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让六百年藏戏焕新
晚上7点半,21岁的索朗江才干完农活儿,从自家的青稞地往村里的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传习基地走去。半小时后,他穿上藏戏传统服装,戴上黄脸白须的藏戏面具,为专程前来“藏戏第一村”扎西曲登社区的游客表演雅砻扎西雪巴藏戏。
表演结束后,索朗江才还会和藏戏队员一起,带着游客到室外广场,围着篝火跳“锅庄”(藏族民间舞蹈,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记者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表演,游客越多越要去,他们都是冲着藏戏来的。”
走进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的扎西曲登社区,在路口就能一眼看见“藏戏之乡 文化瑰宝”的标语,还有一个大大的藏戏面具图案。这里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藏戏的气息:带有藏戏面具元素的灯牌、以藏戏传承人名字命名的街巷、以藏戏鼓为原型做成的垃圾桶、画着藏戏面具的门帘……
2020年,扎西曲登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示范村,2023年1月,扎西曲登社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非遗藏戏与旅游的融合,让600年藏戏焕发出新活力,也让这座“藏戏第一村”实现了完美“蝶变”。
文旅融合发展让藏戏焕发新活力
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是藏戏中最古老的一支。相传在15世纪,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在募资修建桥梁时途经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一带,创作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传唱600多年。扎西曲登社区也因此被称为“藏戏第一村”。
看藏戏、聚在广场跳“锅庄”,已成为扎西曲登社区每晚面向村民和游客的“标配”活动。
2020年6月,扎西曲登社区开始接待旅行团游客。每天晚上,村里的藏戏传习基地都会举办藏戏表演。表演节选自传统藏戏八大剧目之一的《诺桑王子》,它讲述了人间王子与天界仙女之间浪漫神奇的故事。为了适应大众观看习惯,每场40分钟左右,每晚大概上演1-2场。游客多时,一晚上能跳五六场。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过去的扎西曲登籍籍无名,藏戏“藏在深闺”,了解的人不多。因为游客较少、资金短缺,村民们大多外出打工,藏戏队只有10多名队员。藏戏队队长尼玛次仁从16岁开始学藏戏,为了维持藏戏队的运营,他曾一度去拉萨卖唱赚取经费。
2006年,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当地对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给予了资金支持。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藏戏艺术,2019年开始,扎西曲登社区依托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藏戏文化资源优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藏戏传习基地,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从此有了“栖息地”。
藏戏队也逐渐恢复了生机。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尼玛次仁的带领下,目前藏戏队已有28人。队员们白天干农活儿、务工、排练,晚上就在村里演出。尼玛次仁每天都要指导年轻人排练藏戏。
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藏戏焕发新的活力,还拓展了社区的知名度,增加了居民的收入。环境好了,游客来了也更愿意住下。随着游客变多,村里由旅游公司统一安排民宿、旅游接待服务。
尼玛次仁的弟弟次仁在扎西曲登社区开了一家民宿,是当地乡村致富的带头人。2020年6月,次仁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村里最早的7家民宿之一。到今年,村里的132户村民共524人,已经有82户开起了民宿。“过去我们只能依靠种地和在外面打工(赚钱),其他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现在大家都来看藏戏,我们不仅可以种地,还能有民宿的收入。藏戏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了。”次仁对记者说。
更多年轻力量加入藏戏传承
藏戏队的28人都是本地村民。刚见到44岁的罗布次仁时,他正在村民晚上跳锅庄的广场上,修理村里用于收割青稞的车辆,满手都是黑色的机油。
罗布次仁是尼玛次仁的学生,也是雅砻扎西雪巴藏戏的第十三代传承人。罗布次仁从小爱唱歌,他的爷爷爱藏戏,耳濡目染之下,罗布次仁也喜欢上了藏戏,常常在放羊的时候唱。
1995年,尼玛次仁和村委会主任听到了罗布次仁放羊时的歌声,找到了他家,就这样,15岁的罗布次仁正式加入了雪巴藏戏队。
刚加入时,罗布次仁有一些忐忑,“藏戏很难,我没什么信心”。跟着老师尼玛次仁学习了五六年后,罗布次仁学到了藏戏的历史和文化,才逐渐觉得自己懂了一点藏戏,“也更喜欢藏戏了”。
00后男生索朗江才今年6月刚从哈尔滨的一所大学毕业。大一寒假,索朗江才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藏戏队,老师告诉他“跳得好留下,跳不好就走人”。跳了一段舞蹈后,索朗江才成功进入了藏戏队,每当假期回家,他就加入藏戏队一同练习、表演。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回到了家乡,成为藏戏队的一名正式队员。
索朗江才从小生长在村里,村里的氛围使他对藏戏产生了兴趣,藏语讲述的历史和故事让他着迷。他喜欢跳舞,在小学和初中都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加入藏戏队后,索朗江才参与了藏历新年晚会的舞蹈表演。2023年开始,在老师和前辈的教导下,索朗江才开始学习专业的藏戏表演。
“老师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多练、多学,多看前辈是怎么跳的、怎么唱的,要记在心里面。”索朗江才说。
“藏戏的形式可以变,但内容是一辈子都不会改的。”罗布次仁正在申报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乃东区级传承人,7月刚在第二届西藏文化艺术节参加全区藏戏唱腔大赛,获得成人组季军。“我还会一辈子唱下去。”罗布次仁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当艾滋病感染者决定结婚生娃 选择相信医学也相信彼此
- 湖南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力争2025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拜登宣布夏威夷进入“重大灾难状态” 当地野火已致至少53人遇难
- 联合国大会默哀一分钟 悼念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遇难者
- “碳”路先行|生态优先 山西绿色矿山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 美媒:美国“对枪支的崇拜超过对生命的尊重”
- “连开三天家长会”?记者探访当事小学
- 家庭群里怎么辟谣?委婉的方式更易被接受
- 麦当劳为何热衷开实体店
- 湖南首家注册入市虚拟电厂正式投运
- 青海与全国5.9万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企业迈向“绿色未来”
- 广西苍容浔江大桥先导索成功过江
- (新春走基层)在桂越南留学生“挤”春运 乘中国新开通高铁回国
- 2024年春运收官 长三角铁路40天发送旅客逾9200万人次
- 澳大利亚悉尼发生一起枪击事件致3人受伤
- 中德财政合作“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圆满完成
- 今日大暑丨心怀希望,从容前行
- 中国电影五一档新片票房已破8亿元 业内指超预期
- 新疆托克逊县盘吉尔怪石林:登高徒步观神奇自然景观
- 热门推荐
-
- “需更多时间研究故障” 波音“星际客机”再推迟返回时间
- 台湾乡亲看宁夏参访团走进宁夏 与大陆居民合唱《外婆的澎湖湾》
- 中越边境线上的“生命通道”
- 东方甄选股价大跌 触两年内最低点
- 湖南首次开展特高压交流线路大跨越档带电作业
- 暴雨黄色预警:8省区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世界说】美学者撰文剖析:为何“一团糟”的美国却从未停止其对外霸权的脚步?
- 6月广州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大涨超三成
- 牛奶这样喝,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会生病
- 2023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33929.6亿元
-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同比增逾三成
- 巴西圣保罗州暴雨灾害死亡人数上升至54人
- 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一句话,佩洛西破防了
- 沉浸式体验运河古与今 北京加速大运河智慧景区创建
- 江苏省商务部门推出系列活动 推动家电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 青春华章|听天津·听障儿童唱响爱的旋律
- (乡村行·看振兴)新品种小葡萄畅销长三角 “串”起乡村共富路
- 中国爱乐乐团成为国家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 阿勒泰地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3800万人次
- 作家林白“女性三部曲”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