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化身降碳多面手
会发电、可处理废水,还能精准释放农药
智慧大棚化身降碳多面手
我国西南山区,农村土壤贫瘠、水资源缺乏。各地虽已建立起覆盖面较广的农电网络,但部分偏远村组和农户“电网末梢”吃紧的状况仍未完全得到缓解。
科学研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万艳芬带领的云南大学绿源功能材料团队为此展开了持久探索。近期,他们以作物秸秆为原料,将原料进行碳化后制备出了光热材料,并将材料进行三重仿生设计,研制出了水电联发的清洁能源装置,建立起了循环低碳智慧大棚。
利用秸秆参与水伏发电
2021年,云南省秸秆资源量约1972.08万吨,可收集量1763.91万吨。秸秆主要来自玉米、水稻、甘蔗、油菜、小麦、薯类等作物,其中玉米、水稻、甘蔗秸秆的利用空间巨大。
“基于学科所长,聚焦农业废料再利用,是科研团队致力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万艳芬说。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部分碳材料在与液体作用时,会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生电效应,如波动生电、液滴生电、蒸发生电、湿度生电等,这些现象统称为水伏效应,这为新型能源开发开辟了新路。
“我们的创新点在于‘水电联发’。”绿源功能材料团队负责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嵘介绍,他们研发的装置,主要以秸秆碳化后的生物质炭作为涂层材料,其易于与水进行表面耦合,可使水分在材料的纳米微通道中定向渗透,并在静电作用下让水中的正负电荷分离,使上下游产生电势差,从而产生电压。
与此同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这种水电联发装置能够将农业废水转换为清洁的农业用水,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达92%,有效解决了农业废水处理难、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首创智慧大棚植物诊疗平台
云南大学绿源功能材料团队成员由来自材料化工、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科学、财务管理、视觉设计等领域的数十名研究生组成。
“团队根据水伏净水发电、减污节能这一构想,通过配套太阳能水电联发装置,建成循环低碳智慧大棚,对作物进行精准呵护。”万艳芬说,这样可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在云南种植花卉、蔬菜的智慧大棚,多停留在仅能监测棚内环境温度、湿度的阶段,且存在搭建成本高、碳排放量较高但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我们想何不以作物秸秆为原材料,制备一套水电联发装置,通过太阳能清洁能源,净化农业废水,并给大棚供电?”团队成员罗洪耀说,精准培育循环低碳智慧大棚的理念由此诞生。
团队首次原创制备出柔性传感器件,以及对植物微环境中的气体、温度、湿度进行监测的一体化平台,并通过信息技术对平台数据进行了后端采集,做到植物病虫害实时监测。
“我们与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合作,开辟了番茄种植园区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团队成员王学科介绍说,通过在不同状态的番茄叶片上黏附柔性传感贴片,他们发现病变叶片的微环境湿度以及气体释放量与正常叶片均明显不同。
原来,病虫害发生时,被侵蚀叶片的气孔呼吸作用明显下降,气孔开合状态较差,水分以及气体释放量明显下降。基于此,研究团队就可以提前诊断出植株是否正在遭病虫害侵袭。“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人工干预,减少虫害发生。”王学科说,团队整合了各项技术,成功构建了水电联发的植物诊疗一体化大棚监测系统。
据悉,这是国内首家获得专利授权的植物诊疗平台。水电联发装置不仅能对偏远、不适宜布设电网的大棚提供监测设备用电,还能及时控温控水,精准释放农药、化肥,给作物提供精心呵护,实现大棚的自动化、智能化,减少农废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助力低碳农业推进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技术成果促进绿色发展
水伏发电和智慧大棚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在生产各环节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农村发展,助力“绿美乡村”目标的实现,其技术、成本优势对农民更有吸引力。
“涂层材料的原料是从农户那里购买的秸秆,每公斤约0.6元;其他常用的化学原材料从网络渠道购买,整体成本较市场上的各类传感器更加低廉。”罗洪耀介绍,产品主要针对太阳能资源丰富以及电力紧缺的山区农村,目前装置正处于推广阶段。
团队已获得了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的经费支持,与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庄科村以及云龙县团结村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提供750套水电联发装置和资金、技术指导,解决当地农废难处理以及用电问题。该团队还与云南省云上小镇创新创业平台合作,进行项目产业孵化,完成了“秸农科学技术开发(昆明)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手续。
“当然,创新创业中我们也面临不少难点。”团队负责人赵嵘说,主要是前期推广投产存在风险与困难,市场份额尚不确定,以及技术与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这项智慧农业系统的实施,将在西南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先进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农业模式将有利于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万艳芬说。后期,团队将以国家标准为引领,向着发展成为智慧农业领域领军企业这一目标迈进。(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应对台风“格美” 福建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伊朗总统:美国是以色列袭击贝鲁特南郊的同谋
- 二十岁这年,我已走过中国一百个城市
- 广州南沙江海联运南地块建设项目全面封顶
- 澳门企业家:与祖国同频共振,感受濠江两岸巨变
- 特朗普拟提名戴维·珀杜担任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 苏罗维金被查?被捕?佩斯科夫:建议问问国防部
- “TOP20·202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启幕
- 卡塔尔航空复航全部直飞中国客运航线
- 柬埔寨将于9月1日起推行电子入境系统
- 突发!消息人士:约旦空袭叙利亚 已致10人遇难
- 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97% 明确“年均提升1%”新目标
- 中消协将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
- 山西太原恢复至泰国普吉国际航线
- 缅甸曼德勒见闻:在“多宝之城”探寻滇缅千年“胞波”情
- 旅游市场重塑 文化产业如何赋能广东乡村旅游发展
- “五一”旅游提前火了!有酒店已满房,赏花踏青游被热捧
- 江西修水:30名制茶能手上演一片茶叶的“功夫竞技”
- 中国——东盟幼儿教师发展中心年会:把最前沿的科技应用于学前教育
- “我的山野中国”系列图画书带孩子踏上与自然对话的纸上寻根之旅
- 热门推荐
-
- 山西:立足丰厚文化资源禀赋 助力特色广电视听文艺作品创作
- 记者反驳美式信守承诺:美国抛弃盟友的历史由来已久!
- 克里米亚大桥“紧急情况”已致2死1伤 乌方发动袭击?
- 湖南浏阳多样旅游业态推动民宿产业加速崛起
- 暑假去哪玩?从课本挖掘“宝藏景点”
- 1—8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29455亿元
- 同程旅行发布上半年中国“国内十大受欢迎博物馆”
- 《人生一串》团队回归 用镜头记录小卖家生意江湖
- 北京住房公积金出新政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 商务部:中国正与CPTPP各成员沟通磋商
- 宁夏农副产品组团出海“闯世界”
- 广东茂名拉开今年龙眼出口序幕
- (经济观察)资本市场改革下一步如何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
- 俄乌进行今年第二轮大规模换俘
- 中国—东盟探索跨境供应链创新发展
- 纪录片《赵无极大师》在北京发布
- 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广西环境可持续乡村发展示范项目启动
- (八闽千姿)千年古村落月洲村焕新颜 以文促旅情牵海内外
- 首届广西—东盟华文教育活动周在南宁启动
- 山东烟台妇科医生援助重庆巫山:传好医疗援助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