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开拓数字文化消费更广阔天地
【光明时评】
作者:冯留建 孙 晶(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体验专区成为最火爆的展区,不少观众排起长队,手拿明信片等待打卡盖章。作为一款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自上线以来,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更在海外市场引发“悟空热”,也让人们从中窥见“数字+文化”打开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数字技术驱动优质文旅产品与服务供给,文化和科技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催生出一系列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型文旅消费业态与产品。线上,云音乐、云展览等数字文化产品琳琅满目;线下,数字文化空间精彩纷呈。比如,沉浸式互动体验剧《印象·妈祖》融入XR技术与平行舞台新概念,观众佩戴AR眼镜可实现实时交互观演;“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利用最新科技赋能,游客们可以看到远在千年之前的丹青长卷数字新生……
数字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消费内容、方式的逐新趣异,消费场景数字化表达的日新月异,顺应了人们文化消费新趋势,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新需求,并引领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其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1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1个百分点。更不容忽视的是,数字文化消费借助数字技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赋予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助力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统筹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培育并扩大数字文化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的线上迁移拓宽了消费者表达需求的渠道,各种平台产生海量消费者偏好数据,这为我们更好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好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消费者数据画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洞察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为贴合其消费需求推出个性化、高品质数字文化消费产品奠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数字文化发展活力强劲,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旧存在。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消费潜能,要求我们着眼这一现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积极培养数字文化消费尾部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数字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大力培育并释放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数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此外,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成为中国网文、网剧、网游等数字文化消费的新群体。这也提醒我们,在促进数字文化消费的过程中,应关注海外消费者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优质数字文化消费产品激发他们的消费意愿,同时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加强创新,丰富数字文化消费供给。有效对接需求的供给才可能转化为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消费,就要不断优化供给,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各群体数字文化消费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对于数字文化企业来说,作为经营主体,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内容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的文化元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趣味。同时,提高数字技术的文化叙事能力,创新文化表达形式,锻造应用场景“上新”能力。比如,借助AIGC、AR、VR、数字扫描、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内容采集,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文艺创作题材库,选择适配的多元数字化表现方式,实现智慧连接、数实融合、沉浸体验与价值再造,打造出虚实交融、视角转换、角色互动、时空穿越的精细化文化消费场景,吸引和感染消费者。
此外,数字文化企业还可大胆“跨界”,尝试推进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慧农业等深度融合,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在线新经济结合,不断拓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同时,不断细分市场,锐意创新,加快塑造在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打造精品数字文化IP。文化企业间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增强产业链的韧性与活力,带动更多文化企业协同发展。
不断优化数字文化消费环境。从国家层面来说,强化数字文化消费支撑,有赖于全面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建设,夯实技术底座,畅通数字大动脉;另一方面,加强对文化资源数据合作采集的引导、规范和协调,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推动数字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数字文化内容的审查和审核机制等手段,加强对数字文化消费过程的监管与治理,优化数字文化消费环境,更好保护数字文化消费者合法权益。数字文化企业也需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消费者安全和隐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以实际行动支持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营造清朗的数字文化消费环境。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7日 03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欧班列(合肥)累计发运逾3700列 1月新增6个国际站点
- 南京:打造名副其实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创新创业首选地
- 《我们这十年·未来已来》热播 聚焦新时代科研工作者
- TCL李东生: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是要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东西问|冯仲平:乌克兰危机一周年,欧洲何去何从?
- 春运启幕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预计迎送旅客620万人次
- 梅龙高铁全线开始铺轨 粤东加速融湾
- “春光龙融”龙年迎春展在上海博物馆“龙”重登场
-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 纪念冰心作品发行出版一百周年 福建省女子刻字艺术作品展“为爱而行”
- 广东河源一小轿车与大货车发生碰撞 致1死2伤
- 西安至曼谷直飞航线复航 泰旅游局官员送机
- 工信部:10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创新高
- 补短板 优结构 稳增长 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 2024市政工程建设产业博览会开幕 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新路径
- 巴以加沙停火谈判分歧缩小 仍有关键问题未解决
- 天津自贸法院宣判首起涉知识产权“三合一”刑事案件
- 国际识局:波音安全事故频发,谁在拿乘客生命“赌博”?
- 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领略中国多彩风情
- 热门推荐
-
- 用AI降论文AI率是无限循环的荒诞
- 中国科学家论坛发布毛发健康新成果 用科技守护国人毛发健康
- 箱包产业走上转型升级路
- 2023年黑龙江文旅领域投资85.76亿元人民币
- 泽连斯基12个月内第三度访美:感受“口头支持”更待“特定结果”
- 广州市公安局接收其首架空客H175直升机
- 110岁开国少将张力雄向家乡捐赠图书和奖学助学金
- 民调:大多数选民称美国最高法院无法公正裁决大选案件
- 新编历史剧《江海风流》于福州上演
- 清明假期踏青和祭扫如何做好防护?这几条建议要牢记
- 四川:推动国有企业助力“四类地区”振兴发展
- 广发信用卡“携号转权益”刷新客户体验
- 辩称“总统将不复存在”,特朗普要求最高法院暂停这项裁决
- 【绘梦丝路|智汇篇】科技赋能 医药助力 中国为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 加沙难民帐篷营地遭以军轰炸 至少40人死亡
- 过敏原检测:是“劳而无功”,还是真能找出致敏“元凶”
- 令人痛心!美国这地2025年第一周已发生2起枪击案
- “新时代 新征程”——美术作品展览在乌鲁木齐开幕
- 妈祖“定居”闽南山区 演绎300多年山海文化
-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