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泥瓦匠带着刷墙工具上大学
51岁泥瓦匠带着刷墙工具上大学
9月10日,走在大学校园中,51岁的大一新生郇政华又找回了自信。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当一个人年过五旬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或许有的人在想着退休,或许有的人在想着抱孙子。但来自莱芜的泥瓦匠郇政华,却因为30年前对大学校园的憧憬未曾磨灭,在把一双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后,自己靠着这份憧憬在工地偷偷复习。今年终于考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
文/片 本报记者 汪泷
李岩松 通讯员 张宏图
曾因患眼疾而落榜
9月10日上午,数以千计的大一新生穿着整齐划一的军装,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操场上进行着军训。而在一旁的郇政华戴着眼镜、穿着一件有些破旧的工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我会以为他是学校的教工,或者是学生家长。”而今年已经51岁的郇政华,其实和操场上的学生一样,也是一名大一新生。
为什么30年后,年过五旬又重新选择走进大学校园?郇政华说,这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我就去了淄博打工,在建筑工地搬砖、抹水泥。”这份泥瓦匠的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直到今天他来济宁上了大学,那套他用了多年的泥瓦匠工具也还随身携带。
1987年曾参加高考的郇政华,本来是班里学习成绩不错的好学生。在那个日子清贫的岁月里,他就靠着老母亲摊的煎饼和咸菜疙瘩,撑过了高中三年的学生生涯。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长期只吃煎饼咸菜,营养严重不良的郇政华高三那年患了眼疾。“双眼流脓,到后来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但为了完成高考,他硬是拖着病体上了考场。在考场里,他几乎看不见试卷上写的什么,考试结束后也自然而然地落榜了。
得知自己上大学无望,郇政华抱着遗憾前往淄博打工,在建筑工地当上了泥瓦匠。
教子女学习改变命运
虽然向命运低了头,但郇政华认为绝不能再让自己的儿女也重走这条路。“所以我和爱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虽然这些年她在家种地务农,我在淄博当建筑工人,家庭条件很不乐观,但我俩都认定再穷不能穷学生。”
郇政华回忆说,儿女小时候也曾问他为什么别人家盖了楼房、开了小轿车,学习吃力的时候还能报个辅导班,自己却没有这些?“我只能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学习,他们的命运肯定会发生改变。”虽然在外打工收入很低,郇政华无力供两个孩子上辅导班,但只要是学习必需的用品,买给孩子他从不犹豫。
“我高中学习得倒是很扎实,所以女儿、儿子初中时候遇上些难题,我还能帮他们解答。”这个别人眼中的泥瓦匠,高中英语第一篇课文他居然还能张口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在他和爱人的悉心培养下,大女儿2012年考上了滨州医学院,小儿子去年考上了青岛理工大学。“当儿子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突然松了一口气,这口气既是对供养两个学生压力的释放,也是对自己实现梦想的一次渴望。”
于是,郇政华把两个孩子的初中、高中课本全部收集起来,带到工地上,一边干活一边学习。“别管考不考得上,我都要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
凌晨就起床学英语
自去年秋天开始,郇政华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起来。“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读英语,5点的时候吃点早饭便上工,晚上6点多吃完晚饭,开始做数学、读语文。”毕竟过去有着30年的空白期,所以郇政华从初中课本开始学起。
当他把自己想考大学的想法告诉家人后,换来的是一家人的“白眼”。
“高考报名也是让女儿帮忙报的,她认为我是开玩笑,所以就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帮我报了名。”郇政华说。
今年6月份,怀揣着对梦想的渴求,他再一次迈进了考场。虽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复习完了大多数初中课本,以及部分高中课本,但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他也仅仅学会了些基本公式。“所以成绩出来后,女儿帮着查了下,只说考了二三百分,具体的也不肯告诉我。”
高考后,郇政华便回到了工地继续打工,直到补录的最后一天,他有些不甘心地让女儿填上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8月15日收到的录取短信,17日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郇政华的语气中都有一丝激动,他说:“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梦终于成真了。”
边上学边打工挣钱
9月5日是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得知了郇政华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后,学院为其免去了生活用品的采购费等部分费用。“得知我会泥瓦活后,学生会的一位老师还介绍了份工作给我,周末过去干一天有70块钱。”
当记者问及家人如何看待他执意求学时,郇政华突然压低声音:“爱人和孩子不知道。”原来,他打着回淄博打工的旗号,偷偷来到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入学。
而家中唯一知道他来上学的,是他已经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他知道之后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反正家里没实力供你上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费就好。”所以,带着刷墙工具来上学的郇政华,每到周末就去劳务市场找活干。“我现在一天的开支是11块钱,周末两天如果都能有活干,这一星期的生活费就出来了。”
谈及未来,郇政华说自己并不指望上大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都这把年纪了,上大学只为了能完成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梦想。”如今终于实现梦想,郇政华说自己要趁着这三年努力学习,“希望三年后我还能有实力再继续往上考!”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AIGC概念走上风口 多家企业发布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产品
- 东西问·中外对话|金砖合作机制令全球南方看到了另一种选择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扬州推出110场活动 民众在家门口尽享文化大餐
- 韩国国防部宣布再对两名军方官员予以停职处理
- 中新健康周报|阿斯利康中国总裁接受调查;东阿阿胶称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
- 北京公交警方斩断一跨省市非法经营“笑气”犯罪链条
- (经济观察)促合作惠全球 2023年服贸会呈现三大看点
- 再次重启!明星云集!张艺谋、易烊千玺、王一博等参与……
- 青春华章丨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持续“上新”
- 新疆博湖县:“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 今年前四月北京累计PM2.5浓度同比下降超11%
- “名家读经典”系列首期:阿来解读《瓦尔登湖》
- “大虹桥”建设三周年 引“流量”为“留量”
- 《欢迎来到麦乐村》谱写中国援外医疗赞歌、传递中非深厚友谊
- 山东麦收见闻:年轻人用智能农机与土地打交道
- 安徽检察机关去年帮助农民工讨薪5400余万元
- 世界看两会丨国际人士关注中国两会 希望未来与中国加深合作
- 中哈媒体沙龙: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对话
- 第九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在武汉闭幕
- 南非:连续故障致约堡等地遭遇超48小时“水荒”
- 热门推荐
-
- 青海省海东市受甘肃积石山地震影响 遇难人数已增至11人
- 港股全日跌351点 三大指数集体调整
- 贵州2023年上半年GDP同期增长4.4%
- 中法俄青少年线上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 吁守护共同家园
- 西藏佛学院迎毕业季 9位少年活佛初中毕业
- 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感知中国 网友关注暑期入境游火热
- 第六批被扣人员交换开始 消息称哈马斯有意延长临时停火
- 在恢宏画卷中彰显民族审美与精神
- 美国校园又现枪案,逾千学生示威要求推动枪支改革
- 让孩子骑虎背上拍照,这事不好玩儿
- 北京共登记社会组织12503家 去年以来发布岗位6000余个
- 中企“出海”亮点纷呈
- 中国红十字会紧急调拨救灾物资支持湖南华容救灾工作
- 平陆运河建设依“绿”前行 动物将顺畅“回家”
- 第六届进博会青海交易团签约金额达7.741亿元
-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 北京大兴医药基地加强产学研医协同 擦亮中医药产业“金名片”
- 上海海关查获“异宠”蚂蚁41只 属外来物种
- 东南大学研发智能假肢斩获仿生“奥运会”冠军
- 广州预计中秋假期高速路网自驾人员约732.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