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下去,新疆就成“鱼米之乡”了!
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4万亿斤,实现高位增产。与全国粮食增产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全国粮食单产冠军花落新疆。
人尽皆知的棉花生产大区,如今拿下粮食单产纪录,新疆真的要成功逆袭,圆自己一个“鱼米之乡”梦吗?
答案是肯定的。
2024年9月初,呼图壁县制种玉米迎来丰收。来源: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
先来看看去年新疆交出的近乎满分的粮食答卷吧。
2024年,新疆粮食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全年粮食单产达524.8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0公斤,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首位。
粮食平均单产较上年增加24.7公斤,单产增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
新疆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440万亩,较上年增加202.8万亩,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466亿斤,较上年增加42.2亿斤,成为近三年国内唯一粮食累计增产超百亿斤的省区。
新疆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包揽了全国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纪录。小麦百亩、千亩、万亩单产分别创出795.8公斤、756.2公斤、720.39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玉米千亩、万亩、百万亩单产分别创出1550.15公斤、1392.7公斤、1164.7公斤全国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2024年9月15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龙王庙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获玉米。陶维明摄
新疆粮食品质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24年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100%,位居全国第一。一等小麦占比达96%,高于全国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粮食品质优越,黄曲霉素含量为0。
这样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不是与新疆戈壁荒漠、干旱少雨的传统印象不太匹配,是不是与传统“鱼米之乡”的印象南辕北辙?
2024年8月31日,呼图壁县玉粮仓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晾晒玉米。陶维明摄
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新疆粮,重新审视这些年新疆粮食工作发生的变化。
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被明确提出。新疆立足该定位,将粮食工作方针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调整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提出“扩面积、攻单产、增总量、提产能”的工作思路,励志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粮食产能提升绝非多种地、多浇水这么简单。当前,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面积、透支地力的办法提升粮食产能,是绝对行不通的。
必须要坚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清楚地认识到粮食产能提升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以粮食产能提升促进产量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在水资源管理、政策支持、技术集成等方面同步发力,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运用于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实现粮食产能与产量协同提升,走出一条粮食高水平增产之路。
首先破题“水资源保障”。近年来,新疆抓住“水”这个农业发展的命脉,系统性重塑了全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增水统筹发力,建立农作物需求和供水相匹配的灌溉制度,提级开展保春灌、抓夏灌、稳秋灌、抢冬灌四季调度,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2024年,新疆农业供水560.08亿立方米,比2023年多供水3.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74亿亩次,比2023年多灌溉624万亩次,充足的水资源供应帮助新疆粮克服干旱少雨的先天不足,为增产增效创造了有力条件。
其次是打出政策“组合拳”。自治区科学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实施最严格的实绩考核,形成五级党政抓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制定一揽子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统筹资金214.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培育和产业发展等,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大豆种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到户产业帮扶等政策,确保政府抓粮得实惠、农民收入有保障。
2024年9月13日,专家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的 “粮春1758”百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打验收测产。杨波摄
有了上述基础保障,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建“良田”、施“良法”、配“良机”、用“良种”、创“良制”,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环节能力水平。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54万亩。把过去的“低产田”“细碎田”变成了“吨粮田”“滴灌田”。
——编制符合新疆实际的“粮食生产教科书”,制定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等关键技术,改变以往各地单打独斗、靠经验干的传统模式。
——持续推进制种强区建设,筛选评定耐密、抗逆、高产的主导品种,引导农户“看禾选种”,提升粮食增产“芯”动能。
——推动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聚焦高产密植、低损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加快高效专用农机装备研发推广。
——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辐射带动全区小麦一半以上单产过千斤、玉米三成以上实现“一季吨粮田”。
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的驱动下,新疆正不断补齐粮食生产短板,锻造产能产量协同提升的长板,高质量的增产之路已具雏形。
虽然新疆粮食总产与国内粮食生产大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当看到单产第一背后的实践与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持续不断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理念运用于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新疆有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更多新的突破,也一定会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新疆贡献。逐梦“鱼米之乡”的同时,祖国西部的“塞上粮仓”将更加丰沃。(新疆日报 文/刘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中轴线明确保护区域范围边界 遗产区总面积约5.9平方公里
- 2024年以来天津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9万个
- 玉树少年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艺术:拉近“心”距离
- 1、2、3、4、5、6、7……每一步后退,都是善良!
- 陕西首趟汉唐文化主题旅游专列开行
-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侦破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虚开犯罪案件70余起
- 乘“数”而上 为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上合“她力量”
- H股上市30周年 内地企业占港股总市值已近八成
- 全国首创 天津首批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服务实践基地挂牌
- 美国俄勒冈州教师即将结束罢工 4万余名学生将重返校园
- 山东至河南再添一条直通高铁
- 西藏气象服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数十座历史建筑被山火摧毁!洛杉矶面临最高等级火险警报
- 夜经济如何释放城市活力?专家:深挖文化内涵 塑造特色品牌
- 原著粉、明星粉、剧粉又掐起来了
- 中国南方多地迎赏花热潮 赏花游产品预订量走俏
- 手机诞生50年了,你知道第一通电话打给了谁吗?
- 马哈蒂尔称“我们想跟中国友好,但美国要所有人对抗中国”,华春莹转发
- 克服“大模型幻觉” 知识图谱融合大模型应用平台发布
- 生产模式变革 超级“智”造工厂驶向未来
- 热门推荐
-
- 宁夏银川:大地艺术节引游人
- 我国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 占比由6%提升至16.5%
- 北京: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消费限制取消
- “高精尖”科技成果扎堆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
- 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 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在上海启动
- 生态环境部发布11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 襄荆高铁宜城汉江特大桥汉江主桥合龙
- 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
- 伊朗媒体:一军事基地附近传出爆炸声 军队雷达可能是被攻击目标之一
- “强国同行 ‘益’起成长”公益行:向积石山震区学校捐赠
- 美司法部和环保署起诉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 要求该公司进行经济赔偿
- 种群恢复迅速 密度居全国前列!探秘卧龙的雪豹生存现状→
- 深化与东盟合作 上半年广西进出口同比增长12%
- 五十余名侨商走进来宾 寻求投资兴业机会
- 学习机成“鸡娃神器”,内置学科录播课违规吗?
- 14国学者走访“东亚文化之都” 共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 5岁儿童射水弹打中妈妈眼珠 给孩子选玩具应慎重
- 马来西亚鲜食“猫山王”端上中国西部中秋餐桌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已准备好谈判但不考虑停火 乌称不接受与俄方的任何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