援红”
- 今日除夕丨祝身体安康,兔年大吉!
- 哈马斯指责以色列阻碍谈判 巴西批准与巴勒斯坦自贸协定
- 广西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 生物资源丰富
- 31省份10月CPI出炉:20地物价下降,黔豫晋“七连降”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访问英国牛津大学
- 重庆“标本爷爷”6000余件作品 让动植物“重获新生”
- 长假去吉林“吃”:“菜市场旅行”“美食旅游”大热
- 暑期消费热的多重启示
- 北京本次PM2.5污染过程受区域传输影响达八成
- 两会今日看点:多位部长将在民生主题记者会答问
- 青岛啤酒登顶Brand Finance 2024年度全球啤酒品牌力榜单冠军
- 热门推荐
-
- 惠州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促成签约项目39宗 投资总额超151亿元
- 两岸青年福建武夷山“喫茶去” 推动两岸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浙江千年古县城守护者:半生研究把最美好的历史留下去
- 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亚洲同心”主塔封顶
- 纪念梅兰芳首次赴沪演出110周年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 经济日报编辑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不我待
- 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建设协议在天津签署
- 弘扬中医药文化 “灸童中医药文化周”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启动
- (第六届进博会)进博会探“绿”:“数字绿色”产业合作焕新中日经贸关系
- 浙江文旅两会观察:三大世遗如何“抱团”数字化?
- 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已致3人遇难 搜救仍在紧张进行
- 中国着力提升餐饮质量安全 切实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 “主理人经济”赋能非标商业 杭州打造消费新图景
- 网传定州一学生被罚站后中暑去世 当地回应:与事实严重不符
- 数字人民币助力节日消费升温
- 住建部:每个省份力争2022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口袋公园”
- 从“江南煤都”到“旅游热地” 江西萍乡激活文旅新势能
-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 外媒:美俄高级将领罕见通话 讨论乌克兰危机等话题
- 泰国中资企业员工举办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