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提升国产品牌竞争力 培育更多“国货潮牌”
中新网3月29日电 国家知识产权局29日举行2024年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重点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在会上表示,要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持续提升国产品牌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培育更多的“国货潮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会上,有记者问,前几天,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宣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出通知,明确了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请问确定这一主题有哪些考虑,又有哪些内涵?
对此,衡付广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用。今年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明确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的功能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通过做好专利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发挥好专利制度的激励创新作用和专利本身的技术供给作用,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专利转化运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二是通过做好商标工作,增强品牌竞争力。要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持续提升国产品牌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培育更多的“国货潮牌”,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三是通过做好版权工作,提升文化软实力。要加强版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促进文化领域创新、创造、创意,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四是通过做好地理标志工作,激活区域新动力。要完善地理标志制度,实施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和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助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通过做好数据知识产权工作,增添经济新活力。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要加快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围绕上述五个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彰显知识产权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2年“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将以五大板块营造全新体验
- 国际人士看好中国经济: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投产
- “中国海洋经济股票价格指数”正式发布
- 海口集中开工25个项目 总投资231.6亿元
- 11国青少年上海体验中医文化
- 广西百色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
- 分拣装卸快递一周仅到手100多元 记者调查暑期工用工乱象
- 高培勇:高质量发展必须告别惯性思维
- 海内外专家学者福州共议海洋经济与“双碳”战略
- 美国向地中海东部部署第二艘航母
- 16万公里铁路,托举起流动的中国
- 一颗荔枝三把火?降火、不上火要这样吃
- 智能非万能,AI代替不了自我
- 重庆展出一批“龙”相关珍贵文物
- “五金之都”浙江永康的共富交响曲
- 海南开拓澳大利亚客源市场 业内看好旅游合作前景
- 美国军校性侵事件数量创新高
- 国家统计局: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 国家移民管理局:春节假期1351.7万人次出入境 同比增长2.8倍
- 热门推荐
-
- (两会声音)吕忠梅:建议推动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体系
- 海淘“多肉”需谨慎 海关:违法携带、邮寄入境或负刑责
- 吉林延边朝鲜族村民种下“品牌粮”:大米行销海内外
- 内蒙古开建氢能产业园 “北疆氢都”提上日程
- 广西北部至长江中下游等地有强降雨 辽宁山东等地有雷阵雨天气
- 淘宝原创设计爆发:五万设计师入淘 单季1.7亿次搜索
- 江西基本建成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
- 打造诗意现实主义作品 话剧《皮囊》拷问成长
- 杭州迎天气大“变脸” 西湖将切换至冷冻模式
- 供应链如何重建?出境游团队业务恢复需要这几步
- 2022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打造南中轴演艺文化新地标
- 采样拭子无毒无害,可放心使用
- 中国CPI环比两连涨 1月份涨幅扩大至0.3%
- 以历史文献记录解中国三千年气候变化之惑 《中国历史极端气候事件复原研究》出版
- 2024年暑运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7次刷新单日旅客吞吐量纪录
- 吉林省二手车出口量大增 官方全方位支持开拓市场
- (聚焦海峡论坛)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举办多彩交流活动
- 《乌梅子酱》,到底怎么“吃”?
- 古镇开发需守正创新
- 又一新校区停办,高校异地办学为何“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