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电网建设工作由地面运输转向空中运输
中新网西宁11月29日电 (沈仪 喇小青 李江宁)29日,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使用无人机将塔材运送至半山腰的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42号铁塔建设现场。这是该公司首次试点将载重无人机应用于电网建设物资运输领域,标志着西宁电网建设工作由地面运输转向空中运输。
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是确保湟中区共和镇双电源供电、助力“煤改电工程”落实落地的一项重点民生项目,需建设77基杆塔,而这些杆塔预设位置大多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且海拔差异显著,给线路施工材料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图为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现场使用无人机运输塔材。刘玉斌 摄
据悉,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力畜力运输,不仅存在运距长、运量小、耗时长、作业环境差等问题,而且在遇到结冰等恶劣路况时,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应用载重无人机,不仅有效提升了电网建设物资运输效率,也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
随着操作员推动无人机操作遥感,四旋翼无人机在轰鸣声中升空。工作人员迅速将完成打捆并放置于地面的50公斤塔材挂放于长绳吊索末端挂钩处,塔材便随着无人机飞往指定区域。
“保持稳定,注意风向。”此项作业负责人林枭叮嘱无人机操作员。两分钟后,首批50公斤的塔材精准到达预定位置,目的地工作人员取下材料后,无人机快速返回山脚,圆满完成了首次运输任务。
图为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35千伏前营变电站增容扩建现场给无人机更换电池。沈仪 摄
“这种四旋翼重载无人机,能有效满足短距离、高落差、多频次作业需求,每天可开展飞行200架次。”林枭介绍说,本次试点运输飞行高度150米,直线距离1800米,载重无人机总共吊运70余趟,耗时约5小时,完成了500公斤的塔材运输,运输过程快速、稳定、安全。(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科研团队领衔发布迄今最精细黑猩猩脑图谱
- 李云泽: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
- 人们为什么爱看甜宠剧?
- 国家文物局发布良渚等重大项目考古进展
-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国字号”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正当时
- 智慧大棚化身降碳多面手
- 中消协:情绪释放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 龙江森工2024年计划完成营造林70.8万亩
- 网红夫妇意外身亡!近期多起,高度警惕!
- 浙江“木艺三代”玩转文创设计 让远古文物“活”起来
- 首只在俄出生大熊猫“喀秋莎”体重已达20公斤
- 处暑已过,防秋燥宜喝粥、羹
- “中国旅游日”西藏分会场:景点合集拉萨旅游数字卡推出
- 谎称航班取消返赔偿实则引流诈骗 “退改签”骗局是谁泄露了信息?
- 《田耕纪》女主角名字读音惹争议,“蔓”字究竟该咋念?
- 推动玉米种质创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夜校热”背后的文化味(新语)
- 北京警方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一次集中统一行动
- 皮尤发布针对23国民调: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干预他国事务
- 汪国真胞妹汪玉华花费数年主编《汪国真诗文全集》
- 热门推荐
-
- 文旅融合让六百年藏戏焕新
- 新疆高原杏花开 美景迎客来
- 徐工集团蝉联高质量发展第一等次
- 一口好牙,该怎么刷?
- 听说全世界中年男人都喜欢这首歌
- 3000点!沪指大涨3.61%,全市超5000股飘红,成交破万亿
- 安徽省以工代赈四十年:专项资金总计投入超120亿元
- 苏有朋演唱会年终开启 巡回26城唤起青春记忆
- 中国农民画:乡土里“种出”的艺术繁花
- (乡村行·看振兴)“外眼”看乡村:“中国雷笋之乡”何以绘就生态共富路?
- 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重庆汽摩专列及跨境公路班车联动首发
- 历史建筑搭可口西餐更浪漫
- 广西出台规划政策破解国有农林场发展困境
- 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BATB)开幕 科技赋能艺术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职业吸引力下降 欧洲多国面临教师短缺问题
- 国家统计局: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
- 陈星灿: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 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儿童心理疏导有讲究
- 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在新疆贯通
- 中缅新通道(曼德勒—成都)公铁联运班列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