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广告千万别点着玩!查看利息和额度次数太多,有可能影响后续贷款
近日,44岁的常州张女士向本报求助,称其个人信用贷款遇到了麻烦。张女士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并在今年夏天投资了十几万元开了一家美容店。为了给两家店提供流动资金,她尝试通过三家银行的APP申请消费贷款,但资格审核均未通过。张女士不解,自己一直按时还款,信用记录良好,为何贷款会接连被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靖宇
负债分散成最大难题,多次查询贷款广告加剧风控压力
张女士介绍,她目前有一笔139万元的经营贷,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以及一笔10万元的信用卡分期。此外,她通过4家网络贷款平台累计借款约30万元。“培训机构经营时间比较长,现金流比较稳定。但美容店是新开的,现在生意刚起步,装修和前期运营费用压力大。”张女士说,她原计划再申请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用于美容店的流动资金补充。但三次贷款尝试均告失败。
记者就张女士的情况采访了某银行风控人员李明(化名)。李明分析道:“像张女士这种情况,虽然各类贷款都是分开申请的,但总负债额度较高,且来源过于分散,这对银行风控系统来说是一个‘高风险信号’。”
张女士的贷款困境还与她的查询行为密切相关。她向记者透露,自己平时经常在手机上看到贷款广告,比如某银行APP或第三方借贷平台的弹窗信息。好奇心驱使下,她会点进去查看自己的贷款额度和利息。“有时候看额度不高,我就直接关了,想换个平台再试试。”张女士表示,她并未实际申请贷款,但类似操作进行了十多次。
对此,李明解释:“即便没有真正申请贷款,每次点击广告并授权查询额度,都会在征信报告中留下‘查询记录’。多次查询会被银行风控系统认为借款人急需资金,进一步降低其贷款审批通过率。”李明建议,消费者在查看贷款产品时,应避免频繁授权查询,尤其是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操作。“银行会把借款人的查询记录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如果查询次数过多,会被视为资质较弱,增加风控难度。”
“过桥资金”与“手续费”:成本增加的隐忧
张女士的贷款困境还与2023年初的一次贷款操作有关。据她介绍,2021年前,她曾通过某银行申请了一笔160万元的经营贷,用于培训机构的日常运营。然而,该银行的客户经理在2023年离职前建议她换一家银行办理贷款。“他说换银行的贷款额度可能更高、利率更低,于是我听了他的建议。”张女士说道。
然而,新银行最终批准的经营贷额度仅有139万元,比原贷款少了21万元。为了弥补这部分资金缺口,客户经理又建议张女士办理了一笔20万元的消费贷以及一笔10万元的信用卡分期。“当时客户经理说,消费贷和信用卡分期额度不高,不会影响我的整体贷款资质。”张女士回忆,“但是现在来看,正是因为这些额外的贷款,导致我的负债比例提高,线上贷款很难通过。”
张女士还透露,在换银行办理经营贷的过程中,因新贷审批时间较长,她通过第三方机构支付了三天过桥资金的利息,费率为2%。此外,银行在办理新贷时收取了1%~2%的手续费。“3天花了近3万元过桥资金利息,手续费也要两万多。”张女士感叹。
对此,长期从事金融类案件的王律师指出,过桥资金的使用虽不违法,但需要警惕中介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如果消费者认为收费不合理,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调解。”
●律师建议
缓解负债困境,注意这几点
针对张女士的情况,记者咨询了资深信贷经理赵强(化名)。赵强认为,张女士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分散的风险敞口,“她可以尝试与银行沟通,通过经营贷展期的方式将短期贷款转化为长期贷款,减轻每月还款压力。此外,可以优先偿还高息贷款,比如网络贷款的利率往往高于银行贷款,尽量减少这部分债务。”
赵强还提到,张女士申请新的贷款时需要注意额度规划,“对于像她这种多次贷款被拒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线下渠道直接与银行客户经理沟通,提供更详细的资产证明和还款计划,增加审批通过的可能性。”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上》《北京西郊故事集》马来文版翻译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 蕴新致远 通赢未来 “交银蕴通”公司金融品牌焕新升级
- 2023东亚未来论坛在韩国首尔举行
- “建”美好 行万里丨恩施邀您观山望川!
- 中消协:健康功能电冰箱保鲜功能存较大差异
- 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持增长态势
- “2023中国VR50强企业”榜单出炉 营收超亿元数量达34家
- 亚洲多港口遇堵承压 全球第一大港以变保畅
- 广西拓展向海经济“版图” 深化与东盟海洋产业合作
- 打破“千店一面” “后街经济”让城市商圈升级
- 山西安泽发生一起施工事故 7人被混凝土掩埋已致3人遇难
- 第八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在西藏阿里开幕
- 美国一养老院发生枪击事件 82岁老人开枪打死81岁妻子
- 全球24城市长(代表)将聚杭州 探讨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北京西城打造“马连道·茶·中国数据街” 助推街区蜕变
- 海南自贸港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监管创新机制试点“首单”落地
- “鸟中大熊猫”黑脸琵鹭飞抵大连庄河筑巢繁殖
- 广东“零点行动”保琼州海峡北岸春运首班客船安全起航
- 2024版《国铁集团客规》正式公布 主要变化有这些
- 国庆假期太原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32万余人次
- 热门推荐
-
- 网红拍摄壁画引争议 保护文物应从小事做起
- 中外专家就海南加快制度型开放建言献策
- 多地疾控中心提醒:近期不购买不转销韩国进口服装
- 非裔选民:通胀带来的冲击很大,美国政府是罪魁祸首
- 新一代中型集装箱船外高桥口岸交付运营 将首航
- 巴西“中国移民日”:龙舟竞渡激荡中巴交流活力
- 20余名中俄画家共聚中国北疆 以文艺纽带促两国交流
- “版权之星”少年实践行走进北京互联网法院
- “特区式”培养未来医学科学家
- 俄亥俄州因“毒列车”事件请求援助 被联邦政府拒绝
- 亚投行与法国开发署签署联合融资框架协议
- 两本新书发布:绘画如何记录生活片段?
- 武城县开展省会经济圈“两客一危一重”领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 极简版!带你速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 网游“过脸”当生意,触犯刑律担责
- (乡村行·看振兴)全国文明村山西蒲县山中村: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
- 宋干节吸引外国游客回归 旅游业复苏助推柬埔寨经济增长
- 卡游的考题:大单品依赖与未成年沉沦
- 从搬家“落户”到开工投产 外商在中国“拼速度”抢机遇
- 中国广西—东盟桂商经贸联谊交流会在广西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