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调香师”预测气味媲美人类 数字化嗅觉从零到一的时刻到来
科技日报北京9月3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科学》杂志1日报道,英美科学家新设计的机器学习模型已达到与人类嗅觉水平相媲美的程度,能用语言描述化学物质的气味。研究人员用它“描绘”了与数百种化学结构相对应的气味图,例如“果味”或“青草味”。这张指南图可帮助研究人员设计新的合成气味,并可能提供有关人脑如何解读气味的新见解,意味着向气味数字化又迈近了一步。
为探索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气味之间的联系,谷歌研究院衍生初创公司Osmo与美国莫内尔化学感觉研究中心、英国雷丁大学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计了一种神经网络系统,它可将55个描述性单词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对气味的描述相匹配。团队使用行业数据集对AI进行训练,其中包括大约5000种已知气味剂的气味。AI还分析了每种气味的化学结构,以确定结构与香气之间的关系。
该系统识别了大约250种化学物质结构中的特定模式与特定气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将这些相关信息结合到主气味图(POM)中。当AI预测新分子的气味时可参考该图。
为了比较POM与人类鼻子的嗅觉水平,15名人类志愿者将特定的气味与AI使用的同一组描述性词汇相匹配。接下来,研究人员收集了数百种自然界中不存在但人们足够熟悉且可描述出来的气味剂。他们要求志愿者描述其中的323个分子,并要求AI根据每个新分子的化学结构预测其气味。结果,AI的猜测非常接近人类给出的平均反应,且更接近正确答案。具体来说,该模型在53%的测试分子中表现优于小组成员的平均水平。
【总编辑圈点】
“虚无缥缈”的气味,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人工智能如何对其进行预测?别忘了,对于有规律、有逻辑、可计算的事物,人工智能往往能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化学物质的气味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这正是人工智能预测气味的“抓手”,也是其可与人类调香师一比高下的诀窍所在。
(科技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防台风“格美” 福建省内全部旅客列车25日计划停运
- 加拿大众议员呼吁将每年二月设为“全国华人传统月”
- 东航C919大型客机首次“双机运营”沪蓉快线
- 2024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举办
- 四川成都:4支救援力量近40小时全力营救 8名被困驴友成功脱险
- 中国A股旅游板块周二走强
- (身边的变化)浙江宁波:高素质农民种出东西部协作“共富果”
- 沪苏湖铁路开始全线铺轨 预计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 上海:新人们在音乐剧中感悟爱情与婚姻
- 全力以赴应对台风“摩羯”,农行人在行动!
- LPR下调10个基点,利好不只在“降房贷”
- 全国首份货车司机全网集体合同正式签订
- 广东多举措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
- 芬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已完成关于申请加入北约的报告
- 风暴“伯特”重创英国 交通大面积停滞
-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 增值税发票数据折射去年四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六方面亮点
- “双十一”观察:银发族的消费潜力还有多大?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75周年校庆大会
- 冬季流感高发,流感疫苗您接种了吗?
- 热门推荐
-
-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议:明年债券市场利率水平预计总体平稳
- 复旦-拉美大学联盟第五届年会在巴西坎皮纳斯举行
- “中国音乐地图”记录满载记忆的民族音乐
- 完善监测体系 提升应对能力
- 西藏外贸“三季报”亮点频现
- 中国美术馆为优秀消防员代表塑像
- 12月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2个点
- 单霁翔新作为恩师吴良镛立传
- 人民网评:千方百计保障好人民健康
- 湿漉漉的回南天是如何形成的
- 孩子总是计算错误,是粗心导致的吗?
- 孕妈赴海外生子遭遣返 其中隐藏多少法律风险?
- 第二届中日韩碳中和论坛成功举办
- 【透视】永远的外国人?多数亚裔在美没有归属感,依旧受歧视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大棚莴笋采收忙 乡贤返乡壮大“归雁经济”
- 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项区域选拔赛在江苏开幕
- 【文化评析】传承文化基因 塑造“数智新江南”
- 图解丨创新支持方式 各地以旧换新“加速跑”
- 前7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广东丹霞山发现第41个新物种“黄色丹霞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