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下去,新疆就成“鱼米之乡”了!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与全国粮食增产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全国粮食单产冠军花落新疆。
人尽皆知的棉花生产大区,如今拿下粮食单产纪录,新疆真的要成功逆袭,圆自己一个“鱼米之乡”梦吗?
答案是肯定的。
2024年9月初,呼图壁县制种玉米迎来丰收。来源: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
先来看看去年新疆交出的近乎满分的粮食答卷吧。
2024年,新疆粮食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全年粮食单产达524.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0公斤,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首位。
粮食平均单产较上年增加24.7公斤,单产增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
新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440万亩,较上年增加202.8万亩,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466亿斤,较上年增加42.2亿斤,成为近三年国内唯一粮食累计增产超百亿斤的省区。
新疆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包揽了全国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玉米千亩、万亩、百万亩单产分别创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2024年9月15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龙王庙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玉米。陶维明摄
新疆粮食品质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24年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100%,位居全国第一。一等小麦占比达96%,高于全国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粮食品质优越,黄曲霉素含量为0。
这样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不是与新疆戈壁荒漠、干旱少雨的传统印象不太匹配,是不是与传统“鱼米之乡”的印象南辕北辙?
2024年8月31日,呼图壁县玉粮仓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晾晒玉米。陶维明摄
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新疆粮,重新审视这些年新疆粮食工作发生的变化。
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被明确提出。新疆立足该定位,将粮食工作方针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调整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提出“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产能”的工作思路,励志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粮食产能提升绝非多种地、多浇水这么简单。当前,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面积、透支地力的办法提升粮食产能,是绝对行不通的。
必须要坚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清楚地认识到粮食产能提升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以粮食产能提升促进产量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在水资源管理、政策支持、技术集成等方面同步发力,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运用于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实现粮食产能与产量协同提升,走出一条粮食高水平增产之路。
首先破题“水资源保障”。近年来,新疆抓住“水”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系统性重塑了全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增水统筹发力,建立农作物需求和供水相匹配的灌溉制度,提级开展保春灌、抓夏灌、稳秋灌、抢冬灌四季调度,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2024年,新疆农业供水560.08亿立方米,比2023年多供水3.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74亿亩次,比2023年多灌溉624万亩次,充足的水资源供应帮助新疆粮克服干旱少雨的先天不足,为增产增效创造了有力条件。
其次是打出政策“组合拳”。自治区科学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实施最严格的实绩考核,形成五级党政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制定一揽子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统筹资金214.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培育和产业发展等,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大豆种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到户产业帮扶等政策,确保政府抓粮得实惠、农民收入有保障。
2024年9月13日,专家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的 “粮春1758”百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打验收测产。杨波摄
有了上述基础保障,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建“良田”、施“良法”、配“良机”、用“良种”、创“良制”,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环节能力水平。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54万亩。把过去的“低产田”“细碎田”变成了“吨粮田”“滴灌田”。
——编制符合新疆实际的“粮食生产教科书”,制定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等关键技术,改变以往各地单打独斗、靠经验干的传统模式。
——持续推进制种强区建设,筛选评定耐密、抗逆、高产的主导品种,引导农户“看禾选种”,提升粮食增产“芯”动能。
——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聚焦高产密植、低损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加快高效专用农机装备研发推广。
——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辐射带动全区小麦一半以上单产过千斤、玉米三成以上实现“一季吨粮田”。
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的驱动下,新疆正不断补齐粮食生产短板,锻造产能产量协同提升的长板,高质量的增产之路已具雏形。
虽然新疆粮食总产与国内粮食生产大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当看到单产第一背后的实践与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持续不断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运用于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新疆有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更多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新疆贡献。逐梦“鱼米之乡”的同时,祖国西部的“塞上粮仓”将更加丰沃。(新疆日报 文/刘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党争恶斗升级,数百名军事将领任命遭拖延
- 中国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启动
- 广西梧州综合保税区大力推动新老业态发展 推进跨境电商体验店建设
- 城市发展大变局 400多城成立领导小组
- 商务部:2025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5700万吨
- 国际资管巨头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超出预期目标
- 一季度演出市场精彩纷呈 “舞剧热”彰显中华文化生命力
- 前三季度雄安新区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1%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河曲:“满格电”赋能现代农业 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 恭王府里好戏连台 非遗演出季迎来青春力量
-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支持多项改革落地
- 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3亿人次
- 四川与8个国际友好城市签署有关合作协议
- K435列车命案嫌犯被鉴定为精神病人,法院决定强制医疗
- “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对话会在东京举行
- 新疆电网年内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
- 专家:AI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的“软件开发者”
- 《梦中的那片海》高热收官:浪漫与理想魅力永在
- 通讯:为和平与正义而奔走呼号——菲律宾“慰安妇”幸存者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 金融“赋能”新疆特色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 热门推荐
-
- 叙利亚媒体称以色列对叙首都周边发起空袭致2人受伤
- 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生3起持刀伤人事件 已致4人受伤
- 外籍教授萨万:来中国,因为我要跟未来在一起
-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川完成高滑试验
- “听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各种加持让扬州成“网红”
- 成都世园会,为何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 最低气温跌至0℃以下 黑龙江漠河提前11天开栓供暖
- 西藏自治区正筹划拉萨往返新加坡以及香港航线
-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全线“电通”
- 优莎纳公益基金乡村天使项目二期在贵州雷山正式启动
- 重庆奉节六登《中国诗词大会》 诠释千年文脉筑“中华诗城”
- 出行需求井喷 怎么看今夏“预约难”?
- 近观枫桥丨莲花香里“辣利丹”
- 美甲店老板,竟2个月内当上“国企老总”
- 印度中央邦工厂爆炸事件死亡人数升至15人
- 重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已发布52个新职业标准
- 广东2024年计划营造修复红树林3838.33公顷
- 综合履职,净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
- 中上协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举办走访交流活动
- 《望道》复旦大学放映 讲述老校长及仁人志士坚持真理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