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征集方案面向全球启动。项目设计方案的规划设计要能够构建与世界文化遗产风貌协调、山明水秀、绿城融合、形态有序、特色鲜明的花园城市。
2024明文化论坛13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幕。当天举行的主论坛上发布了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设计征集方案。该项目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周边分布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商服资源及科研产业,如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白浮泉址、八达岭奥莱、乐多港、未来科学城、南口产业园等。
明文化文博旅综合体将引入优质运营思路和运营主体,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其活化利用并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将文化内涵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让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充分激发区域文博旅产业活力。
项目面向全球设计机构、设计个人、设计团队启动设计方案征集,征集内容为项目运营策划与功能业态研究、城市设计、重要节点设计,三个层次的工作内容要衔接融合、逐步细化,体现规划方案的可细化性、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项目设计方案的规划设计,能够构建与世界文化遗产风貌协调、山明水秀、绿城融合、形态有序、特色鲜明的花园城市。
项目建成后,将以明文化为核心,打造成为全球最知名的明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明文化主题展示区以及首都西北部世界遗产特色文博旅商圈,全方位多维度展示明代恢弘气象、多彩历史和灿烂文明,将成为传承优秀文化与深度体验式消费相结合的文化博览旅游综合体。届时,昌平区将再添一文化地标性建筑,不仅有助于擦亮北京文旅“金名片”,助力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还可以有效疏解首都核心区旅游密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对昌平区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意义重大。(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京剧院复排濒临失传剧目《十三妹》献演 展现戏曲新生力量风采
- 10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节前下降0.92个点
- 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开幕
- “定期存款和国债最受欢迎” 存款定期化持续显现,银行如何应对“定活七三开”?
- 携手共创低碳智慧未来 中国绿发922品牌大会即将启幕
- 低温雨雪将至 赣湘鄂农业生产迎挑战
- 联通山海助力共富 浙江交通集团上半年完成投资362亿元
- 川渝专家学者齐聚梁平探寻荔枝道历史文化价值 助蜀道申遗
- 【文化中国行】老街区生活的变与不变
- 银发族也爱读书!第三届银龄阅读论坛有哪些亮点?
-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12月20日首飞新加坡航线 启国际化新程
- 马来西亚禁收发带网络链接手机短信以遏制诈骗
- 这些妙招 让宅家小孩子从鸡飞狗跳到安静专注
- 欧盟“空中走廊”新增六架航班向加沙地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 阅读润童心 首都图书馆开启儿童节主题活动
- 福建消防加强防火执勤 确保民众平安过节
- 和音: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十三部门:支持邮政快递老旧安检设备更新
- 【文化中国行】之江大地文脉谱华章
- 热门推荐
-
- 楼市新政“四箭齐发”后 有中介累得腿打飘
- 我国低碳产业大有可为 四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 甘肃金昌盘活乡村资源 探路共同富裕
- 巴西总统卢拉颅内出血术后状况良好
- 融入时代芳华 《十月》举办诗人海子纪念活动
- 10月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 国产摩托求变闯新路 赢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 两部门:支持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
- 发挥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优势
- 北京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南海热带低压加强为台风“苏力” 海南岛多地现较强风雨天气
- 苏丹冲突持续 国际组织呼吁开放救援通道
- 广汽绿色智能车居暨超级充换电中心正式启用
- 福建青年教师摘得金钟奖桂冠:旅意七年 弥足珍贵
- 百年校园Citywalk,感受“最上海”城市文脉
- 中外学生相聚岐黄沃土汲取浩瀚古籍的精髓本元
- (新春走基层)李庄古镇年味浓:舞草龙品白肉 同济旧址话新年
- 凌家滩遗址玉器文物精华集中亮相故宫博物院
- 广州一大学生自学“刷酸”致“烂脸”
- “村晚”正成为乡村最灿烂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