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亮点多 看花你的眼
废弃物制土壤、麻花编花篮、多肉山水画……
花博会亮点多 看花你的眼
多肉植物制作的相册。 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邹飞 摄
模特穿上旗袍在花丛中拍照。
数百根麻花制作的花篮。
渝北展馆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昨日,首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在江北嘴拉开帷幕,两江交汇处鲜花丛生,伴随着观展市民张张笑脸的,是持续一整天的幸福畅游。
本届城市花博会以整个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为展示窗口,设立“大剧院-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主展场、重庆IFS国金中心“渝见山茶”分会场。
主展场共设“五大主题、九大展区”,即“概念展园”之未来花园展园、城市客厅展园、诗意家苑展园,“生态城市”之兄弟省市展区、山水重庆展区、花漾江北展区,“最美阳台、最美庭院”设计体验区、盆景花艺作品展区、花漾世界展区,展览面积2万余平方米,展位500余个,参展企业200余家,总观赏面积达10万余平方米。
花博会有哪些亮点,市民到现场能看到什么?
看科技:
可使用30年的土壤
花博会现场,一面种满花草的植物墙吸引了不少市民,30平方米的植物墙上种了近1500株花草,郁郁葱葱。
这面植物墙使用的土壤为垒土,垒土以秸秆、棉花秆这些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粉碎之后加入树纤维、泥炭、珍珠岩及其他矿物质,具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和肥力,几乎所有植物(包含果蔬)均适合在垒土上种植且生长健康。
“相较于传统植物墙几年的寿命,垒土生态植物墙的寿命能够达到30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垒土的重量仅为同体积土壤的十分之一。
由垒土制成的这种植物墙,还配备了一套水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手机可远程控制系统,检查土壤及调节湿度,实现自动和人工双重控制。
看创意:
数百根麻花编成花篮
除了科技造福花草,现场参展商的创意也是一大亮点。
大剧院广场通往下一层的台阶上,隐藏着一个小小的展台,门前放置着一篮鲜花。红色的公主花加上白色的雪果,交相辉映,但它的亮点却是承载它的花篮,一个由数百根麻花制作而成的特色花篮。
“特意为花博会准备的,把麻花粘成一个花篮花了一整天。”花篮制作者介绍,这个作品的名字叫做《丰收》,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冬季的到来,使用了重庆特色小吃陈麻花制成,意在向市外游客展示重庆的特色。
这个展台的每款花艺作品都是限量版,卖花,却又不是一家普通的花店。使用麻花、爆米花这些食物制作花篮,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看稀奇:
17种多肉拼成山水画
在现场各类花草中,多肉植物以其萌萌的造型攒足了人气。
秋丽、红背椒草、蓝石莲、红雅莲、春萌、玉坠、雅乐之舞等17种多肉“混搭”,配上怪根和龟纹石,组成一幅别致的山水画。
类似的多肉盆栽,在大剧院花博会主展场,能够找到上百盆。
选取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组合搭配,放在庭院、窗边或者赠予他人,都很有意义。
长知识:
现场学习多肉盆栽搭配
“多肉植物不需要经常浇水,好养活,且形态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各种审美需求。”但在多肉盆栽的制作中,植株的选择、色彩的搭配都是需要技巧的。
一位多肉植物爱好者现场讲解了多肉盆栽的搭配方法。
将深色多肉作为主角,栽种在中间,不同色彩的多肉比邻栽种,能够相互映衬;对立颜色的多肉进行反差性搭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形态相似不同颜色的多肉,栽种在一起显得不单调且更漂亮。掌握了色彩的搭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肉植物的叶色个性。
利用多肉植物的最萌身高差,高的在后,矮的在前,盆栽会更有棱角;选择高的多肉植物高出花盆1.5至2倍即可,矮的多肉可择一两个枝条下垂的品种;根据花盆的大小控制好多肉植物的数量,留出一定的间隙,摆放上小的装饰配件。
时尚大秀怒放花博会
昨日,除了各种鲜花美景供观赏,同期进行的还有一场超高规格的视听盛宴:“重庆时尚·世界看见”生态时尚大秀。
作为首届长江上游城市花卉艺术博览会的重头戏,这场生态时尚大秀,“梅花奖”得主吴熙全新演绎川剧高腔经典折子戏《别洞观景》;城市民谣乐队“重庆孩子”惊艳开嗓,演绎川剧渝调;国际大奖“摘金专业户”重庆两江歌舞团,把现代舞《高山流水》搬上了舞台,再现江水之柔。
“重庆时尚 世界看见”生态时尚大秀,是城市花博会的美丽延伸,也是城市形象的盛大展示。当晚的大秀出现了很多重庆新锐设计师的身影,通过艺术化方式创新花博会表达。
与此同时,展会期间还将举办“2018生态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知名院士、新加坡专家以及来自长江流域、西部城市的数百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等重大城市议题,共话长江上游生态城市建设与品质提升。
提 醒
“首届长江上游花卉艺术博览会”(11月7日至11月12日)期间,每天9:00至17:30江北城周边道路将分时段、路段实施交通管制。
交巡警将对黄花园大桥北桥头至江州立交以东、江州立交至北滨二路以南,与长江和嘉陵江合围区域采取交通限制措施,展会控制区以内除公交车、出租车、持证车辆外,禁止无关社会车辆通行。
建议市民选择乘坐地铁、公交等集约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渝见山茶”重庆IFS国金中心分会场也特设免费接驳车,往返重庆IFS国金中心至重庆大剧院,每日10:00—22:00每20分钟一班。搭乘地点为重庆IFS L3层露天广场。乘坐轨道交通六号线至江北城站下车可直达重庆IFS国金中心。
本报记者 冯锐 刘波
冯锐 刘波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际体育赛事接踵而至 浙江义乌相关展会火爆
- 陕西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工、居、葬”合一模式遗迹
- 白玉兰奖的“意难平”,张颂文还是赵丽颖?
- 新疆托克逊县乡村“幸福夜市”开启致富新途径(组图)
- 约1万只红嘴鸥飞抵“春城” 昆明启动“护鸥助游”工作
- 世界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多伦多举行 张伯礼看好中西医结合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寻味中华|非遗)中国珠算:“算盘一响,黄金万两”
- 2025年天津邮轮季开启 一季度将迎出入境邮轮40余艘次
- 辱骂工作人员、吃霸王餐,谁在助长“网红特权”歪风?
- 北京今年拟完成20项市级疏堵工程和10个重要节点治理
- 江西彭泽“农田守望者”带来丰产丰收新希望
- 一项大型纵向研究认为 良好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痴呆风险
-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顺利完成列车逐级提速试验
- 向劳动者致敬 为奋斗者点赞(今日谈)
- 德国瑞典警告欧盟:不要效仿美国!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石化入股哈萨克斯坦最大聚乙烯项目
- 2023年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广西桂林举办
- A股周五放量大涨 创业板指大涨近8%
- 西宁推出各类秋冬旅游产品 持续加大优惠引客
- 热门推荐
-
- 昆仑万维:天工AI每日活跃用户(DAU)超过100万
- 旅英青年艺术家姜啸然:以“汉骨欧风”包容中西文化差异
- 四川成都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走红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为“新地标” “五一”迎来参观热潮
- 天津交响乐团赴港演出 以美好音乐推动两地文化深入交流
- 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变成“智能手雷”
- 上海出品的155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在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
- 广西安徽等地有强降雨 华北东北等地将有强对流天气
- 印尼西苏门答腊洪灾已致57人遇难
- 考后心理波动期来了?几个方法帮考生收心
- 三峡“上漂”青年返乡种天麻 带着乡亲奔富路
- 深圳龙岗一大厦有异响和振动?官方:启动监测评估
- 清明假期火车票还没买到?铁路12306候补购票功能帮你“捡漏”
- 所罗门群岛驻华使馆举行开馆仪式
- 煤层下的“植物庞贝城”该如何保护
- 广东玩具告别代工模式寻求出海新路径
- 中国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运营累计已通行车辆超3亿辆
- 台湾活石斑鱼首度“登陆”福建平潭
- 工信部: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
- 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