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要不要吃?最权威的研究到底怎么说的?
主食要不要吃?最权威的研究到底怎么说的?
从2017年开始,直到2018年,如果说有什么最热闹的营养话题,当然就是“要不要吃主食”这个问题了。很多人听到“碳水化合物让人胖”“碳水化合物让人傻”“吃主食是慢性自杀”之类说法,甚至一些微信圈子的文章中还列举了大批研究,证明不吃主食,换成大量脂肪,不仅会神奇瘦身,更能控制血脂,治好糖尿病,等等。
于是,很多人满怀信心地开始“新生活”了。或者自己制定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每天鸡蛋+肉+坚果+豆腐,要么购买有人推销的各种生酮产品和代餐粉,银子是没少花,仪式感也挺强。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原本靠健康饮食和运动的方法减肥成功,体重已经在正常范围里,腰腹有马甲线,身材凸凹有致。但为了追求骨感,她在2018年4月底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生酮减肥,一个月减了6斤。然而,她明显感觉到身体比以前松弛了,体形还不如从前理想。此后,她的饮食还是非常节制,但明显感觉饿的时候有低血糖症状,身体会发抖,这是血糖控制能力下降的表现。她的食欲控制也发生了紊乱,看见什么都想吃,一吃就停不住,不吃够就心慌,只有吃撑了才觉得安心。到了2018年的11月,也就是减肥成功后6个月,她已经反弹了十多斤,而且胖在腰腹部位。
她意识到自己走了弯路,才体会到以前的方法才是正途,重新开始营养平衡的饮食和运动。她的情绪逐渐改善,身材也慢慢回到了以前的紧实状态。
其实,对于我们这个自古以来讲“五谷为养”的民族,不吃面包饼干蛋糕还能忍,但成年累月不吃米饭米粥米粉米线,不吃面条包子饺子馒头馅饼馄饨煎饼,不吃小米玉米大麦燕麦荞麦藜麦,甚至不吃土豆红薯山药芋头荸荠藕,不吃各种水果……这种生活,你能忍多久呢?
但是,一旦你停下这种吃法,就会飞快反弹。除非你大量运动加上限制饮食。那岂不是回到传统减肥方法的路上了么?关键是,饮食如此艰难,体重却不仅不下降还要经常反弹,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沮丧,幸福感荡然无存,而长回来的肥肉还特别钟情于腰腹部位……
所以,我经常对减肥者说:不要梦想世界上有捷径。有些你以为是抄近道的方法,其实是让你走得更辛苦。绕了一圈回来,还要花时间养好身体,然后用营养平衡的减肥法重新开始。
要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当然了
但是,也有一些中年男士说:自从不吃主食,我觉得脑子清醒多了。原来饭后总是困倦不堪,现在不困了。
其实,这并不是碳水化合物的错,而是过多精白淀粉的错,是餐后血糖过高,距离糖尿病越来越近的指征。我建议很多人吃部分五谷杂粮做主食,而且先吃蔬菜和部分肉蛋,后开始吃主食。饭后适当散散步。这些措施就足以让绝大多数人餐后不再困倦,而无需彻底断掉所有五谷杂粮。
所以,到底要不要吃碳水?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了幸福、健康和长寿,当然是要吃的。
就在2018年,公共卫生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大型研究有力地证明,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能量的比例过低,可能会增加全因死亡率,换句大白话说,就是低碳水饮食会缩短寿命。每顿一小碗饭的主食量,正在最合适的范围当中。
碳水化合物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不过,还有很多人问:不是说多吃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么?
没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要从什么食物中来获得碳水化合物。中国人自古以“五谷为养”,是不是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为养?当然不是。
刚进入2019年,《柳叶刀》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最新系统综述和汇总研究,用极为权威的数据告诉我们:来自全谷杂豆的膳食纤维,能帮助人们降低全因死亡率,帮助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换句话说,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健康长寿,而这些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正是我们的祖先奉为主食的五谷杂粮。
这项研究汇总了全球研究者的185项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受访者总数接近1.35亿人,以及各国的58项食物膳食纤维与健康的临床试验,总受试者多达4635名,可以说是至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研究分析。
结果证实,如果能把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从15~19克(最低组)提升到35~39克(最高组),冠心病死亡风险会下降31%,2型糖尿病风险会下降16%,癌症死亡风险下降13%,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5%。
其实这个研究结果并非新鲜,因为此前就有发表于高质量医学杂志上的多项汇总分析证实,增加全谷杂豆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风险。只是这次的研究分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2016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就汇总了45项相关研究,证明和不吃全谷杂粮食物的人相比,只要每天吃90克全谷杂粮食物(两片全麦面包和一碗早餐燕麦片),就能把心脑血管病整体危险降低22%,冠心病的风险降低19%,中风的危险降低12%。
如果每天能摄入210~225克全谷杂粮,全因死亡率会降低17%,糖尿病死亡风险降低51%,癌症危险降低15%,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2%,感染性疾病降低26%。
研究者认为,如果是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谷物豆类,那么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略高的饮食方式不仅无害健康,反而具有重要的健康价值。如果把碳水化合物视为敌人,就意味着把来自谷物和杂豆的膳食纤维拒之门外,反而不利于健康长寿。
换句话说,碳水化合物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全谷杂豆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和精白淀粉、精制糖混为一谈。这个论断,其实在4年前就有大批学者提出来了,也被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了。
健康建议:每天吃50~150克全谷杂豆
我一直都推荐人们用全谷杂豆来部分替代精白米面,因为我研究营养食谱多年,深知如果没有足够的全谷杂豆,仅仅靠蔬菜水果,一天的膳食纤维根本没法凑够数。
比如说,燕麦和大麦是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的好来源,而红小豆、绿豆、芸豆等淀粉豆类,别看煮出来面面沙沙的,其实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
我也力图用营养食谱来证明,每天吃至少90克全谷杂豆并不难。很多人恐惧全谷杂粮的理由,是它们“不好煮”“坚硬伤胃”。
但在烹调电器十分发达的时代,只需把质地紧密的豆子放在冰箱里泡一天,再加上一个电压力锅,就能轻松搞定各种杂粮。刚喝完八宝粥的朋友们,不会抱怨其中的各种杂粮豆子“坚硬”“伤胃”吧?
不过我相信,对防病和长寿起到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全谷杂豆中的膳食纤维,以及其中的优质碳水化合物,还在于其中伴随存在的各种营养保健成分。
吃全谷杂豆,和吃同样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大米白面相比,能得到几倍到十几倍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钾、镁、铁等营养成分,以及多种植物化学物。
《柳叶刀》上这项最新研究也证明,全谷杂豆的防病和长寿作用,和血糖指数值的关系并不那么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糖尿病,完全可以放心把杂粮豆子烹调得柔软顺口,即便被煮软,即便打成糊糊,好消化了,大部分健康好处仍然在,只要吃到足够的全谷杂豆,就会有所裨益。
在新年到来之时,建议您送给自己一份健康的礼物——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吃50~150克全谷杂豆。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不妨以不加糖的八宝粥作为起点,赶紧吃起来吧!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三男子跑腿买金沦为诈骗分子“帮凶”
- 樊春海院士谈“交叉学科”:学科需跨界,方向需聚焦
- 李白诗中的皖南桃花潭:上演龙舟水上竞逐盛宴
- 聚焦山西孝义民营企业家日:见证时代创业力量
- 中巴双方在卡拉奇国际机场为遇难中国公民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 AI时代,相信绘画的可能和能量
- 甘肃全民健身日“扮靓”民众时尚生活
- 湖南东安电商经济兴起“她力量” 土特产加速出山
- 产学研协同 浙江多措并举推进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际局势 冲突频发和平之路道阻且长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石家庄海关“进口食品企业安全责任年”正式启动
- 海南省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走完嬉笑人生
- 西藏岗巴边境派出所描绘民族团结美丽新画卷
- 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亮相昆明 再现印加文化原貌
- “南方周口店”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走出去
- 高考报志愿,我终于跟当时的自己和解了
- 云南构建低空产业生态链 签订13项合作项目
- 纪录片《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二季)》 研讨会举行
- 《青海林木种质资源》出版 填补研究空白
- 热门推荐
-
- 文旅部:202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3086.72万元
- 乘坐火车,哪些物品不能带?(民生服务港)
- 网约车司机,开始怀念上班的日子了
- 首张人类细胞微管形成高清图绘出 有助癌症治疗研究
- 重庆:将存量商品房转为租赁住房 促房市稳健发展
- 雨水花园、体育公园……带给市民“家门口的幸福”
- 甘肃敦煌:戈壁上传递幸福的“使者”
- 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热衷找“搭子”存钱
- 以色列北部遭160枚火箭弹袭击 多地响起防空警报
- 频遭吐槽的景区“票中票”该管管了
- 京沪高铁被称为“中国班味最浓高铁”?记者现场直击
- 江苏人均预期寿命达79.7岁居全国前列
- 胡宏哲:探索短视频和图书阅读推广结合点,培养未成年人阅读习惯
- 南非卫生部提示民众加强猴痘疫情应对
- 前10月河南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2.4倍
- (两会观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河北沿海城市畅谈发展思路
- 美国一名男子被FBI击毙 曾发帖威胁拜登等多名高官
- 刹车失灵车辆高速狂奔 宿迁高速交警紧急救援
- 杜绝恶意“薅羊毛”需技术、监管两手抓
- 2022世界食品广州展开幕 多家在穗台资企业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