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运营累计已通行车辆超3亿辆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夏宾)中新网记者6日了解到,南京市定淮门过江通道消息显示,截至2月2日,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的中国首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天和号”贯通运营以来累计通行车辆超过3亿辆,日均车流量超过10万辆。
有观点认为,贯通运营对缓解南京市过江交通压力、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沿江经济带开发,构建南京市都市圈和“江南江北双主城”驱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深耕盾构机研制领域,中交天和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坚定助力“江苏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跟跑、并跑和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自主研制的各类型盾构机已在江苏、在全国、在世界各重大工程建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广泛造福于当地社会民众。
中交天和为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自主研制的盾构机“天和号”,开挖直径15.03米、约6层楼高、长约130米、重约4800吨,为中国首台超大直径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也是当时世界直径最大复合式盾构机之一。
这也创造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单日掘进26米、砂卵石地层连续掘进2580米不换刀的国外同类盾构机新纪录,为国家节约资金近8亿元,一举结束大型和超大型盾构机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此外,在南京市和燕路过江通道的中国首台采用自主技术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振兴号”,是国内首次使用全智能化管片拼装技术,实现隧道内管片的自动化拼装;首次采用常压换刀、刀盘伸缩摆动等技术,解决了“十隧九漏”的世界级难题,隧道全内壁做到了“滴水不漏”。
整体看,中交天和已为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地铁和城市轨道研制大型和超大型盾构机近70台,贯通隧道总长约200公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政策首日 杭州口岸迎首批免签旅客
- 公示
- 从蔬食中感受生活滋味
- 撑“大”了的胃 还能这样“缩”回去
- 中国A股证券板块持续上涨
- 重庆文旅亮相2024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
-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象州古琶村:茶香浸润四百年 一片绿叶成金叶
-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预计广交会期间日均出入境达4万人次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哥伦比亚首都一监狱狱长遇袭身亡
- 金砖国家气候变化高级别对话在莫斯科举行
- 二维量子回流观测研究获进展
- 旅客进站丢失3万余元现金终寻回 警察提示安检口易遗失物品
- 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生产总值7.2万亿元 海洋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 黑山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
- 塞万提斯学院在中国的第二个文化中心在上海揭幕
- 7月1日上海千古情景区全新开园
- 中国流行文化“出海”正当时(国际论道)
- 强震已致土叙1.5万人遇难 被困者生存窗口正在关闭
- 小区消防巡检记录日期“早产”20天 物业:保安队长“乱作为”,已辞退
- 热门推荐
-
- 2021年江西省5A级景区将达13家
- 第10届品牌强国论坛在京举行 “2024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发布
- 五年来江西省年均接报火灾2.2万起 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
-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纳入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
- 俄“进步MS-21”货运飞船推迟至19日脱离轨道
- 国产羽绒服“贵”上热搜,对品牌运营有何警示?
- 广东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广州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一人申请贷款最高额度调整至80万元
- 江西余干:以鸟为媒走出生态致富路
- 天津建立“热线联盟” 多部门联动实现热线电话“互转互通”
- 深化开放合作 共享美好未来
- 向新黔行·内陆开放高地|穿越山海,滇桂黔携手“破圈”
- 两岸跨海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 华北黄淮继续高温“炙烤” 河北新疆局地超40℃
- (申城风景线)当高原牦牛邂逅“上海咪道”鲜肉月饼
- 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 联合国:深感担忧
- 浙江党外知识分子开展“头脑风暴” 用艺术赋能乡村
- 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 “清流林畲红游季”启动
- 以“迅”应“汛” 浙江多地聚力守好防汛“安全线”
- 中央财办:明年“两新”政策将加力扩围,安排更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