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群里怎么辟谣?委婉的方式更易被接受
家庭群里辟谣,你不能这么说
杨剑兰
“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类似的谣言,是不是常出现在你的微信家庭群呢?
很多年轻网友表示,长辈们的分享,让家庭群已经成为谣言重灾区。一些看不下去的年轻人积极辟谣,结果却铩羽而归:有的被移出群聊,有的则是发现其他家庭成员另建小群,继续分享这些不实信息。
为何谣言在家庭群里传播这么迅速?面对不同意见,为何有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倾向于信谣而不是去了解真相呢?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中老年人群心理特质容易信谣传谣
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显示,每个月转发5条以上谣言的,80%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用户。中老年人群既是谣言传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受害者。曾有媒体报道,湖北一位86岁的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因听信洋葱泡红酒可以治病的谣言而停止用药,导致脑中风发作。
为保护家里老人不受谣言危害,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老年人信谣传谣的心理。
首先,受教育因素影响,中老年人群谣言鉴别能力弱、更迷信权威。
一代人特有的认知特点,让中老年人易被谣言俘获。比如这样的谣言——“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配上几个生动详细的图文故事,再加上“某某权威专家说”,更有甚者,还配上很像那么回事的视频。谣言的以假乱真程度,很考验中老年人群的分辨能力。
老一辈人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了解也比较少。让他们从极具迷惑性的信息里科学论证、鉴别真伪,难度比较大。
其次,中老年人群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也让他们对谣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人到成年晚期面对衰老和疾病,对死亡的恐惧体验更直接更深刻。中老年群体对类似“花生芽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等事关生死的信息更敏感。
很多谣言制造者正是利用中老年人的死亡恐惧心理,用各种手段诱导他们信谣传谣,比如危言耸听式“出现XX症状要警惕,说明你离猝死不远了!”,贴心关怀式“天天吃这个,保证不得癌”……家庭群就这样被谣言攻陷了。
最后,中老年人群的利他心理,让他们乐于分享转发谣言。
很多中老年人表示,转发的初心是为了家人好。比如这样的谣言,“味精高温致癌,为了家人必须转!转一次就是救人一命!”,便是利用了中老年人关心家人的利他心理。家庭群里的谣言贴,是长辈表达关心和建立情感联结的一种方式。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派克提出,人到老年期,会通过社会互动和为他人做贡献等方式来应对衰老和死亡危机。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以此来缓解“老了不被人需要”的角色失落感。
怎样辟谣更有效?委婉的方式更易被接受
了解了中老年人群信谣传谣的心理,我们才能知道怎样辟谣更有效。
很多年轻人辟谣的方式较简单粗暴,譬如“都辟谣了,别再发这些”。这样辟谣不仅最无效,还最容易被踢出群。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伤家人自尊。本来长辈会用微信转发文章还蛮有优越感的,一句“都辟谣了”,便否定了他们。且在那么多人的家庭群里,让长辈很没面子。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宁可坚信谣言也不要了解什么真相。
第二,引发家人的认知冲突。家人原本信以为真,你一辟谣,让他们内心不安起来:如果是谣言,那转发岂不是会害了别人?是信自己的经验还是信年轻人的一句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在认知失调理论中指出,当新旧认知出现冲突时,会给人带来紧张不适感。为了消除紧张恢复平衡,人们或者极力否认新认知,或者论证新认知的正确性接受新认知。对家人而言,了解真相显然更困难,不如继续信谣更心安。
所以说,辟谣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比如,要照顾长辈的自尊和权威,辟谣私聊;注意语气态度,先共情,感谢家人的关心,然后再用委婉的语气去质疑,比如“真的吗?好恐怖!我好像在哪看到的不是这样子哦”,然后给出你详尽真实的辟谣依据。当你照顾家人面子,建立起情感联结,这时再去辟谣,他们的接受程度更好些。
综上所述,家庭群里谣言泛滥,离不开中老年群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跟诱导分享从而逐利的谣言制造者有很大关系。我们无法完全杜绝谣言,但可以用更温情更有效的方式辟谣,帮助家人免受谣言祸害。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煤炭企业全力保障电煤供应 确保迎峰度夏煤炭需求
- 物流企业全力畅通快递服务 保障民生物资运输不中断
- 四川省三星堆保护公益基金会揭牌
- 美国一军用直升机坠毁 5名海军陆战队成员下落不明
- (两会声音)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建议促进大湾区中成药互通互认
- 商务部: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1.5%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佛山地铁3号线在建段开通运营
- 工信部:5G移动电话用户达7.71亿户
- 手炉:故宫里的古代“暖宝宝”
- 世界睡眠日:睡眠障碍症状多且杂 失眠与思睡皆须重视
- (文化中国行)别样江南 常州焦溪古镇为何是“黄石半墙”?
- 昆明红叶合唱团在马来西亚森美兰演出
- 西凤酒2024成都糖酒会圆满收官,成果斐然
- 上海一些机构“假招工真卖课” 部分求职者陷入连环套
- 海南密集发放消费券促年终免税消费升温
- 对话内蒙古科技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近40年守护“生命之树”
- 期刊收藏家的故纸与新生
- 9月6日央行开展14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青海首例生鲜空运起运 开辟省内生鲜流通空运渠道
- 旅游业回温免税品热销 上半年海南消费市场恢复性增长
- 热门推荐
-
- 朝鲜试射洲际弹道导弹
- 打响世遗品牌 2023“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海洋文化年启动
- 河北小麦陆续返青 科技助力春灌
- 告别野蛮生长,微短剧正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 巴西启动新一年度的农业作物计划
- 家乡味 故土情
- 美国移动支付平台“Cash App”创始人街头遇害案嫌疑人被拘捕
- 2024全球电竞大会上海举行 多方携手共建开放、共赢产业生态
- 江苏扬州2024“绿扬金凤”人才周开幕 人才发展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 中国“5G+工业互联网”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 中新真探:吃榴莲之后不能喝牛奶吗?
- 朝中社:金正恩指导试射新型地对舰导弹
- 沪苏浙皖携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空间
- 马来西亚前副议长:西方把选举民主作为“一刀切”基准,但这是一个谬论
- 外国专家:芬兰总统访华意义重大 中芬合作前景广阔
- 今年前7个月欧盟非法入境逾11万人次 同比下降36%
- 津兴城际铁路年内开通运营
- 亚行:亚太地区处于应对气候变化攻坚战的前沿
- 日本名古屋市中心发现美制未爆燃烧弹 重达250公斤
- 综述:内蒙古鄂托克旗带着“绒”“羊”“藻”三宝500公里谋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