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加深太快?或是青光眼作祟
近视加深太快?或是青光眼作祟
青光眼无法有效预防,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定期体检截获其早期出现的“信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邰梦云、高锦云
“我的双眼看东西都很清晰,为什么被诊断为青光眼?”“去年体检眼压高,今年体检升高得更厉害,确诊青光眼中晚期,眼压高一定会青光眼发作吗?”……本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之家举行了每季度一次的科普讲座,广州中青年实力医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黄晶晶主任医师指出,临床上时常遇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青光眼晚期,由于它造成的视力损伤不可逆,因此患者得知病情时追悔不已。实际上,绝大部分早期青光眼没有任何突出症状。专家指出,要截获青光眼的早期信号,一定要加强每年定期眼科体检的意识, 特别是青光眼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15岁少年“近视”
竟致永久失明
今年上半年,一名15岁的少年王冰(化名)在家长带领下从湖南老家来到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这名少年是初三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出现近视,加深比较快,一直戴眼镜矫正。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王冰觉得看东西比较吃力,眼睛容易疲劳,以为是学业任务较重导致近视加深了,并未告诉家长,只是让老师把自己的座位调到前排。
今年3月,王冰即使坐在第一排也无法看清黑板了,这才把情况告诉家长,在配镜验光时发现其视力无法矫正到正常水平,于是来到医院检查。检查发现,王冰的右眼视力只有0.1,眼压31.7mmHg,管状视野;左眼视力虽然有1.0,但眼压高达25.7mmHg,确诊为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由于右眼已经是晚期青光眼,不但视力很差,而且视野非常窄,医生给他进行了青光眼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右眼视力依然无法恢复了。
近视度加深较快
要排查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常见的威胁视神经及视觉功能的眼病。因为青光眼导致视神经受损,视神经就无法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形成视觉,最终的结果是永久性的视力丧失,而且这种视力丧失不可逆转。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作为世界首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我国青光眼患者有1000多万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致盲率约30%。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
黄晶晶介绍,青光眼有不同的类型,少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眼红、痛、视力下降、呕吐合并头痛等症状,慢性患者有虹视、眼胀、偏头痛等症状。而在青光眼所有类型中,绝大部分早期青光眼都没有任何突出的症状,即使在医疗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能顺利“截获”并甄别青光眼发作时的警报非常重要,如果把它的发作当作是其他疾病,往往会耽搁宝贵的救治时机。黄晶晶指出,由于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常被患者及家长误以为是近视所致,如果只重视矫正视力,而忽视眼底、眼压等检查,势必造成漏诊、误诊。
据了解,中高度近视患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包括青少年型青光眼)的概率比正常人高4~5倍。随着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的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等为首发症状,甚至不知不觉已经失明了才来就诊。
因为发病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故而青光眼很容易漏诊,而且是以近距离阅读为主的青少年为主。因此,即使是中低度近视的患者,也应加强对青光眼的排查,高度近视及近视度数加深较快者,更应该定期检查眼底、眼压,以防漏诊。
应建立每年定期
眼部体检的意识
目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很难有有效的预防手段,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通过定期体检截获其早期出现的“信号”。
黄晶晶介绍,具有青光眼家族史,具有高度近视、远视或不到40岁即戴老花镜的人,高眼压者,糖尿病患者,眼睛有过外伤或其他眼病,长期滴用含激素眼药水或因其他疾病长期全身应用激素的人士,是容易患病的人群,更要重视每年的眼睛体检,从眼压、眼底照相、裂隙灯检查等方面做好筛查,如果要确诊,可结合OCT、房角镜、视野检查等进行疾病分类分期。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也应该建立每年体检的健康意识。
如果筛查出早期青光眼,一部分患者有望得到治愈。专家介绍,“对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如果房角没有完全关闭,做激光治疗,早期可以达到治愈效果,约95%患者青光眼不会发作,不会损害到视神经”。然而,一旦青光眼已造成视神经损害,这种损害是无法逆转的,因此,一定要重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尽早遵循医嘱排查原因。
“眼压高可能是高眼压症、青光眼或其他眼疾,应及时检查排查原因。”专家强调,看事物清楚不一定代表没问题,青光眼会造成视野缺损,由于正常眼睛有代偿功能,早期视野缺损一般人很难被察觉,需要经过相应的眼部筛查项目确诊。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苏居民读书“成绩单”出炉: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听书“大潮”
- 中国在建最北高铁站外装完工 “水波”造型容客1500人
- 第五届未来能源大会举办 院士共议绿色能源发展方向
- 突发!这国首都传出巨大爆炸声,已致多人死亡
- 戒酒后,肝功能还能恢复吗?
- 少儿图书如何破局?
- 印度一火箭在点火前5秒取消发射
- 美国会就解决童工问题陷入党派斗争 议员批美政府卸责甩锅
- 塞内加尔总统选举推迟至12月15日
- 西十高铁山阳跨福银高速特大桥顺利合龙
- 2022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展 28个国家和地区作品参展
- 俄“进步MS-24”货运飞船结束任务坠入太平洋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开场30分钟内可退票 电影消费该有“后悔权”
- 俄罗斯“Z世代”媒体人: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 德国警方:暂无迹象表明马格德堡袭击事件出于宗教极端主义动机
- 沪指7连阳“逼空” 后市能否持续放量需要关注
- 韩国多家医院停诊限诊 患者团体集会抗议
- 韩“加湿器杀人”事件时隔12年获新进展 法院判决企业负赔偿责任
- 热门推荐
-
- 19个城市试点再生水循环利用 一起了解城市“第二水源”→
- 史蒂夫·比蒂:世界因AI真假难辨,不应轻易作判断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湖南经济总量实现“四连跳”
- 政治分析人士:美军入侵阿富汗给当地民众带来巨大灾难
- 澳大利亚两部长退休 政府将重新组阁
- 中芭年轻团队首秀《过年》为“秋之汇”拉开帷幕
- 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中欧班列助力我国外贸稳步增长
- 上海发布调整优化住房限购等9条政策
- 上海警方推出进博会出入境便利服务“组合包”
- 西藏日喀则、那曲等火车站暑期共运输旅客41.38万人次
- 洪都拉斯一女子监狱暴乱致41人死 死亡人数或上升
- 江浙沪多家机构携手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当智能科技遇上温室大棚 新疆泽普反季节西瓜“甜蜜上市”
- 迎着海风,听歌去
- 安徽祁门红茶云采摘节开幕
- 粤语文化研究院成立 推动粤语传承发展
- “梦想”号为何“稳如泰山”?硬核科普→
- 448件“中国制造”节能环保设备成功“出海”驶向孟买港
- 6月下旬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19种产品价格上涨
- 济郑高铁濮阳至鲁豫省界段联调联试 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