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农活正在变得更“聪明”
智慧农业省工省时、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干农活正在变得更“聪明”
陆培法 王逸君 钱赞恩 董文宇
5月下旬正是天津小站稻的插秧时节,然而在天津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农业天津小站水稻智慧农业示范农场里,今年的插秧却跟往年很不一样。
一台插秧机正在一片平整的水稻田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入稻田中,仔细看去,你会发现这台插秧机上没有驾驶员,所有作业都是全自动完成的。“这就是中化农业在智慧农业领域采用的新技术——无人插秧机。相比传统插秧机,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并且插秧作业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首席信息官沈冰说。
无人插秧技术是正在蓬勃兴起的智慧农业技术成果之一。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还可以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的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认为,中国智慧农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在产供销各个环节扬帆起航。
智能农具的“十八般武艺”
4月20日至5月30日,第20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办。在这场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的博览会上,智慧农业的新技术让中外宾客们大开眼界。
“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性能,需要相关的机器设备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南京以斯福地农业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志鹏说,他们公司的水肥一体化设备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流量和频率,使水肥基本保持在作物根部30厘米深的范围内,可有效减少水肥流失,“在节水60%的同时实现10%到20%的增产。”
寿光金鹏农业设施装备公司不仅展出了12款大棚卷帘机,还推出了卷帘机性能全方位检测的设备。“卷帘机可以大大减轻种菜的劳动强度,还能早拉晚放,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公司相关负责人朱珊说。
在大棚设备方面,本届菜博会不仅展示了日光温室、钢架梁大拱棚、薄膜连栋大棚等,更有寿光康顺农业科技公司推出的新型智能无骨双膜增压大棚。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博仁工贸公司展出了专业生产的“滚筒式”蔬菜花卉播种流水线、半自动播种机、基质搅拌机、基质解压机、半自动蔬菜嫁接机、育苗车、可视压穴板等育苗装备。其中“滚筒式”蔬菜花卉播种流水线可完成从基质装盘到压穴、精量播种、覆土、浇水、输送的一系列流程。“这套设备可以对多种异形种子进行播种,其中辣椒种子的准确率可达到97%以上,每小时可播种1000至1200盘,相当于45个人的工作量。”公司副总经理陈佳峰说。
多款蔬菜播种机械设备也是本届菜博会的一大亮点。丹麦品氏集团的小型轻便蔬菜穴盘播种机以气泵为动力,通过吸种针头吸入蔬菜种子的方式进行播种,每小时可播种200盘。日照镭沃自动化设备公司的全自动精密穴盘播种机通过铺土、压实、打孔、播种、覆土的工作流程,可实现每小时300盘一穴一粒的精准播种。
给“农忙”帮了大忙
尽管还未到采摘季节,云南省蒙自市西北勒乡的苹果种植户李忠福仍然坚持每天到自家的“忠福果园”走上一圈。“5月份,苹果树已经开始挂果,适当的疏果可以让苹果长得更好。”李忠福在果园里的一举一动,正被一台旋转式监控记录着。高清的录影数据同步上传到离果园不远的机房里,通过网络传输直达处理系统,经过后台的处理和录入,这条数据将成为追溯“李忠福苹果”的直观依据。
大数据信息手段的介入,将为2019年出产的每一只西北勒苹果打上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这是“苹果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不仅可以在移动端上直接追溯到苹果的产品特征、环境指数、地块信息、质检报告等,还可以直接观看苹果的种植过程。
据了解,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具成为了今年春季生产的亮点,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春耕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郊外的几十万亩农田里,除了一辆大型智能播种机正在播种棉花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竟然看不见一个农民劳作的身影。在现场,一辆辆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多功能一体化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播种线路,将一粒粒棉种精准播种到位。种地不用人,全程机械化,“智慧春耕”的出现正在让“农忙”变得不那么紧张忙碌。
“智能化农机帮了大忙,省工、省时、效率高!”近日,在河北省磁县南来村种粮大户赵运生的麦田里,一台无人驾驶的植保机器人在遥控器的指挥下,张开了7米长的双臂,灵活自如地行走在麦田之间,14个喷头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到田里。赵运生说,这台机械1次走过就完成了3个畦垄小麦的杂草防治。
“现在农民购买的农用机械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传统大宗机械,如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这类机械的使用周期为3到5年。另一类是近几年正在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机械,如无人植保机,使用周期为5年左右。”湖南锦绣千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龚佑琼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随着集中连片农田改造、适度规模经营的逐步推进,农用机械的使用数量会逐步提高,农用机械的装备水平也会提高,农业综合效率会逐步大幅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农机在春耕中的广泛应用,为今年农业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良好开端。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消息,今年,国家会继续强化科技装备支撑。中央财政计划安排18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农机深松整地1.4亿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望达到400个。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把“农机能下田”作为重要目标,促进田块小并大、陡变平、弯变直;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同时,创新推动农机具共享共用,更好服务小农户。
“互联网+农业”势不可挡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高万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搞智慧农业,首先实现数字化,然后把它变成信息,因而智慧农业不能只是自动化这类数据的堆砌,而是建立在对数据的分析运用,智能机械化和物联网是智慧农业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
不仅如此,智慧农业这块大蛋糕还吸引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关注,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都加快了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布局。
雷宗雄已经在阿里云工作了4年半,工程师出身的他从2018年2月开始跑起了养猪场。雷宗雄参与的是阿里AI养猪项目,通过构建AI算法,实现“猪脸识别”,从而帮助养殖户随时随地对动物的健康状态进行管理。雷宗雄介绍,把AI大规模用到产业中来辅助养猪,在全球都是首创性的。阿里如今已经做出了7套算法,在多家千头规模以上的猪场使用。阿里也成为国内最早布局智慧农业的巨头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参与到智慧农业的竞争中来。罗迪君是腾讯AI Lab的智慧农业技术侧负责人,2018年,他们的团队在荷兰一场黄瓜温室种植比赛中取得了AI策略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这也是腾讯在智慧农业上的一次成功试水。
罗迪君深有感触地说:“智慧农业本身的整个构想是立足于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也就是用尽量少的资源,比如能源、水,去生产尽量多的粮食。现在我们还是在基础研究阶段,我不敢说这是一个布局的重点,但是我们应该不会在AI农业这块缺席。”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不只有山水之美!千里江山图藏着人间烟火
- 俄媒公布搜查普里戈任住所和办公室画面:发现假发、武器等
- 总台独家专访丨美海军陆战队前成员:“北溪”被炸无限期损害欧洲工业竞争力
- 【图解】利润增长17.1% 四方面看轻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 从源头提升保障房品质
- 四川康定山洪泥石流已致8人遇难19人失联
- 山西太原加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65处
- 非洲艺术家近40件木雕作品金华展出 展现赴华学艺成果
- 叫醒文物里的神兽:“马踏飞燕”为啥不拍正面照
- 暑运过半 中国铁路发送旅客逾4亿人次
- 跨时空、跨地域、跨种类文物齐聚辽博诉说“和合”文化
- 雄狮少年传承非遗文化 舞动青春弘扬醒狮精神
- 专家学者齐聚山城 探讨全国高校财税数字化人才定向培养
- (两会速递)中国央行:支持优质中资企业到境外上市、发债融资
-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就夫人收受名牌包道歉
- 书法家赵浩如:中国的文化人,就应该写好字
- 《少年派2》“空降”开播,与现实互文奏响青春之歌
- 暑期跨境游火爆 辽宁省口岸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0%
- 山西新绛鼓乐“鼓”出民间精气神
- 北京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热门推荐
-
- 文艺片长线放映,“亲情是治愈一切的力量”
- “最美科技工作者”马依彤:用先进医术让边疆人民有“医靠”
- 新疆“土陶村”蝶变旅游景区 非遗“守艺人”巧手致富
- 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
- 一晚就医近40例!都是这种情况,医生忙到手软
- 南方地区持续雨雪冰冻天气
- 海外华文媒体访延边:展望边疆发展新图景
- 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发生一起3人死亡事故
-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重返12米线
- 中外百名专家学者倡议强化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意识
- 广西苍容浔江大桥首根主缆索股成功架设
- 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热”力十足 游客畅游“山水画廊”
- 云南省五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接诉即办”
- 25日夜间至27日江南华南等地将有强降雨过程
- 美防长奥斯汀出席国会听证会 以色列问题成焦点
- 青海首个市级饲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在海西州成立
- 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不如先好好吃肉
- 双节来临,出游请带上这份防护攻略
- 菲律宾国家警察总署中文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 台胞在大陆“家门口”摆摊:推广台湾美食 分享闽台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