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总额创新高 360万亿意味着什么
“我国仍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我国物流业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截至目前,我国拥有A级物流企业超过1万家,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过2700家,“通道+枢纽+网络”的运行体系初步形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物流引领行业创新发展,预计2024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360万亿元,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新高
2012年,我国日均物流额仅在0.5万亿元上下,全年的物流总额仅有177.3万亿元。但随着各类促消费政策的落地,2023年我国的物流总额就已增长至352.4万亿元,2024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将超过360万亿元,每年一个新台阶。
媒体评论员夏振彬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物流业像一个“超链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接近90%。当前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已然成为制造业企业的突出痛点。物流能否进一步“舒筋活络”,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其次是消费,物流与消费密切相关,其提质增效对于释放内需潜力大有助益。综上,物流业之于稳预期、稳经济、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在数字技术助力下,数字供应链正在开启新一轮创新变革。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现代物流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随着经济内生动力的企稳,社会物流需求的向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市场预期指数在持续回升,显现行业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降本
可以看到,在物流总额不断攀升的同时,物流成本也在持续降低。今年10月,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较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表示,我国物流业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需要不断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通过调结构、促改革,助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加快迈进。
在降本增效方面,各大快递企业皆有所布局。今年10月,圆通速递在永清县北方总部基地的二期项目正式投用,包裹从卸车、分拣再到装车最快仅需10分钟,基地快递的日处理能力由之前的600万件提高到1000万件。据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彭科介绍,圆通速递在廊坊市投入的无人驾驶快递车,使得单件快递配送成本降低0.7元至0.15元。而满帮集团通过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帮助企业控制物流成本,发货时间从以前的2.27天降至0.42天,每年可为货运司机节省经营成本1万—2万元。
11月27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将建强网络与畅通末梢、打造枢纽与优化布局的关系,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增强物流企业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能力。
机遇
《行动方案》带来哪些发展新机遇呢?
首先,可以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从技术装备应用、设施改造和场景培育、业态模式融合创新等多角度,推进物流数智化发展,可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响应速度。作为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公路货运市场,我国数字货运平台过去五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市场规模达到7000多亿元,网络货运企业数量达到2800多家,但是我国数字货运平台市场渗透率仅占15%,仍存在较大潜力和空间。
其次,深化铁路、机场轨道、地铁等市场化改革。去年9月23日,北京首次尝试使用4号线和9号-房山-燕房线在非高峰时段进行快速运输。截至目前,4号线累计运送顺丰北京同城快递6万多件,9号线运送中国邮政报刊122万多件。今年12月2日,北京市启动利用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运送快递试点,这是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和富余运力运输快递的又一次尝试。
此外,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相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推广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无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加强仓配运智能一体化、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创新规模化应用场景。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预计,2024年,无人机行业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其中快递物流方面的无人机配送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降本增效正成为物流行业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何黎明表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需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同时,需要物流企业在科技方面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利用物流大市场和多场景特点,推动低空无人配送、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产业互联网、数字供应链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序发展,加强智慧园区、智能枢纽等物流新型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北京商报记者 王思琦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长安三万里》:一封写给中国人的浪漫“情书”
- 《天工开物》舞剧签约仪式举行,四特酒为江西首(预)演活动“唯一指定用酒”
- 天津:永定河、大清河等水位持续上涨 水务部门四措施应对洪水
- 法润江淮丨普法“七进”,网络安全护苗助企兴村
- 8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7% 市场供需呈现双强局面
- 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 滇鄂共组探访团 在云南“沿着长江读懂中国”
- 土耳其拘留47名与“伊斯兰国”有关联的嫌疑人
- 法媒:芬兰首次以北约成员国身份完成军演
- 柬埔寨民众搭乘西港特区发展快车走向新生活
- 京津冀地区传统文化创新与社会美育示范项目在固安启动
- 浙江签约1000亿元海洋经济项目
- 广西多部门联手助残 走访慰问困难重度残疾人
- 浙江探索外卖塑料“零废弃”模式 将组建外卖减塑联盟
- 助力“麻辣烫”之旅 银川火车站将开行天水南动车组列车
- 尼泊尔留学生谢东峰:津城冬日里的“热血”跨越国界
- 青海油田多措施提升气井生产能力 日增气超140万立方米
- 报告称大部分受访金融科技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和风险抵御能力
-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9.9%
- 美国又现枪案悲剧!3岁男童意外开枪击中自己身亡
- 热门推荐
-
- 天津上半年轨道交通客运量超3亿人次 日均、单日客流双创新高
- 甘肃临夏乡村如何在“山水间”寻到致富“蜜”方?
- 2023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如何?三个问题看上半年消费成绩单
- 探访中国首个零碳数据中心:绿色智慧运营现未来无限“可能”
- 美妆产业趋势蓝皮书:化妆品国货品牌迎出海热
- 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稳健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7.6级地震已致57人死亡
-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社会服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
- 300余名浔商及各界人士共叙乡情 签约资金313.6亿元
- 商务部:25年来内地与澳门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 俄方称一日内摧毁乌军近400个军事目标 乌方暂未回应
- 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同黎真主党的停火协议 拜登表态
- (乡村行·看振兴)“一颗枇杷”何以强村富民?
- 俄称已做好准备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目标
- 世界奶业大会侧记:“中国乳都”绽放别样风采
- 一架载有两人的小型飞机在美国北加州海岸坠毁
- 对职业打假,认定“恶意投诉”还需慎之又慎
- 2024北京白塔文化周启动 多角度呈现中尼优秀文化
- 金正恩结束对俄访问
- 暴雨天该不该点外卖,网友吵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