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走红
四川成都高新区营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寻常巷陌间,绘生活画卷(艺术为城市添彩)
走进老式茶馆品茗,漫步潮流市集感受艺术气息……近年来,四川成都高新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深挖历史文脉,加强场景营造,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
在餐厅享受美食,挑一家茶铺浅斟慢饮,沉浸在各式书店、画廊来一趟艺术之旅……走进位于四川成都高新区的铁像寺水街,古色古香的亭台水榭错落有致,在闲适雅静的开放式、低密度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移步换景,如同展开一幅美好的艺术生活画卷。
一边是传统建筑,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老式茶馆,一边是艺术潮流,宁静与热闹、古朴与繁华在水街巧妙碰撞、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同时彰显着城市的独特魅力。
留住茶铺,再现老成都生活场景
竹椅子、盖碗茶、戏台子、露天坝,穿过水街的牌坊,没走几步,一块摆满了竹桌竹椅的坝子跃然眼前,喝茶、看戏,这是水街开业最早、生意也最好的陈锦茶铺。喧闹的市井场面,再现老成都的生活场景,留住城市的烟火气息。
“我们努力保留着成都老茶铺的样子,尽量为大家提供一个成都茶文化体验地。”陈锦茶铺负责人包静介绍,掏耳匠、散打评书等各类民间传统手艺人展示着各自的技艺,成为茶铺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的水街非常舒适,环境优美,我的很多朋友专门从市区跑到这里喝茶。”家住附近的陈岚说。
特色街区对提升城市品质、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坚持差异化、创新化发展思路,构建可欣赏、可游玩、可共享的街区业态,不断提升特色街区的吸引力和带动力。”水街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刘人源表示,通过水岸、街道、院落和园林景观,打造出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城市公共空间,以别致的空间体验和多维的业态规划,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缤纷的活动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水街带来了高人气。“这里有别于传统商场,独特的建筑风格、富有川西人文色彩的开放式街区,能够让顾客体验感更好。”一家创意餐饮店店长张正说,水街多样化的味蕾享受、多维度的休闲生活场景,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感受成都的烟火气。
嵌入艺术空间,街巷之间品味文化气息
走进水街的茶美学空间,展示区内陈列着各类茶品和茶器,如同走进了一家博物馆,在静心品茶之余,还能一赏器物之美。
除了丰富的品牌业态和公园景观,水街里像这样的艺术空间也不少。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西蜀画院”,也有由文化名人题名赠联的“散花书院”,还有充满设计巧思的艺术装置、让人眼前一亮的彩绘……众多的艺术空间,为城市带来更多人文气息与发展活力,让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诗和远方”。
“整条街的艺术氛围都很浓郁,平时会有很多艺术活动,每次来都有新收获。”何枝树是这里的老客人,几乎每周都会和朋友来水街聚会。他说:“充满烟火气的街边小吃、谈笑风生的茶楼、艺术空间里驻足欣赏的人们,这样的画面和氛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水街融入了传统、潮流等文化艺术元素,用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发展品质,既赋予了城市街区特有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气息,又熏陶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刘人源说,通过打造潮流市集、艺术家书画展、星空音乐节、国潮演出、街舞表演等丰富多元的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艺术审美和文化需求,让一盏茶、一餐饭、一次散步都能成为个人化的艺术体验。
用艺术点亮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契机,深挖历史文脉,融合商业运营逻辑,加强场景营造,打造成都旅游的新地标和消费目的地。
一街区一特色,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依托牌坊、古桥、街巷、水岸等元素,水街已打造成为具备游园观赏、活力运动、潮流时尚、艺术文化等功能的生活空间。不仅是水街,在成都,还有很多城市空间朝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焕发出新活力,给市民带来文化休憩新空间、新场景。
走进成都市锦江区望福街,浓厚的文艺气息、潮流范儿扑面而来。创意十足的精致小店与经历岁月沉淀的市井小铺错落相邻,每家店铺别具一格的招牌,让人眼前一亮,成为社交平台上推荐的“网红”打卡地标。
“曾经,老旧低端是摆在街区改造面前的一道难题。”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道办城市更新科负责人叶浩表示,解决难题的关键词是“共治”,通过和店主一一沟通,优化设计方案,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既符合望福街风貌,也让小店更有特色。”叶浩说。
不断变美的街巷,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成都市在特色街区打造和风貌提升等方面,坚持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场景打造与业态升级相辅相成。”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遵循“一街区一特色”的原则,明确各街区的定位、特色、规模和发展目标,突出产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等优势,将空间载体提升与业态提升结合,强化街区独特性、差异性,使其成为成都发展的新名片、新亮点、新景观。
同时,成都市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营共享机制,引导企业商家自主改造、提升业态,整合街区可利用空间,引导培育文旅消费、都市工业、社区商业、生活服务等新业态,营造多元消费活力场景。2017年以来,成都市累计打造特色街区120余条,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街道空间,激发了街区消费活力。
本报记者 宋豪新
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夜话袁家村,解码关中这个“网红村”咋“长红”
- 中国持有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数占全球约2/3
- (文化新纪行)鄂托克草原上演不散场的“乃日”
- 首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央企总部竣工交付入驻雄安
- 中国十年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全球最快
-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美拉拢日韩鼓动对抗 危及世界和平稳定
- 主动延毕,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怎么看
- 瑞银亚太区总裁: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
- 青海都兰:千人共飨运动会 藏棋等特色运动增添趣味
- 生态美让“老朋友”有了更多安乐窝 “极危”物种从“稀客”变“常客”
- 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科技赋能探寻中华文明密码
- 平价雪糕成今夏主流
- 新疆沙疗受青睐 乡村旅游“依沙生金”
- 北京诗歌节打造“诗歌24小时” 239位诗人接力直播
- 黑龙江:“大暑首日”多雨水 大兴安岭最低温9℃
- 太原能源低碳论坛开幕 多方呼吁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 安徽黄山风景区连续44年无森林火灾
- 第五届中国泼彩画双年展在沪开幕
- 何冰执导《赵氏孤儿》:要为年轻演员创造发光的机会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计划5月开工 料明年首季量产
- 热门推荐
-
- 云南一岛屿拍卖1月使用权引热议 7199元成交
- 六国学生在内蒙古体验剪纸艺术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 吴晨: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活力
- 白金汉宫披露英王加冕礼马车细节:系澳大利亚造 门把手镶嵌154颗宝石
- 广西将36种罕见病药品纳入单列门诊统筹支付
- 上海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地图2.0版上线,三步速查
- 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当山召开系统推进道教中国化研讨会
- 油菜花只有黄色的?这里的油菜花姹紫嫣红
- 英雄城南昌举办主题活动铭记“九一八”
- 非遗给夜经济添上“文化味”
- 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邱大洪在辽宁大连逝世
- 缓解“里程焦虑” 中国近九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已覆盖充电设施
- 第六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暨中非智库高端对话在京举行
- 将家长献血与孩子入学挂钩有违公平
- 四川金阳县“8·21”山洪灾害调查:汛期违规住人、不及时转移避险是造成人员伤亡失联重要原因
- 贺兰山下刮起“航模风”
- 枪响不断!美国2023年已发生逾400起大规模枪击案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在山东青岛完工
- 辽宁沈抚示范区推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23条”
- “中华”酒领唱《我和我的祖国》,北京卫视“滚烫歌会”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