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在上海启动
中新社上海9月28日电 (记者 王笈)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28日在上海正式启动。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中国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水下考古调查,初步探明这是一艘清代同治时期的木质帆船。
2022年11月25日,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 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2022年11月,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各方力量,采用“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成功将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并迁移至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存放。
长江口二号古船项目转入考古和现场文物保护阶段后,上海博物馆等单位针对古船持续开展了古船沉箱支撑、温湿度与微生物监测防控、裸置文物应急保护、常态化考古测绘等相关工作,在古船沉箱上部建立古船临时保护舱,对古船形成实时、完整的环境监测与调控闭环。
古船保存现场还设计建造了总建筑面积3671.17平方米的专用考古工作站,于2024年8月正式竣工。考古工作站配置了覆盖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环境的多功能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系统,主要包括可开合智能保护舱、综合考古发掘平台、文物保护实验室三大模块,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先进、体量最大的智能化考古专用工作站,填补了中国超大型水下文物实验室考古领域的空白。
据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计划持续至2025年1月,发掘区位于古船南端,布设4个探方,面积约为124平方米,深度约3米。考古试掘遵循从上至下、由晚至早的原则,以探方、船舱为基本工作单位,船体内外同时向下发掘。(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弄岗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虎舌兰属“幽灵兰花”
- 讲述网络文学十年成就 中国“网络文学+”大会24日将在北京开幕
- 天津音乐学院民族歌剧《二泉》亮相天津音乐节
- “我们看到中国积极的发展势头”
- 美研究:受通胀等因素影响 八成美国老人负担不起养老成本
- 中国专家成功探索高效低毒新辅助治疗模式 晚期食管癌患者有了治疗新选择
- 许宁宁:中国—柬埔寨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 有多少违规机构还在潜伏中?
- 全球汽车产业推进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共识为基础落实是关键
- 多所新大学今年启动招生 专业以新能源等工科为主
- 经济数据三季报持续发布 释放了哪些信号?一文了解
- 国家统计局: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能够客观反映真实就业情况
- 中消协等四协会联合倡议 住宿业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
- 巴西金融市场上调今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
- 东山晓鲁|山东这个县缘何能实现国家级人才平台创建工作的重大突破?
- 【地评线】中安时评:中国经济“质升量增”,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 一线老师傅稀缺 电梯维保工人“难招难留”困境如何破解
- (年中经济观察)对美元跌破7.3,人民币汇率下半年怎么走?
- 20部网文作品入选文化交流典藏书目 将入藏欧洲文化机构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举办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热门推荐
-
- 天津天开东丽园开园 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 泰老缅三国磋商应对跨境雾霾污染问题
- 电视公益广告:以小见大传播社会正能量
- 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
- 从ChatGPT到Sora 大模型安全“路在何方”?
- 专家:水产品和畜禽肉要烧熟煮透
- 中外艺术家:戏剧塑造青年、连接世界
- 机器人辅助帕金森病手术 创伤小效果好
- 中越中秋话团圆 共赏互鉴筑友谊
- 山东阳谷县一养殖场发现炭疽病例 接触者已隔离治疗
- 江苏无锡往返墨西哥城全货运航线开通
- 跨越33年的重逢:76岁台胞“寻回”91岁姐姐
- 周润发、吴孟达、周星驰、刘嘉玲、梁朝伟……下一个是?
- 耗资2.17亿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自杀防护网项目即将完工
- 一批珍贵档案在渝展出 再现“建设新西南”壮阔历史
- 玻璃映照丝路华彩
- 报告:2024年中国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均有发力空间
- “小包裹”折射“大经济”,再创新高!为繁荣活跃的中国经济写下生动注脚
- 第二届国家向北开放经贸商洽会启幕
- (走进中国乡村)赴千年侗寨“寻味”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