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双赢实践
中新网泉州11月23日电 (彭莉芳)2022年,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自此,泉州市在市域范围全面开展“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近日,“福建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泉州,深入惠安县黄塘镇、紫山镇和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两个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了解地方如何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优化田园布局,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双赢,打造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九十九溪流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绘就城田共生新画卷
如何把城市的便利与田园的诗意美好结合?晋江以“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交出答卷。
该项目位于晋江中心市区,地处九十九溪流域下游,为池店、磁灶、梅岭和西园四个镇街的接壤区域,总规划面积10855亩,具有区位优越、水资源丰富、生态优质等特性,是一片“城、村、山、水、田”交织区域,也是自然田园生态系统与典型闽南风格村落共存区域。
过去,这里耕地破碎分散,耕地抛荒及非粮化现象严峻,村庄建设用地利用低效,道路水系不畅,每逢梅雨季节该区域都是市中心的洼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如今,这里逐渐成为晋江“会呼吸”的城市“绿肺”,越来越多的鸟类来这里“打卡”“安家”。大片农田的附近,农场餐厅、精品民宿、公益展厅和马蹄饮品店等已建成或正在改造中的“闽南红”与“稻田绿”相映成趣。
据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吕少欣表示,依托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政策,晋江以更高规格、更系统的方式推进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在实现“小田”变“大田”的基础上,创新了耕地保护模式,通过对低效建设用地的整理、生态保护修复以及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家园。
吕少欣介绍,该项目通过整理约350个耕地碎片化图斑,促使耕地集中连片,农田有效耕作面积从4535亩大幅增加至6200多亩,新增耕地达218亩;腾挪出203亩闲置低效建设土地用于复垦、道路和集合住宅等项目,让建设用地更加集中高效;遵循“部分拆除、重点改造、适量新建”的设计理念,在保留村落肌理和传统风貌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合居住模式,建设了6幢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集合住宅,有效解决了宅基地零散分布和低效利用问题,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与人居环境质量的双提升。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手中的闲置农用地获得了稳定收入,同时还引入周边种植户有偿耕作,并培育发展三产业态,吸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晋江市自然资源局二级主任科员刘文斌表示,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同时,该项目积极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型业态,采用“国企+社会主体”联合运营模式,共同打造农业综合片区品牌,发展涵盖智慧农业、农田观光、作物采摘、农耕体验等多种业态的模式。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部分区域对外开放,大量城市居民到此,大家体验感非常强。”刘文斌说,当前项目初见成效,未来将继续通过对该项目的改造,建设带动周边城村的经济发展。
跨镇连片建设万亩良田:
“政企银”合力农文旅深度融合
“黄塘—紫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通过规模化的连片整治建设,在盘活当地闲置劳动力的同时,打造出生态农业产业链,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给群众带来收益。”惠安县自然资源局地籍股负责人刘泽伟表示。
“三城一水六分田”的惠安,曾因农村土地权属分割,耕地碎片化问题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2亩,抛荒和非粮化现象严重。2022年9月,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后,惠安黄塘—紫山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应运而生。2023年9月,在省自然资源厅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指导支持下,惠安启动该项目,以全民“共治共享”为理念创新“政企银”合作模式。
刘泽伟解释道,其中,政府通过完善整治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林地置换、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优化等关键政策,打破行政壁垒,优化农业空间布局;聚焦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完善黄塘溪沿线农田灌溉引水和生态补水系统,着力打造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示范片区。国企作为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主体,全流程参与土地流转。银行方面,惠安借助商业性和政策性银行金融优势,创新整治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据了解,自试点工作开展,农发行提供3.8亿元授信资金支持,“农企+村集体+农户”集约流转土地模式落地,10万亩林地、1.5万亩农田完成流转。
如今,黄塘溪溪滨慢道串联12个行政村,沿线建设有村居道路、亲水平台和生态微景观;黄塘溪两侧已初步形成4个“千亩方”现代农业示范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现。
泉州市国土整治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晓峰介绍,惠安除了跨乡镇布局,通过“化碎为整”,归并两镇水系沿岸零散耕地,还统筹推进林地修复、废弃矿山整治修复等工作,构建生态屏障,重塑黄塘溪生态廊道。
黄晓峰表示,目前一期黄塘溪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工验收,涵盖田间路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二期项目包括黄塘溪安全水系建设(二期)、田园风光建设等内容仍在建设中,建成后,黄塘溪沿线将成为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传承、游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拉美西斯和法老的黄金”埃及文物展在巴黎揭幕
- 全国铁路今天预计发送旅客1345万人次
- 2023年中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
- 测核酸用的“棉签”含致癌物?无稽之谈
- 全球食用菌从业者团聚福建漳州共享机遇
- 警惕手机“以租代购”隐藏套路
- 一线老师呼吁教师节淡化“礼数” 走心不“走礼”
- 茶与咖啡的“碰撞” 留学生在浙江乡村感受中西文化交流
- 南美白对虾“定居”黄河边 山西永济盐碱地变“聚宝盆”
- 天津金融租赁发挥特长稳外贸 支持“国轮国造”“国货国运”
- 第一届中俄中小企业投资发展论坛在莫斯科举行
- 甬广高铁汕头南至广州段累计运送旅客超1561万人次
- 红土地上振兴路:乡贤助力 小竹笋渐成“大产业”
- 平陆运河企石枢纽下闸首中墩上游块廊道顺利封顶
- 奶粉越来越难卖,但“毛娃”生意却越来越红火了
- 南非发生高校校区枪击案 三人遭袭身亡
- 重庆发布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涪陵榨菜、巫山脆李在列
- 五省区探讨珠江片区 “江海联动” 加快航运绿色低碳发展
- 13所高校学子参与“三山五园体验行” 青春力量续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 新疆巴州色素辣椒采收忙 丰收盛景“映红”村民增收致富路
- 热门推荐
-
- 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基辅 将与泽连斯基会谈
- 以色列将派代表团前往多哈进行停火谈判
- 2023年中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
-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3千米
- 四川一食品公司被指污水直排入河 官方通报:已立案
- 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嘉年华启幕 将持续至2月底
- 印尼大选影响几何
- 折扣零售风生水起,消费市场再涌波澜
- 对乌危机“劝和促谈”,斥美西方“居心何在”,中国“和平方案”备受期待!
- 南非大选结果出炉
- 郑州拟完成1万套二手房“以旧换新”
- 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没有武器能改变特别军事行动结局 乌总统会见奥地利国民议会议长
- 济南打造景区化村庄77个 推进建设乡村旅游集聚区
- 美国知名学者:美国记者西摩·赫什调查报告可信度高
- 国际识局:临时停火4天,巴以冲突迎转折?这点值得关注!
- 布朗族古稀老人传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
- 刷,再刷!两个视频有点像?短视频平台推进算法透明化
- 62名技术人员相聚“云端” 培训交流卫星遥感技术
- 2024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97 同、环比均有所下降