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无缝对接”,产教融合走向“两头甜”
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需求转,培养应用型人才与民营企业实现“双赢”——
【职教实践进行时】校企“无缝对接”,产教融合走向“两头甜”
阅读提示
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市场转,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产教融合从“一头热”走向“两头甜”。
“我从来就没有为就业焦虑过。”近日,来自鞍山师范学院“达内智慧商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表示。据介绍,该校多名毕业生入职于达内集团多个岗位上已经4个月有余。入职后的工作早在实习期就有锻炼,校企“无缝对接”让他们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5年来,40多名毕业生在达内集团以及相关企业工作,已是各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说。
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市场转,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记者在鞍山师范学院采访了解到,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校企之间不断碰撞出化学反应,产教融合从“一头热”走向“两头甜”。
专业跟着产业走
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3届毕业生徐晨洋还记得,5年前,初到学院时,“智慧创新学习工场”完全按着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布置,企业实训讲师到学校开展现场实训或者利用达内企业课程信息资源平台开展课程实训,让学生可以直接面向企业需求进行有效实训。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授模式改变着徐晨洋对专业学习的看法。
这种变化,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对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快速响应。达内集团是一家覆盖IT及互联网职业赋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53个大中城市建立331家线下学习中心。
“IT培训产业在发展,对技能人才有新的需求,职业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吴浩院长告诉记者,为了服务现代服务产业智能化研发生产,2019年10月,学校联合达内集团改组成立“智慧商学院”,对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几个专业进行统筹,打造现代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2021年开始,鞍山师范学院依托人文社会、教师教育、新工科等优势特色学科,共建了6个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其中,4个评为省级产业学院。2023年学院入选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
“我们瞄准产业设置专业,定期调研、优化培养方案,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中找到了办学方向。”吴浩介绍,学院依据辽宁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推动服务业项目提质等战略政策,在大数据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供应链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建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市场营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教学围着市场转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虽然发展出多样的形式,但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校热企冷”“合而不融”等症结。在达内企业相关负责人看来,让校企“双向奔赴”的前提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学生在前三个学年内完成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的学习。企业教师按照商定的教学计划参与学校教学环节。第四学年学生赴企业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开发实战实训,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学校参考企业对实训学生成绩的认定核准学生的毕业资格。”鞍山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学院长那文忠说。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基础,结合企业技能培训优势,共同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结合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相关课程,研发配套的教学资源,同时培养专业师资,确保教学顺利实施。据统计,学院在企业提供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各式的校外实习实训活动,学生年参与2000人次。
“最初和企业接触时,企业认为我们教学偏理论,不断融合后,认可了我的学习能力。”教师于燕说。于燕是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双师制”人才。依托产业学院,双方建立校企双向人才流动机制,包括于燕在内的专任教师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校内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讲师协同她完成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后续由她独立完成该课程的辅导工作。校内的实训课程由企业面授实训师完成主讲,同时于燕协同完成,实现实践融合。校企合作中,教师的学习能力得到认可,“只有理论,没有实战经验”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
“人才链”支撑“创新链”
“按照原来的营销方式,企业很难实现销售业绩增长,有了学生的创新策划案,我们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有改变。”鞍山某公司总经理李达说,网络营销的改进要归功于鞍山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师生。
“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学校老师带队过来调研,每周开会探讨细节,最后计算出最精确适合的策划方案,再对职工进行宣发,大幅提升了我们的营业额。”李达说。
“职业化教育与产业发展互动紧密,更要重视科研创新,追求突破。”吴浩表示,鞍山师范学院采用“学校主导、企业辅助、面向职场、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培养懂专业、能入职的合格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市之一,近年来,辽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平稳地完成产业升级,聚焦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体两翼”,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据最新数据,已有581家院校、企业加入共同体,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材,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2500余项。
“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与高校的理论教学资源融合度还需进一步加深,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引入来自生产一线的案例,打造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系列实践教材。此外,还应加快推进利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习,持续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进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间进一步交流。”那文忠告诉记者,校企合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工人日报 记者 刘旭 通讯员 闻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川渝地区乐舞文物展:展示巴蜀乐舞文化魅力
-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 当青春“撞”上即兴喜剧:一场充满惊喜与启示的邂逅
- 男子收取高价代购火车票被拘留10天
- 探访上海老港基地:昔日“垃圾码头”蝶变“智慧工厂”“生态大花园”
- “洋主播”话天津|十年来“一带一路”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
- 赵季平: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 德国中国商会庆祝成立十周年
-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正式公布今日获释人员名单
- 内塔尼亚胡被发逮捕令,以色列回应:荒谬
- 绍台两岸书画家百余件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弘扬中华文化
- 淄博:以“链”破局 激活发展强引擎
- 青海对安全生产领域举报最高奖励30万 可不到现场远程领奖
- 遇到这样的“防疫工作人员”,请立即拉黑!
- 四川如何做好2024年“三农”工作?省委一号文件“出招”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外资加速“抢滩”中国资本市场
- 光影再现城市记忆 “京味影片贺岁展映”在京启动
- 身长1米多 重近300斤 三星堆最大青铜神兽首现全貌
- 19位青年小提琴家角逐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国际小提琴大赛
- 宁夏银川发生2.7级、3.2级地震
- 热门推荐
-
- 炒菜喜欢冒烟爆炒?别小看厨房油烟的危害!
- 中国A股航运港口板块周一走强
- 宁波舟山港上半年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2%
- 第7届南博会与多家品牌企业签约合作 探索市场化办会
- 5G赋能文旅产业:科技保障助力寻根祭祖大槐树
- 云南原创话剧《桂梅老师》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 美总统拜登签署防止政府部分停摆的短期支出法案
- 中国单体规模最大塔式光热项目吸热塔、主厂房封顶
-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发布
- 新疆木垒县传统民俗美食文化活动暨“冬宰节”开幕
- 印尼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
- 宁夏国资国企前8个月实现营收958.49亿元
- 西安至列日、西安至布达佩斯全货运航线开通
- 昨日穿短袖,今天披冬衣 专家告诉你为何北方季节转换总是如此之快
- 欧盟延长针对土耳其东地中海钻探活动制裁
- 杜莹芬:增量政策措施有力缓解工业企业压力
- 哈萨克斯坦7月通胀率环比增长0.6%
- 总投资36.5亿元 山西29项重点电网工程集中开工
- 武汉一高校师生耗时三年 手绘远古植物科普书籍
- 哈尔滨机场口岸迎来亚冬会首位持身份注册卡入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