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网红打卡地 “西湖志愿者”来守护
10月2日晚上7点,杭州湖滨三公园西湖音乐喷泉前的小广场,人潮涌动。音乐声响起,水柱与灯光共舞,聚拢分散,姿态万千,人群中响起惊呼与赞叹。
人群一侧,一位“红马甲”站得笔挺,微笑地注视着。
他叫叶梦刚,67岁。10月2日,他和七位伙伴一起,“变身”为西湖音乐喷泉的守护使者。
本报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韩琼 金晶/文 吴煌/摄
湖滨三公园的音乐喷泉可以说是西湖的一大“网红”。每年十一长假,这里是很多中外游客的打卡胜地,也是西湖边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这个“十一”黄金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管理处和钱江晚报联手,推出了“呵护我们的西湖音乐喷泉”行动。首批守护使者有八位,叶梦刚就是其中之一。
叶梦刚退休前做的是航运工作,他一直想做志愿者,退休后如愿以偿。
在仓前街道志愿者团队里,叶梦刚非常活跃,经常参与平安巡防、垃圾分类等活动。他有好几个微信志愿者群,一起交流心得,互相鼓劲。他多次被街道、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还是西溪湿地洪园的监督员。
叶梦刚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心态很年轻,爱旅游,微信也玩得很溜。“呵护我们的西湖音乐喷泉”行动刚推出,叶梦刚就报了名。
●中午12点
从余杭辗转两小时到西湖边
西湖音乐喷泉每晚7点和8点准时开场,每场十五分钟左右,为了这十来分钟的绚烂,音乐喷泉的工作人员要坚守五六个小时,在节假日,则要花上十来个小时。
10月2日中午12点,叶梦刚匆匆吃完中饭,就出门赶往西湖。
他住在梦想小镇,过来要转两路公交车。先坐353路,再转102路,下车步行到湖滨三公园已是下午2点半。
“能为西湖出一份力,再远我也要来。”叶梦刚笑道。
他说:“自己虽然从小就住在余杭,但西湖经常来。以前工作忙,一年来不了几次。退休后就经常来逛逛。西湖真是漂亮,走一走心情很好。”
●下午3点
清理垃圾,劝导游客
现在,叶梦刚的身份是一名“西湖志愿者”。
“感觉很不一样!”穿上印有“西湖志愿者”的红色马甲,他感慨地说。他的7位伙伴中,有熟悉杭城大街小巷的老的哥,有走遍西湖热爱摄影的上班族,有趁着孩子放假“偷闲”做公益的妈妈……
下午3点,喷泉小广场上人来人往。一大早摆在喷泉前的五百张椅子已经坐满了游人。志愿者们走过去,耐心地和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游客沟通,把座椅一张张摆放整齐。
“沟通下来,明显感觉游客的素质高了不少,不过还是有人会扔垃圾到地上。有些是没注意,经过提醒捡起来了,有些是拖家带口过来,随身没带垃圾袋,没有地方扔。”志愿者们转了一圈又一圈,人手一个特制的长“夹子”、一个塑料垃圾收纳袋,认真地清理地面垃圾。志愿者们还给湖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提了建议:“以后可以考虑在椅子上绑几个垃圾袋,方便游客扔果皮纸屑。”
问询的游客一波接着一波,这些西湖边的“小红帽”、“红马甲”成了喷泉小广场最亮眼的人。
●傍晚6点
清场一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天色渐暗,广场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湖滨管理处送来了工作餐:干菜烧肉、素鸡烧黑木耳、炒花菜。志愿者们匆匆扒了几口,来不及品尝菜的味道,因为最艰巨的任务已在眼前,傍晚6点整,喷泉前的清场工作开始了。
志愿者们跟着现场工作人员,到人流最密集处进行疏散。
清场需要把喷泉前方区域空出来,并留出进出的通道。扩音喇叭加上人工劝导,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释。一个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
●晚上7点
维持现场秩序
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密密匝匝站了个水泄不通。晚上7点整,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西湖音乐喷泉的第一场开启了喷放。
根据统计,第一场喷泉现场(核心管理区)观看人数约12000余人次,湖滨路外围沿线观看人数7000余人次。这还不包括在外围沿湖观看的人数。
“以前都是作为游客看西湖音乐喷泉,这次是作为工作人员。我站在最前面,坐在椅子上的游客有时候会很激动,会站起来,我们就要不断提醒,‘不能站,不要挡住后面的人’。”叶梦刚说,边维护秩序边听着游客们对音乐喷泉的赞美,虽然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半多,自豪感远远盖过了身体的疲累。
“音乐喷泉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特别是喷放前的清场,很多游客堵在通道上不愿意走,影响大家观看,要一个个劝导,花了快一个小时。还有结束散场时,要不断地提醒退场的游客‘不要拥挤’、‘注意安全’、‘保管好随身物品’。很希望来观看喷泉的市民游客能配合工作人员,在规定区域观看,这样大家都能看到音乐喷泉最美的一面!”叶梦刚说。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 遭多方批评
- 甘肃公布兰州新区“6·16”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总经理等8人被追刑责
- 驻叙美军以“反恐”为名夺资源 分析人士揭谎言
-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 日本能登地震已致126人死亡 灾区将大范围降雪
- 影视观察:中国实行分线发行和“我”有啥关系?
- “数”读经济发展“脉动” 浙江丽水交出亮眼成绩单
- 浙江龙港将城市“边角料”提升为“金角银边”
- 纺织服装产业如何“织”出新图景?江苏民企展示实践成果
- 保险电销加速“离场”:年内6家险企撤销9个电销中心
- “牛津话绘本世界沉浸式互动体验”展为孩子们带来非一般的“阅读”
- 翼龙-2H气象型无人机增援贵州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 哈尔滨男子雇中巴免费接送游客往返731部队遗址
- 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 京津冀等地有高温天气
- 打掉涉诈团伙400余个 黑龙江公安多举措守住百姓“钱袋子”
- 3月起云南将进入森林草原高火险期 部分地区将达极高火险
- 河南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逾4000家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 预计明年全面建成
- 青藏铁路通车17周年 累计运送旅客2.73亿人次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
- 热门推荐
-
- 罗振宇忙辟谣,我们还需要“知识跨年”吗?
- 载誉而归!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返抵广州
- 敦煌古风文化课程“争宠”年轻人夜生活
- 装载舟山制造矿石转驳船 全球第二大半潜驳船开航作业
- @职场人 你静脉曲张了吗?专家支招轻松缓解
- 星空下的探索
- 上海张江:构建创新生态圈 打造未来产业集聚高地
- 台湾商业总会荣誉理事长:两岸优势互补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专家:中国“技出豆进”助推全球大豆产业发展
- 【透视】美国千禧世代一声叹息:美国梦被现实打破!
- 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近神秘海昏 领略大汉气象
- 线上做副业,如何避免“网赚”变“网赔”?
- 释放“业态混搭”新活力,激发餐饮消费新动能
- 多家外国商会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 【文化中国行】你好,这里是甘肃美轮美奂的石窟长廊
- 安全至上,广汽埃安以“超标”安全守护出行
- 捷克查理大学枪击事件已致11人死亡
- 韩国公调处:尹锡悦逮捕令再度获法院批准
- 羽绒服里穿得越多越暖和?
- 88岁贵州“村超爷爷”圆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