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让机器人为你做康复可好?
未来,让机器人为你做康复可好?
手术后,专业的康复治疗机器人会在床边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大厅,多台康复机器人与康复治疗师一起,正在同时为数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这样的应用场景,如今已在上海部分拥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和专业康复医院实现。国产康复机器人的出现,缓解了康复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中国康复医学会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康复服务的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与此同时,美国每10万人口有60名康复治疗师,日本70名,北欧个别国家可以达到110名。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90后创业者、上海卓道医疗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王道雨还是在2月10日就到岗复工了。这两天,卓道生产的国产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开始陆续对外供货。“医护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机器人能帮上大忙。”王道雨说。
国产机器人比进口货更“吃香”
在上海的一家专业康复医院,同时拥有售价数百万元的一台进口康复机器人和一台由卓道医疗提供的售价不到上款十分之一的国产康复机器人,每一次康复治疗的门诊价格相同,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患者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国产货”的使用频次是进口产品的3倍。
一个上午,就有9位患者选择这台国产康复机器人做康复治疗,选择进口机器人的只有3位。原来,进口机器人的设置操作相对繁琐,国产机器人只需治疗师选择好治疗方案,患者就可以快速上机训练,设备还能通过算法自动适配患者情况,不断修正治疗方案。一名职业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一对一治疗,一天最多接待10-12名患者,如果由机器人协助,接受治疗的患者数量可以翻番。
一组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超过1.8亿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约4000万人,其中有1200万人是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中风后偏瘫人群,越早进行康复治疗越好。
“在发达国家,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在康复医生的参与下完成的,很多患者在ICU病房都能接受到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王道雨说,“超过半数二级以上医院至今都还没有开设康复科,部分开科的医院也缺少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
根据上海市康复医学会2018年的调查,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当时可提供康复的医疗机构为434家,康复治疗师仅2116人,他们对应的是拥有2500万人口的特大型老龄化城市。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梦”
医疗器械是国际上医疗消费领域竞争的高点。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世界前20大医疗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4.5%。全球医疗器械主要生产厂家在美国,Top20公司中美国企业11家,其他公司集中于日本、欧洲。
近年来,虽然进口医疗器械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下滑至75%,但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产品仍以低值耗材、中低端产品为主。
“要做就做高端的!”2015年,还在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工作的王道雨和他的大学同学简卓决定要做一款国产的高端医疗器械。已有近10年医疗器械工程专业学习经验的两个年轻人决定做高端康复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这成为卓道成立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上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
只不过,这款产品直到5年后的今天,才刚刚完成全部研发,开始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
上肢外骨骼是康复领域内的顶尖产品,对机器人的结构、运动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它的标杆产品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早期开发,2012年实现商业化。“我们发现这款进口产品在使用中,肩部机械外骨骼和人体外骨骼并不匹配。”王道雨及其团队想做一个与人体肩部完全匹配的外骨骼,这要求在进口产品的基础上在机械肩关节位置增加两个自由度,实现肩部复合体5个自由度运动。
然而越研发,成本越高,这款产品如果问世,它的售价可能是卓道现有主打上肢康复机器人的10倍。“这东西这么贵,医院到底为什么要采购它?”在对这款产品重点攻关了一年多以后,2016年,这些工程师决定“先把梦想放一放”。
王道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暂停研发的决定是作对了。
工程师要多听听“医学语言”
那段时间,所有工程师都要去医院蹲点,看看医生和治疗师到底需要什么。王道雨自己也给医生当了一个多月小助理,“医生查房、出门诊,我都跟着,就想看看他们到底缺的是什么”。
王道雨发现,最常见的康复治疗室的场景是——治疗师给一位病人做治疗时,其他的病人不得不用自己健康的手臂勉强给另一条手臂做活动,这种自我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条件稍好一些的三甲医院康复科,会引进进口的康复机器人帮忙。但这类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显然不够,相对简单的治疗模式、繁琐的操作流程和枯燥的训练方案影响了治疗效果。
卓道自主研发的ArmGuider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由此应运而生。这种由工程师蹲点而来的、根据医生具体需求设计的机器人备受欢迎。该产品目前已在国内超过100家知名医院落地,“其中超过50家是互动医院,我们定期听取医生和治疗师的反馈意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与优化升级”。
这种“用户需求反馈、厂商及时改进”的模式,也是国产货独有的优势,“进口产品已经成型,老外有时差、有语言沟通问题、有很多节假日等,我国医生的反馈意见常常不能及时送达,对方反应、维修也会比较慢”。
目前,引进卓道产品的绝大多数是顶尖三甲医院。但王道雨更加看好这些康复机器人未来在社区和家庭的应用。一方面,我国分级诊疗改革正在持续有力推进中,未来与康复相关的慢性病治疗重点会下沉到社区医院;另一方面,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正逐步放大,那些生活可以基本自理的老人,也需要居家康复的产品。王道雨说:“下一步,我们要开发面向不同人群、不同价位、不同规格的产品,来满足日常康复需求。要有几十万、上百万的面向专业医疗机构的产品,也要有几万元的面向广泛社区的产品,还要有几千元的、面向大众家庭的产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发展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 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在京启动
- “中国红橙之乡”广东廉江举办红橙产业大会
- 《越喃汉英四文对照新辞典》在贵阳发布
- 北京275所受灾学校9月1日如期开学 将高质量修缮和重建
- “忠义千秋”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书画展亮相解州关帝祖庙
- 广西开行“点对点”专车专列 约万名务工人员返岗
- 中国承担的首个物流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 部分景区摆渡车载客变宰客
- 聚焦决策智能 同盾科技入选金融街论坛“中国数字金融独角兽榜”
- (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的驻村帮扶记:“乡村振兴就是我们的新‘战场’”
- 北京市2024年艺术类统考合格分数线公布
- 绽放花街:姹紫嫣红尽染伦敦切尔西
- “母婴水”是智商税吗?
- 《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公布 推动公共服务高效化
- 200艘中外船艇亮相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在沈阳启幕 181家企业展开激烈角逐
- “农创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青藏铁路西格段将于今年全部完成提质改造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看上海:寻美半马苏河 寻迹统战文化
- 热门推荐
-
- 油画家庞均:画里有我的理想、色彩,和江南明朗的天气
- (经济观察)人民币汇率创年内新高,会破“7”吗?
- 北京曝光4起电动自行车非法拼改装典型案例
- 泰国曼谷办研讨会研讨国际中文教师培养
- 宁夏将提前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贴逾2亿元
- 消费潜力释放、金融大力支持……透过数据看活力 中国经济“加速跑”
- 国家发改委谈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 上海: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
- 万千乡村 美丽蝶变
- 城轨交通领域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南京
-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面向全球征集华语剧本项目
- 评职称不“唯论文”是理性回归
- 乡约福建:畲乡“小庭院”书写生态致富“大文章”
- 美媒:拜登绕过法律强推援乌集束弹药遭质疑
-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机构
- 人民日报钟声:日方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蛊惑不了世人
- 山东“以旧换新”激发市场活力 打造消费新增长点
- 市长解读:为何哈洽会将“追光”投向黑河
- 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启动 侨文化盛宴令人流连忘返
- 洪涝灾害后,如何防范微生物感染?伤口被水浸泡该如何处理?食养方面有什么建议?……权威解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