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让机器人为你做康复可好?
未来,让机器人为你做康复可好?
手术后,专业的康复治疗机器人会在床边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大厅,多台康复机器人与康复治疗师一起,正在同时为数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这样的应用场景,如今已在上海部分拥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和专业康复医院实现。国产康复机器人的出现,缓解了康复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中国康复医学会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康复服务的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与此同时,美国每10万人口有60名康复治疗师,日本70名,北欧个别国家可以达到110名。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90后创业者、上海卓道医疗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王道雨还是在2月10日就到岗复工了。这两天,卓道生产的国产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开始陆续对外供货。“医护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机器人能帮上大忙。”王道雨说。
国产机器人比进口货更“吃香”
在上海的一家专业康复医院,同时拥有售价数百万元的一台进口康复机器人和一台由卓道医疗提供的售价不到上款十分之一的国产康复机器人,每一次康复治疗的门诊价格相同,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患者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国产货”的使用频次是进口产品的3倍。
一个上午,就有9位患者选择这台国产康复机器人做康复治疗,选择进口机器人的只有3位。原来,进口机器人的设置操作相对繁琐,国产机器人只需治疗师选择好治疗方案,患者就可以快速上机训练,设备还能通过算法自动适配患者情况,不断修正治疗方案。一名职业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一对一治疗,一天最多接待10-12名患者,如果由机器人协助,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可以翻番。
一组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1.8亿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4000万人,其中有1200万人是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中风后偏瘫人群,越早进行康复治疗越好。
“在发达国家,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在康复医生的参与下完成的,很多患者在ICU病房都能接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王道雨说,“超过半数二级以上医院至今都还没有开设康复科,部分开科的医院也缺少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
根据上海市康复医学会2018年的调查,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当时可提供康复的医疗机构为434家,康复治疗师仅2116人,他们对应的是拥有2500万人口的特大型老龄化城市。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梦”
医疗器械是国际上医疗消费领域竞争的高点。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前20大医疗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4.5%。全球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厂家在美国,Top20公司中美国企业11家,其他公司集中于日本、欧洲。
近年来,虽然进口医疗器械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下滑至75%,但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产品仍以低值耗材、中低端产品为主。
“要做就做高端的!”2015年,还在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工作的王道雨和他的大学同学简卓决定要做一款国产的高端医疗器械。已有近10年医疗器械工程专业学习经验的两个年轻人决定做高端康复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这成为卓道成立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
只不过,这款产品直到5年后的今天,才刚刚完成全部研发,开始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
上肢外骨骼是康复领域内的顶尖产品,对机器人的结构、运动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它的标杆产品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早期开发,2012年实现商业化。“我们发现这款进口产品在使用中,肩部机械外骨骼和人体外骨骼并不匹配。”王道雨及其团队想做一个与人体肩部完全匹配的外骨骼,这要求在进口产品的基础上在机械肩关节位置增加两个自由度,实现肩部复合体5个自由度运动。
然而越研发,成本越高,这款产品如果问世,它的售价可能是卓道现有主打上肢康复机器人的10倍。“这东西这么贵,医院到底为什么要采购它?”在对这款产品重点攻关了一年多以后,2016年,这些工程师决定“先把梦想放一放”。
王道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暂停研发的决定是作对了。
工程师要多听听“医学语言”
那段时间,所有工程师都要去医院蹲点,看看医生和治疗师到底需要什么。王道雨自己也给医生当了一个多月小助理,“医生查房、出门诊,我都跟着,就想看看他们到底缺的是什么”。
王道雨发现,最常见的康复治疗室的场景是——治疗师给一位病人做治疗时,其他的病人不得不用自己健康的手臂勉强给另一条手臂做活动,这种自我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条件稍好一些的三甲医院康复科,会引进进口的康复机器人帮忙。但这类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显然不够,相对简单的治疗模式、繁琐的操作流程和枯燥的训练方案影响了治疗效果。
卓道自主研发的ArmGuider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由此应运而生。这种由工程师蹲点而来的、根据医生具体需求设计的机器人备受欢迎。该产品目前已在国内超过100家知名医院落地,“其中超过50家是互动医院,我们定期听取医生和治疗师的反馈意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与优化升级”。
这种“用户需求反馈、厂商及时改进”的模式,也是国产货独有的优势,“进口产品已经成型,老外有时差、有语言沟通问题、有很多节假日等,我国医生的反馈意见常常不能及时送达,对方反应、维修也会比较慢”。
目前,引进卓道产品的绝大多数是顶尖三甲医院。但王道雨更加看好这些康复机器人未来在社区和家庭的应用。一方面,我国分级诊疗改革正在持续有力推进中,未来与康复相关的慢性病治疗重点会下沉到社区医院;另一方面,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正逐步放大,那些生活可以基本自理的老人,也需要居家康复的产品。王道雨说:“下一步,我们要开发面向不同人群、不同价位、不同规格的产品,来满足日常康复需求。要有几十万、上百万的面向专业医疗机构的产品,也要有几万元的面向广泛社区的产品,还要有几千元的、面向大众家庭的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投资中国)专访安永中国主席陈凯:中国为世界创造新机遇
- 局地出现旱情 陕西省开展秋粮抗旱保苗工作
- 北京12日起进入景区和入住酒店需48小时核酸证明
-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普及健康知识是在赋能人民群众
- AI“调香师”预测气味媲美人类 数字化嗅觉从零到一的时刻到来
- 老人饮酒后服用头孢生命垂危 交警10分钟“硬核”护航
- 湖北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面试邀约 为啥HR不透露底薪
-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春茶季启幕
- 海外网评:峰会未开抗议声起,G7该好好反思了
- 浙江安吉打造“1+50”文体旅深度融合露营基地群
- 医学研究从现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 郑州一学校教职工吃鲜肉,学生们吃冻肉?官方通报
- 美联储公布硅谷银行事件评估结果报告
- 全俄“汉语桥”大学生中文比赛莫斯科赛区举行选拔赛
- 【小陇画报·303期】麦积山石窟:绝壁上的美丽佛国
- B-21完成首飞,未来会部署在哪儿
- 广西那坡县通报引水渠渗水致泥石流:4栋民房倾斜
- 2024年1—4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8万个
- 乌外长:首批西方提供的坦克将超过一百辆
- 热门推荐
-
- 珠江流域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应对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 特灵科技在多个垂直市场发现蓬勃增长的机遇 将持续投资
- 湖南加快培育智能传感和网联产业综合性孵育平台
- 长三角首单“无感办”免申即享船员证书签发
- 广东河源:深河消费帮扶平台助推优质农产品“出山入湾”
- 秋天重在补肺 多吃点土豆为宜
- 88岁王蒙推出最新中篇 “霞满天”中回望不老的青春
- 江西深入推进生态环保督察 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 中国国资委主任:中国经济恢复进程为世界经济复苏提振了信心
- 长三角地区提级防台风应急响应 中秋假期部分列车停运
- 外媒:俄方就阿塞拜疆坠机事件提起刑事诉讼
- 地球上的红飘带|科技赋能 红色景点国庆假期受追捧
- 县城音乐节:不愿昙花一现
- 湖北五峰县山体滑坡已救出5人 另有9人失联
- 暴利惊人!几元一斤的散装酒“装”成高价“特供酒”
- 汇聚发展动能 增进民生福祉(央企走出去·乘“新”出海)
- 美国一波音客机机身部件空中掉落紧急返航
- 黑龙江伊春:打出创新“组合拳” 推动夏季旅游提档升级
- 2023年铁路暑运过半 南昌铁路发送旅客2568万人次
- 多部门“闻汛而动”联合应对强降雨 全力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